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民族动力:从义务教育到成人教育
——近代民族启蒙的历史轨迹
当今世界,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中古农业文明时代,仅凭原始体力肉搏取胜
的“体力战争”;演化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凭借人造机械取胜的“机械战
争”;发展到现在、未来,已是凭快速信息、先进知识的脑力创造取胜的“知识战
争”(1) ,在这一波新的竞争面前,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
唯一法宝。在一定程度上,达尔文的“优胜劣淘”法则依然适用,但未来世界的优
胜者,不再是发动暴力战争的杀戮者,而是属于那个教育更普及,文化发展更发达
的民族。诚如最近美国教育委员会所宣扬的:“如果还想维持和改进我们在世界上
尚有的一点竞争力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倾注全力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2)”
对比中国大陆现在80%的“农业人口” ,基本仍处于愚昧无知的蒙昧状态,深
刻地理解“普及教育”意味著什么。
平民教育:十八世纪欧洲的署光
在十五世纪前的一千多年里,西方文明远落后于中国,史学家称之为“黑暗时
代(Dark age)”,在大学教育方面,虽然欧洲的贵族精英教育已很发达,但依然由宫
廷、教会把持。所培养的对象仅限于王室或上层社会的少数精英,一般平民无法也
无权享受。十五世纪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以后,教会里的平民化、大众化教育稍见
倪端,直到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和工业跃进之后,为一般民众设置的初等学校才迈步
向前,但在十八世纪后到十九世纪初期,社会大众教育与上层精英教育依然有阶级
之分,平民教育依然是简屋陋社的粗茶淡饭,为贵族富家子女所不屑一顾。
当初欧洲的教育状况与中国大陆现在的情景大同小异,法国经过1789年的大革
命到1830年革命王朝建立,经过半个世纪动荡,开始社会重建之初,其著名史学家、
教育部长基佐派遣490名学监视察全国教育状况, 于1837年写出报告:《法国初等
教育调查》(3) ,赤裸裸的揭露法兰西教育的惨状:“不但许多地区还没有学校,
甚至全县只有一所学校者也属常事,还有包括十五区的大县竟无一所学校 (《西方
教育发展史》第26页)”,因而在一个村镇找一个能读能写的人做村长就很难,报告
还说:那些自喻能读能写的老师,也常无改正学生读写的能力。这种情景与中国大
陆现在农村、山区的情况大同小异。
“平民教育之父”菲思泰洛齐
当时,世界上的教育状况大致如此,平民阶级基本处于蒙昧状态。英国虽然是
当时产业发达和政治开明的国家,但基础教育方面也是由基督教会所支持的教区小
学、主妇学校、贫儿学校、神学院及其他机构组成的慈善学校承担,分散而又不全
面。美国当时的情况更落后,而且基本上原样照搬欧洲。中国那时的教育状况虽然
有著先进的“科举选才”优势,造就了遍布全国城乡的“士”的精英阶层,但对大
众平民教育依然薄弱,普及的教育系统是富裕人家才可以读的“私塾”。
被谕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瑞士的菲思泰洛齐,描绘当时欧洲瑞士的学校
面貌说:“这种教学象一座大厦,大厦的上层宽敞明亮,显示了高超的技艺,但为
少数人居住。中层居住的人就多得多,但没有登上顶层的合乎人道的阶梯,如果有
几个人奢望爬上顶层的话,那么随时可以看见他们,时而用手,时而用胳膊、腿试
著往上爬,但这手和脚被一一折断了。最后,大厦的底层居住著无数平民百姓,本
来他们与最上层的人们享有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同等权力,但是,他们住在没有星光
的小屋里,不仅不能摆脱令人难受的黑暗,而且视线受限,双眼变盲,他们甚至都
不能仰望大厦的顶层”(4)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在贫困的瑞士山区,一
点点推行“平民教育”,对人类近代史形成深远影响。
平民教圣:人类心灵的使者
菲斯泰洛奇出生在当时欧洲的贫困、山区小国瑞士,当时人们仍歧视性称北欧
人为拉丁文明之外的“蛮族” 即“Northmen"。他是一个基督教传教士的孙子,优
良的教会传统,从小就教会他如何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无私地爱人们。他一生都在
教会孤儿院工作,他当时的处境属于下层人,但他“有一颗伟大的、慈爱的心”。
他自述道:我一直充当一位受冷落的,意志薄弱的初级教师,推著一辆只载著一些
基本常识的书籍,空荡荡的独轮车,却意外地投身一项事业,包括创办一所孤儿院,
一所教师学院和一所寄宿学校。做这些事情第一年就需要一大笔钱,可是即使是这
笔钱的十分之一,我也难以弄到----可是,就是这位地位不如牧童,形似乞丐的人,
因循著对事业的炙热追求,竟使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这个人口寡少、产业落后、政
治黑暗的山区小国瑞士,一跃成为全欧享有盛誉的教育超级大国,引起各国教育专
