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全球新闻,中国报道,专业论文,学术争鸣。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下个世纪属于中国吗?

2010-05-11 08:17:0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第七章  大陆经济正踏入“李嘉图陷阱”

    从世界经济看大陆农业

    国际学术界和海内外传媒许多把大陆的农业危机与台湾、日本、南韩等国当年
的农业在国民经济比例下降,等同看待是工业化进程伴生的必然现象。其实这是对
大陆实际状况缺乏研究和浮浅认识。
    在亚洲几个工业国当年产业分化过程中,农业的萎缩是大量的农业人口在地区
发展均衡前提下,有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发展,而伴生着迅速的良性城市化
运动中形成的。如相当于大陆今天现状的台湾一九七五年,农业产值从一九五二年
的36%, 下降到占总产值的16%;同时,农村人口也由一九五二年占总人口的52%,
下降到35%。耳到八十年代农村人口则下降到20%以下。而由于成功得实现了农村的
产业分化,农民单纯的务农所得已从五十年代75%以上,下降到七十年代的50%以下。
而与此同时是农业持续不断地以7%的高速成长,强劲地支持着台湾工业化的完成、
城市化的发展。
    而大陆的现状却有本质性不同,目前大陆农业人口依然有九亿之多,占总人口
的五分之四, 从1978年到1992年农业劳动力人口不降反增,达到34769万人,比七
八年增加6456万人。其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仍然依赖于纯粹农业。到九二年以后农业
总产值占GNP不足20%,却滞留着60%的全国劳动力,养活着全国80%的人口。在东南
沿海工业迅速发展、泛城市化运动中,广大内陆在农业萎缩的同时并没有实现产业
分化,和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允许买卖、继承土地的公有制和平均主义的包产
到户、 条块分割使农业无法形成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原始积累, 严格的阶级隔离式
“城乡二元户籍”管制,使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画地为牢。
    世界经济由原始农业向工业化转型,在台湾典型的成功和南美典型失败的例子
中,大陆无疑地在不知不觉间选择了后者。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由于在
工业化进程中忽视农业的平衡发展,导致产业失衡、结构失衡。在恶性通货膨胀之
后, 形成了恶性城市化运动。目前许多南美国家城市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几大
城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几大城市之数。而广大农村地区却一贫如洗,土地荒芜、
休耕。农业和重工业等国家的基础产业被破坏,经济运行不是生产,而是投机。致
使国民经济十分脆弱,稍有挫折便造成崩溃。八十年代的南美外债危机和今天波及
南美的墨西哥汇率危机,就是其经济基础薄弱,结构畸形的必然恶果。

    重工轻农的盲目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大陆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在九一递增23.8%的基础上,九二年再次递增42.6%,
九三年又暴增50.6%的盲目失控行为(正常投入不应高过20%左右)。而同时又把农业
投入从原来的占国家投资的10.3%压缩到九三年的2.2%和九四年的2%(扣除通货膨胀
实际副增长7%) ,以满足GDP(国内生产总值)13.2%的高速增长的表象数字。而工业
发展同时又是依赖的对农业的剥削和掠夺,据大陆农业部统计:从1952年到1978年
“工农产品剪刀差”对农业的掠夺和非等价剥削就达7140亿人民币,相当于当时好
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而从1978年到1991年这种剥削每年更达1000至1900亿,已累
积一万三千多亿!相当于每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的22%。
    这种政治需求违反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导致了今天农业危机,食品涨价50%以
上, 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连锁反应,使九三年的通货膨胀达19.7%,九四年达27%---
这还是官方公数字,实际通膨还要高得多!使贫富差别:最富裕的百分之二十的人
口比最贫困的百分之二十等人口高十五倍,墨西哥相同,而台湾的这一差别仅有五
倍; 城乡差别:东南沿海和几大城市居民收入之差由一九七八年的142元,拉大到
一九九三年的1200元;工农差别:城市工商业者收入平均每年以百分之十二的速度
增长,而农民收入只增百分之二,市民收入以农民的三到四倍的速度成长;这三大
差别的两极分化,使农村地区教育、治安、人口素质恶化、人口爆炸等各种社会问
题全面危机,形成类似引发拉美国家社会动荡的“恶性城市化运动 (大量的贫民涌
入少数城市)”的“民工潮”现象。