家和高层政要人士,集瑞士,观模取经,严然如世人顶礼朝拜的“圣城麦加”,
这在人类历史中绝无仅有。后来的西方称菲斯泰洛奇为“教圣”,把他为教育而奉
献的崇高精神,视为发自“圣心”、“圣德”。法国著名教育史学者康彼耶赞誉说:
“他是人类教育发展中最早呼吁和力行“爱的教育”之典(5)。
中国本该是世界教圣的故乡
其实这种赞誉是从西方的角度看出发的,联合国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列
名第一的仍是中国的孔子,他比西方最早同级别的文化大师,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伯拉图等人还要早一到两个世纪。孔子最早倡导的“有教无类”,身体力行“仁者
爱人”的儒家教育,孔子应该是人类更伟大的教育家,并且他比菲斯泰洛奇的年代
要早两千三百多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只可惜中国近百年来保守落
后的历史,使中国光辉灿烂的古老文明,在今天暗淡无光了。
与菲斯泰洛奇同年代稍晚,中国的一个教育家,是晚清年间中国著名的“行乞
办学”的“义士”武训(1838--1896),他出身贫贱,自幼父母双亡,从来没有上过
学,因而长大以后深刻的体验到教育对人类的重要,为贡献教育事业,他终身做乞
丐要饭,以表演“刀破头、锥刺骨”等惨忍的街头戏,募捐、乞讨,积攒资金创办
“崇贤义塾”,免费培养贫苦人家的子女,获大清朝廷封为“义学正”及“乐善好
施”匾额(6) ,山东巡抚也多次嘉奖。只可惜近代欧洲政府已知道“见贤思齐”,
并加以推广的道理,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却正在腐败。
发掘上帝给予每一个人的天赋
菲斯泰洛奇在战乱和贫困的社会底层,专门照顾那些失去父母抚育和家庭温暖
的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这群乞丐儿童和流浪儿童是无法与那些上流社会人士
的子女相比较的。他描绘他所收养的儿童的情景:“大多数身体有缺陷,很多人有
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疮,或是衣裳褴褛,满身虱子。很多孩
子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孩子
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胆怯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感情”(7)。
教圣对这些被社会所抛弃,为常人所避而远之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怜悯和同情,
甘为这些苦儿做奴隶和牛马。
这种精神与当时欧洲人文思想的深刻背景有关,在十五世纪义大利文艺复兴后,
欧洲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法国的“平民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
特别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芦梭的“性善论”,以及在他的影响下在法国产生的《人权
宣言》。
这里也有他自己的个人原因,那就是他无比虔诚的基督教的信仰和无比崇高的
人生观,他内心深处确信:“即使最贫困和最被人遗弃的孩子,上帝也寄予了天赋
的才能----在孩子粗笨害羞和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著最优秀的才华,最珍贵的能
力。在这些可怜的孩子接受真诚的爱心教育中,显著的天赋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
(《西方教育论著选》第196页)。
“先洗净内心,外表就洁净了”
在上帝的引导下,菲斯泰洛奇激发出炙热的爱心,涌现出无比的教育狂热,创
造出史无前例的教育奇迹。教圣的工作远非一般的教育家和政治家所能比拟,他不
仅站在课堂前授课,更给以孩子们心灵的培养和人格的启发,他说:“是我用双手
来满足他们身体和心灵的繁多要求,他们都直接从我这里得到帮助、安慰和教益,
他们的双手被我握著,我的眼睛凝视著他们的眼睛,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他
们忘却了外部世界,只知道和我在一起。因为我总是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分享所有
的食物和饮料,就是同甘共苦。我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也没有人,除了他们,
什么也没有。他们生病时,我在他们身边,他们健康时,我也在他们身边。他们睡
觉时,我还在他们身边。我最后一个睡觉,第一个起床。在寝室里,我们一起祈祷,
根确他们的提问,解答所有问题,直到他们睡觉。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著共同
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起兄弟般的友谊。使他们成为热诚、公
正、亲切善良的人。总之,我们必须遵守耶稣的明言:“先洗净内心,外表就洁净
了”。因此,他被人们称之为“慈父”(8)----这无异于一次教育的革命。
拯救世人:超越时代的改革
菲思泰洛奇的“平民教育”已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所独有的自然主义教育
方法,和虔诚的爱心给了他改变社会的力量。他要求大刀阔斧地“治病救人”,对
旧教育制度和习惯改革,反对小修小补,他说:“采取折衷的办法将成为第二剂毒
药,不仅不能抑止原有的影响,而且还会使那种不良的后果加倍,必须从整体上纠
正学校的弊病,否则将使可怜的孩子们在学校的高墙内,再习惯性的服下第二剂鸦
片”。他反对摧残孩子们原有的童心,他提醒世人:“现代社会严重阻碍天性发展
的最大祸害就是父母们不相信他们自己在子女教育中有所做为”。从这里也可以看
出法国“自然主义”大师左拉思想的影子。
然而当时社会是非常保守的,“在一次集会上,布洛多夫的下层人士断然表示:
不希望在他们孩子身上做那些运用新教育方法的实验”。更有人诅咒他早死,以除
后患,谣言蜚语竟大讲他是白痴,神经病,劝人少和他接触,这就是他所处的那个
时代。教圣说:“我每时每刻都担心他们可能将我撵出教室,但,为了我的目标,
我不得不忍受一切。我不容易找到一位教师,认为我这样的苦和教学,不是有失
尊严的”。
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风气
教圣领著自己的学生们自己建造学校,一切都靠自己一砖一瓦地筹办,没有政
府的支持和协助,他自己的所有储蓄全部捐献出来,为了孩子们的吃饭穿衣费尽心
血----这一切都因为他内心深处那颗伟大的“圣心”,那种无私而博大的爱!就这
样教圣的爱心教育很快在瑞士结出“人类奇迹”,从他学校毕业的学生,被社会形
容为“完人”,受到各行各业的尊敬,担任许多要职,影响了整个国家,创造出更
多的“爱心学校”,几十年内竟把落后、封闭的瑞士变成了一个当时最有现代化朝
气的新国家。更重要的是,这在当时死气沉沉的欧洲,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风气。
先是法国、德国,接著英国也派出大量留学生和政府官员,纷纷考察瑞士、学习他
爱心教育,并试图解开这个“教育之迷”。
教圣的主要功绩在于,这种教育精神开创一个崭新的社会价值,他首先在教育
界创造出的一种人类伟大理想、虔诚的爱心。诚如当时的普鲁士教育部长保明对即
将瑞士学习的二十四名精英所说:“你们要学习的是他的高尚理想,他的教学方
法的成就和这种崇高的目标相比,只是最次要的末节”(9)。
义务教育:改变世界的动力
二百年前,西欧最落后的德意志,以“未开化”闻名,当英法两强并起,主导
欧洲时代的时候,普鲁士人还在德意志的黑森林边上,茹毛饮血、烤火维生,当时
“法国革命”后拿破伦趁机成立专制军事政权,依仗兵强马壮,一再发动对西班牙、
义大利和普鲁士的侵略战争,攻城掠地。1807普鲁士败于拿破仑,迫使德国签订丧
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这最终刺激了德意志的觉醒,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 (当时
欧洲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通称哲学家) 费希特在对他的国家深入研究之后,发
表他的:《告德意志人民书》,大声疾呼“教育复国”“教育救国”(10)。他把当
时还不为人知的菲斯泰齐,推崇得与复活基督教的马丁. 路德齐名。并最终说服普
鲁士总理, 在内外交困之际, 忍痛拨出巨款,选派出一个由二十四名精英组成的
“教育考察团”,远到名声遐迩的瑞士取经。
当时法国和后来的英国也派了留学生到瑞士,但规模零散,学习时间短,仅一
年或几个月。只有德国深刻理解教育落后的后果,所以坚持在菲斯泰洛奇那里学习
三年之久。这些精英回到德国仅几个月,德国就拟好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现代化进
程的《教育法》,明确宣告德国人民,战败挨打的原因就是教育落后。它强制性规
定德国公民接受免费教育,规定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九年以上,由国家提供经费的
“义务教育”,违犯者将遭到法律的严酷制裁。这一教育革命的直接结果,使德国
人口素质迅速提高,国家摆脱封闭愚昧,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迅速崛起。
教育改写了世界发展史
1814年和1870年,在法国再次侵略普鲁士的战争中,普鲁士颁布“全国动员令”,
动员已经苏醒的全国力量“军事化”,奋起反击,参与著名的“滑铁虏战役”,彻
底击败法国,不但收复全部失地,更攻入法国本土,获得世界上最巨的战争赔款,
一举改写欧洲历史。 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 总结经验教训,才再次派出庞大的
“教育代表团”留学瑞士,并模仿德国强制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英国在
几年之内也依葫芦画瓢,赶了上来。随后原始、封闭的北欧丹麦、瑞典、东欧土耳
其、芬兰、俄国,及刚刚独立的美国等各国纷纷模仿德国,实行义务教育,形成了
一场现代化的“启蒙运动”,最终使欧洲成为近代世界文明的中心。
日本学习这一制度比较晚,但随后却开始了一场更狂热的教育运动,也就是对