    正第四次踏入“李嘉图陷阱”

    正是这种一贯的愚蠢和歧视性政策,使大陆始终没有形成农业发展所必需的产
业原始积累,致使国家第一基础产业:农业,十分脆弱,稍有天灾人祸便会造成整
个国家的灾难。这就是经济学上臭名昭著的“李嘉图陷阱(Divad Richard世界著名
的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标立的屡被验证的经典理论:因农产品减产导致工业原料
紧缺、涨价而引发整体经济的停滞和倒退)”。这是大陆分别在1958年至1963年(造
成饿死至少四千万人的大饥荒);1969年至1975年(引发毛试图摆脱困境的“无产阶
级文化大革命”严重动乱);1978年至1981(“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沿”邓小平语,
才不得不实行“包产到户”);九十初至今是第四次踏入这一恶性循环的陷阱。

    目前,大陆农产品是大陆工业40%的原材料;是轻工业70%的原材料;是纺织工
业90%的原材料(纺织品占大陆贸易出口的40%);大陆连年忽视农业造成产业发展失
衡,通货膨胀又由于工农产品价格失真而转嫁给农业。这种局面现在引起的仅是食
品紧缺,物价上涨,但如不能及时改变这种趋势,接下来就是大陆经济的全面崩溃?
br>
    正如邓小平最近韬光养晦在增补发行的《邓选》第二版中,从他多年来当政的
惨痛教训中总结的警告那样:“九十年代经济要么不出问题,要么问题就出在农业
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劲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
响----”从近来江泽民忽然要“把农业放在经济的首位”的举动,可以看出中共政
治异动的倪端。 虽然中共要把农业投入增加25%,发誓倾斜农业投资----但这已是
盲羊补牢,且治标不治本。

    必须进行所有制的体制革命

    大陆经济更根本的问题是产权关系(私有化) 、投资结构(投资给中小型私有企
业而非政府官僚)和价格体系(工农产品剪刀差和价格补贴),等深层体制上的弊病,
必须从这一深层体制的关键问题入手,彻底改革才是大陆经济的唯一出路。
    首先,大陆所有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对庞大而无效率的国有企业进
行公平合理的私有化、股份化改造,开展产权交易,拍卖公有财产,还政与民。把
农田均分给农民这本身就是对农业的最大投资,便宜农业形成适合商品化市场经济
的自由式私有制体系,使生产要素主体自主化,进行产业优化组合,产生产业分化,
形成第一(工农业生产)、第二(商品流通)、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的多元互补,多
业并举立体化结构,商品化市场经济。大面积的土地兼并形成农业的原始积累,发
展出适合机械化、科技化、企业化的农工商一体化的规模经济(大托拉斯)。产生低
成本、高附加值、强大抵御自然灾害的现代农业。

    只有实现产权私有化,才能形成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生产要素主体化,市场
成分自主化,产业竞争普遍化、平等化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自我发展,自我调节,
自我约束的现代商品社会。

    同时,对危机四伏的农村社会进行深层的现代化改造和文明重建,制订并执行
严格的法律。使农民获得土地后不仅享有私有财产的一切权力,更需承担相应的责
任和义务。以土地法保障农田的农业专用,防止外国资本和其他产业的投机炒作、
买卖垄断和挪作它用。防止农田的流失、减少;制定产业保护(农业为低弱产业)、
关税保护,防止享有政府补贴的外来农产品的打击;农产品风险金制度;建立保护
农民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期货交易市场;以严密的所得税平衡农村的贫富两极
分化;以高额的遗产税防止农村的世袭剥削;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防止天灾人祸
和保护老弱病残,并揭止农村生儿养老现实和传宗接代文化演生的人口爆炸。

    最重要的是彻底废除现行罪恶的“种性式”户籍制度,实行世界通用的登记式
的公平合理的户籍管理。允许农民自由迁移,鼓励农民聚城而居。扶持工商,促进
农村的产业分化,加速农村的工业化进程,使大陆广大内地涌现出大量的中小城镇,
扶持中小城镇向大中型现代城市过渡。同时彻底改革国民教育现状,开放传播信息,
实行真正的民主选举制。这才是良性循环的工业化、城市化运动!也是中国实现人
的和国家的现代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本文发表于1994.11《世界日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