日本现代史影响深远的、举世闻名“明治维新”运动,这一运动的至关重要的一个
核心就是“强制普及免费义务教育”。这一重大改革的直接结果,使他在随后的日
俄、日清战争中获胜,并加入世界列强的行列。但德国对教育的认识可能最深,所
以现在他的义务教育已经扩大到十二年,产业工人的培养也极为严格,德国规定:
企业与学校签约,每个工人上岗前必须接受至少三年的“职前培训”,所以他的产
品质量在全世界是最好的国家之一。
可悲的是,在中国大陆,人们至今都不明白“义务教育”是什么含义!
成人教育:教育的第二次革命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教育从幼儿开始强制普及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正在被突破和扩展,新一波教育趋势正形成一整套的“终身制成人教育体系”。
终身化教育的“成人教育”事实上是世界教育史的第二次革命,一九一九年,
英国成人教育委员会(ADULT EDUCATIONCOMMITTEE)倡议:将成人教育变成社会生活
整体的一部分,使全民在他一生的任何时候,都可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奠定了成
人教育的理论基础。一九二九年,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捏克思勒(A.B.YEAXLEE) ,在
他的著作中在次强调“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国则直到一九三零年代,
由他的几位精英大力倡导,才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成
人教育才在实际教育政策中体现出来。
全世界普遍接受成人终身教育,则是一九六零年以后的事情。根据美国教育学
家佛特(P.FURTER)的分析:由于六十年代人类学家发现:成人有再学习的潜能和能
力,加上社会经济瞬间变化,知识更新加速,人们渴求新知和寻找工作的必要,以
及政治民主化后,人类更加平等的学习权力,都进一步促使成人“BACKSCHOOL (回
到学校) ”现象的普遍化(11)。这里的问题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危机,使传统学校
教育已无法负起教育的全部功能,必须发展出“社会化教育”的新功能。
终身教育:今后教育发展的主体
在学习时间上,由只有学童才接受教育的短暂阶段,发展到从一个人的一生到
死亡之间的任何时间。在学习空间上,不只局限于学校才提供学习场所,学校之外
的家庭、社区、工作场所、会议、俱乐部甚至“空中(AIR) ”等等,都是教育的一
部分。成人教育除突破教育的时间及空间这些基础外,更在学习内容上,力求创新,
解决学校只提供职业培训,而在社会道德、人际关系等其他方面,人民文化素质普
遍不足,教养低下问题。哈赤思则(D.M.HUTCHINS)强调:“学习社会”的概念,提
高社会中的人的人文素质、文明精神、人格修养等的文化陶冶。而现代社会最好的
选择就是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孔孟之道。
为了不让学习的知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学习的内容上,更注重学习的方法。
诚如教育学家洁而品(E.GELPI) 所言:文化认同下的成人教育,形成教育舞台上的
新趋势,促使教育在“永续”的情况下,为各国的教育制度所逐步接受。一九七二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者法尔(E.FAURE),在主持联合国教育发展委员会时说:终身
教育,包括了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成为教育革新的主要理念和原则,是今后教育
发展的主流方向(12)。
多元竞争:美国的教育系统
代表当代最新发展潮流的国家当属美国。现在美国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承袭了
欧洲义务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更发展、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成人教
育体系。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趁欧洲忙于战争之机,埋头建设,不断改革自己
的教育系统,适应那时的契机,成功的吸收了欧洲各国最优秀的人才和科技,特别
是由于躲避战乱而逃到美国的德国高级人才。至今,她的移民和人才政策 (如“特
殊人才”“一类优先”等),仍然打著掠夺他国人才的烙印。
现在美国已形成独特的教育系统,即所谓的“美国式教育”,它最大的特点就
是“多样化”和“竞争性”。美国教育制度还以“开放性”著称于世,公、私、集
体各种各样的办学形式、办学方法,自由竞争。美国实行十年制公费义务教育,不
仅减免所有学杂费,还给予孩子们免费课本、练习本,免费交通,免费住宿,免费
校服等等。对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还免费午餐,现在美国在校学童享受免费午餐的
学生,占所有学生的47%(13) 。但如果富裕家庭子女想念更优秀的学校,也可以付
巨额款项,就读质量更好私人学校。
美国政府每年提供给义务学校的国民教育经费, 就达二千八百五十亿美元
(1995年美国政府公布的数字) ,人均国民教育经费997美元,属世界第一。家庭承
担的儿童上学的费用仅占其收入的5%左右。这与中国的“国民义务教育”形成强烈
反差。大陆学龄儿童每年向“义务学校”上交的“书本费”、“校服费”、“学杂
费”等,虽然总额不多,但却占家庭收入的30%左右,在农村则占50%以上,甚至倾
其所有财产也上不起简陋的“免费学校”,也许这才是中国发展落后的真正原因。
多元的公立成人学校系统
现在, 美国公立学校成人教育(Public school adult education),甚至已
发展成为与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并驾齐驱的第三个领域。公立学校系统所提供的成
人教育课程范围广泛,方便社区民众就近就读,成为社区的主流学校。
美国公立学校所提供的成人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五类:商业、工业、及技术
性课程,家事及消费者教育课程,高级中学课程,商业教育课程,实用美术工艺等
课程。有些学校并且提供非正式的团体活动如:土风舞、演讲、合唱、广播电视指
导、旅游参观等。参与公立学校成人教育活动的人数,在1979年就高达18,186,000
人,为美国各类成人教育活动参与人数最多的一种,约占全美成人教育总参加人数
44,000,000人中的41.33%,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公立学校成人教育属非全日制的教育,无论教学或行政系统都是以部份时间的
型态存在,例如:只有2.2%的成人教育教师是全时间的(full time) 。公立学校办
理成人教育,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提供成人教育活动的公立学校明显的增加,公
立学校成人教育注册人数稳定的上升,公立学校成人教育活动或者课程内容呈现多
样化,公立学校成人教育管理有集中化的现象。
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的一部分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为照顾新移民的成长,一百年来逐渐形成、建全了“成
人教育系统(Adult Education System)”,它在各个城市和乡村的社区,都有独立
的社区成人学习机构,免费的公共图书馆在各个城市、乡村的社区都相当普及,而
每个图书馆不仅免费借给每一个人所有的书籍,并有另外多种功能。
图书馆内都会明确标示著这个社区(city)的Adult school(免费成人学校),图
书馆有成人学校的所有资料, 包括学校的地址、 电话, 联络人, 开学的时间表
(SCHEDULE),很多时候,图书馆本身就有成人学校。“社区政府”在这里的含义不
是官僚机构和行政部门,而是成人学校和社区服务系统。到目前为止,全美国各地
的成人学校已很普及,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它们完全向所有的人免费开放。
在美国每一个成人, 任何时间只要他想读书, 都可以随时报名,免费进入相应的
PROGRAM(课程)。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这些机构没有权力查问个人的身份资料,更不会检举“非
法移民”。这与这个国家本身就是移民国家有关,他们的上一辈,或两辈,及他们
最早的祖先, 没有一位是美国政府请来的。 所以在美国境内现在仍有570万人是
“非法移民”,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限制这些人的生存空间,他们和
先前的人们一样,一边工作,一边在这些成人学校里免费学习英文、技术,生活和
发展。寻找各种各样调整身份的机会,都怀有一个于先前人们一样的“美国梦”。
专门服务新移民的教育系统
近年来新移民增多,社区成人学校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成人英语课程,在附近的
社区内的任何一个公共图书馆都提供成人学校的信息服务,这里有各个成人免费学
校的名单、地址和课程表,按照这些信息找到最适合的学校,只要写下姓名、地址
和电话这些简单资料,经过老师简单测试的程度(这里不存在“够不够格”的问题)
只是按不同程度,分到不同的班级,就直接入学了。如何需要寻找所在的社区图书
馆,只要翻开任何一本中文或英文的电话簿就可以找到,通常,这些电话簿都是白
送的,因为上面有广告可以赚钱。
例如纽约曼哈顿公共图书馆共有三十七个分馆,散布在各个社区,皇后区和布
鲁克林等等区也各有三、四十各分馆,每个分馆都在电话簿上列有它的祥细地址、
电话和名称,它们与成人学校是一个系统。只要选一个最近的一间,给他们打电话,
或者亲自到图书馆去,填表、报名就可入学,非常方便。这些学校的免费项目主要
是英文,不同的学校也有一些简单的工作技术培训,如餐馆业、木工、清洁工等,
通常还有一个寻找工作的培训课程,比如,如何填写工作申请表、个人简介、特长
如果见面(Interview) 等。最有特色的是该教育系统也包括“就业介绍”功能,它
们直接与各企业横向连络,按排供需双方见面,帮助学生就业。
社会化教育:现代教育趋势
除了社区的服务设施之外,美国遍及全国的其他社会组织,如教会、慈善团体、
文化协会、各种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等,也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它们给人们
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美国的法律只规定合法的“公平竞争(fair play) ”,不
限制新生事物。美国简单而实用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LLEGE)和高质量的私人大
学,廉价的公立大学并立,使它的终身式教育体系相当完备,任何一个人,在他一
生的任何时候,随时都可申请和考入任何大学,只要他有能力。
同时国家、政府、私人和团体的基金会提供的多种多样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仅著名的奖、助学金就达两千余种,据美国的一家帮助学生申请奖学金的机构统计:
现在美国大学可申请的奖学金、助学金很多太“偏僻”,每年都因为没有人申请而
“闲置”,仅这笔钱就达六十亿美元,所以不得不打广告“推销”。这些制度原则
上保证任何人都获得学习的机会和权力,这与美国高昂但高质的私人学校互补短长,
形成美国多样化的成人大学制度。
另外,对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绿卡)和美国公民,美国政府提供“学生保证贷
款(Student Guaranty Lend) ”照顾那些没能申请到贷款的学生,长达十八年的学
费,在学生毕业后,从工资中逐步扣除。申请这些奖学金可以找专门的代理机构。
如华人开设的“全美奖学金服务社”TEL:804-9777883.“华美教育学会”TEL:516
-333-5068.等等。
BACK SCHOOL:成人不断进修管道
最近, 美国政府投资二千四百亿美元, 在Internet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这样就把全国联合在一个电子网络上,
不仅在家上班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组成一个无形的社会化大学校。克林顿总统宣
称, 这计可提高美国工作效率24%,这样不出家门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学到你
所要学的一切。
美国的成人教育在社会经济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它已是世界,尤其是
亚洲培养人才的基地,外国学生占美国高等学校的比例,有时超过三分之一,但培
养成的很多学生都留在美国,没有回到母国服务,这给那些极需人才的亚洲、拉丁
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后果,这也反映了美国掠夺他国人才的教育制度,仍
在执行。虽然美国的人才很大一部分由社会、公司来培养,但美国政府仍然设立各
种由高科技人才组成的研究所,培养和发展国家的智慧库。现在,美国的教育经费
人均达到九百九十美元,在全世界属第一(14)。
为适应知识不断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现代社会,每当人们因赶不上社会发展
的步伐而失业,他们首先选择的就是:"返回学校(BACK SCHOOL) ",现在这已是美
国成人不断进修自己的正常管道。法律规定这些学习管道绝对没有任何年龄、职业、
种族差别和歧视,任何一个人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肯学、意学、只要有时间和精
力,都可随时入学。当然有的学校需要相当的学费、及必须通过严格考试。
循环教育:动态的教育体系
面对激烈变动的环境,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组织与个人在当今“3C”的环境中
的挑战:竞争(Competition)、潮流(Current)、变化(Change),这种动态竞争的威
胁,产生迅速交替,优胜劣败,社会需求的动态改变,使人不得不检讨生存位置,
不断地更新自我、适应社会。
美国对应运而生的新行业,实行执照(LICENSE) 制度,对任何专业化职业凭据
执照、证书,而这些行业不断发展,就使得就业必须不断地进行系统学习、培训,
从而进一步促使社会新兴学科的正规化、秩序化、制度化。例如,高科技行业、电
子计算机业分出十几个专业,每一项工作都必须要有一个专门执照,这种严格的等
级执照制度,形成美国不断进步和更新的高科技、新知识的培养循环体系。
随著动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传统的教育训练已不足应付挑战。在一九九六
年ASTD(美国教育训练协会)的年会研讨中,许多专家明确提出训练也需要转型,学
习由外而内、他人主导的途径,转型为由内而外,个人自发的途径,前者专注於知
识、技巧、能力与工作绩效,後者则专注於价值、态度、创新及结果达成。前者适
用於发展基本专长,後者协助组织及个人学习如何学习并创造新的对策。这也就需
要成人教育, 终身学习, 而这内在的动力也就是来自於社会的正循环 (Positive
Cycle),和自身的副循环,正是这种循环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
TEL:(212)222-4801.
注释:
1. 《War and Anti-War》 : Survival at Dawn of the 21th Centrury by
Alvin and Heidi Toffler,1994.
2.北京《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蓝皮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1995年。
3.《西方教育发展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6页。
4.《菲斯泰洛奇论著选》北京教育出版社,第73页。
5.《Public Edication in United States》by E.Gubberley page302.
6.《山东历史人物词典》第436页“武训传”。
7.8.同出《西方教育论著选》第196页。
9.10.11.《Public Edication in United States》by E.Gubberley.
12.《台湾教育》月刊1996年第七期《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杨国赐。
13.14.1995-1997《年度美国教育年度报告》白皮书。
——近代民族启蒙的历史轨迹
当今世界,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中古农业文明时代,仅凭原始体力肉搏取胜
的“体力战争”;演化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凭借人造机械取胜的“机械战
争”;发展到现在、未来,已是凭快速信息、先进知识的脑力创造取胜的“知识战
争”(1) ,在这一波新的竞争面前,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
唯一法宝。在一定程度上,达尔文的“优胜劣淘”法则依然适用,但未来世界的优
胜者,不再是发动暴力战争的杀戮者,而是属于那个教育更普及,文化发展更发达
的民族。诚如最近美国教育委员会所宣扬的:“如果还想维持和改进我们在世界上
尚有的一点竞争力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倾注全力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2)”
对比中国大陆现在80%的“农业人口” ,基本仍处于愚昧无知的蒙昧状态,深
刻地理解“普及教育”意味著什么。
平民教育:十八世纪欧洲的署光
在十五世纪前的一千多年里,西方文明远落后于中国,史学家称之为“黑暗时
代(Dark age)”,在大学教育方面,虽然欧洲的贵族精英教育已很发达,但依然由宫
廷、教会把持。所培养的对象仅限于王室或上层社会的少数精英,一般平民无法也
无权享受。十五世纪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以后,教会里的平民化、大众化教育稍见
倪端,直到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和工业跃进之后,为一般民众设置的初等学校才迈步
向前,但在十八世纪后到十九世纪初期,社会大众教育与上层精英教育依然有阶级
之分,平民教育依然是简屋陋社的粗茶淡饭,为贵族富家子女所不屑一顾。
当初欧洲的教育状况与中国大陆现在的情景大同小异,法国经过1789年的大革
命到1830年革命王朝建立,经过半个世纪动荡,开始社会重建之初,其著名史学家、
教育部长基佐派遣490名学监视察全国教育状况, 于1837年写出报告:《法国初等
教育调查》(3) ,赤裸裸的揭露法兰西教育的惨状:“不但许多地区还没有学校,
甚至全县只有一所学校者也属常事,还有包括十五区的大县竟无一所学校 (《西方
教育发展史》第26页)”,因而在一个村镇找一个能读能写的人做村长就很难,报告
还说:那些自喻能读能写的老师,也常无改正学生读写的能力。这种情景与中国大
陆现在农村、山区的情况大同小异。
“平民教育之父”菲思泰洛齐
当时,世界上的教育状况大致如此,平民阶级基本处于蒙昧状态。英国虽然是
当时产业发达和政治开明的国家,但基础教育方面也是由基督教会所支持的教区小
学、主妇学校、贫儿学校、神学院及其他机构组成的慈善学校承担,分散而又不全
面。美国当时的情况更落后,而且基本上原样照搬欧洲。中国那时的教育状况虽然
有著先进的“科举选才”优势,造就了遍布全国城乡的“士”的精英阶层,但对大
众平民教育依然薄弱,普及的教育系统是富裕人家才可以读的“私塾”。
被谕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瑞士的菲思泰洛齐,描绘当时欧洲瑞士的学校
面貌说:“这种教学象一座大厦,大厦的上层宽敞明亮,显示了高超的技艺,但为
少数人居住。中层居住的人就多得多,但没有登上顶层的合乎人道的阶梯,如果有
几个人奢望爬上顶层的话,那么随时可以看见他们,时而用手,时而用胳膊、腿试
著往上爬,但这手和脚被一一折断了。最后,大厦的底层居住著无数平民百姓,本
来他们与最上层的人们享有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同等权力,但是,他们住在没有星光
的小屋里,不仅不能摆脱令人难受的黑暗,而且视线受限,双眼变盲,他们甚至都
不能仰望大厦的顶层”(4)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在贫困的瑞士山区,一
点点推行“平民教育”,对人类近代史形成深远影响。
平民教圣:人类心灵的使者
菲斯泰洛奇出生在当时欧洲的贫困、山区小国瑞士,当时人们仍歧视性称北欧
人为拉丁文明之外的“蛮族” 即“Northmen"。他是一个基督教传教士的孙子,优
良的教会传统,从小就教会他如何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无私地爱人们。他一生都在
教会孤儿院工作,他当时的处境属于下层人,但他“有一颗伟大的、慈爱的心”。
他自述道:我一直充当一位受冷落的,意志薄弱的初级教师,推著一辆只载著一些
基本常识的书籍,空荡荡的独轮车,却意外地投身一项事业,包括创办一所孤儿院,
一所教师学院和一所寄宿学校。做这些事情第一年就需要一大笔钱,可是即使是这
笔钱的十分之一,我也难以弄到----可是,就是这位地位不如牧童,形似乞丐的人,
因循著对事业的炙热追求,竟使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这个人口寡少、产业落后、政
治黑暗的山区小国瑞士,一跃成为全欧享有盛誉的教育超级大国,引起各国教育专
家和高层政要人士,集瑞士,观模取经,严然如世人顶礼朝拜的“圣城麦加”,
这在人类历史中绝无仅有。后来的西方称菲斯泰洛奇为“教圣”,把他为教育而奉
献的崇高精神,视为发自“圣心”、“圣德”。法国著名教育史学者康彼耶赞誉说:
“他是人类教育发展中最早呼吁和力行“爱的教育”之典(5)。
中国本该是世界教圣的故乡
其实这种赞誉是从西方的角度看出发的,联合国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列
名第一的仍是中国的孔子,他比西方最早同级别的文化大师,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伯拉图等人还要早一到两个世纪。孔子最早倡导的“有教无类”,身体力行“仁者
爱人”的儒家教育,孔子应该是人类更伟大的教育家,并且他比菲斯泰洛奇的年代
要早两千三百多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只可惜中国近百年来保守落
后的历史,使中国光辉灿烂的古老文明,在今天暗淡无光了。
与菲斯泰洛奇同年代稍晚,中国的一个教育家,是晚清年间中国著名的“行乞
办学”的“义士”武训(1838--1896),他出身贫贱,自幼父母双亡,从来没有上过
学,因而长大以后深刻的体验到教育对人类的重要,为贡献教育事业,他终身做乞
丐要饭,以表演“刀破头、锥刺骨”等惨忍的街头戏,募捐、乞讨,积攒资金创办
“崇贤义塾”,免费培养贫苦人家的子女,获大清朝廷封为“义学正”及“乐善好
施”匾额(6) ,山东巡抚也多次嘉奖。只可惜近代欧洲政府已知道“见贤思齐”,
并加以推广的道理,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却正在腐败。
发掘上帝给予每一个人的天赋
菲斯泰洛奇在战乱和贫困的社会底层,专门照顾那些失去父母抚育和家庭温暖
的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这群乞丐儿童和流浪儿童是无法与那些上流社会人士
的子女相比较的。他描绘他所收养的儿童的情景:“大多数身体有缺陷,很多人有
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疮,或是衣裳褴褛,满身虱子。很多孩
子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孩子
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胆怯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感情”(7)。
教圣对这些被社会所抛弃,为常人所避而远之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怜悯和同情,
甘为这些苦儿做奴隶和牛马。
这种精神与当时欧洲人文思想的深刻背景有关,在十五世纪义大利文艺复兴后,
欧洲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法国的“平民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
特别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芦梭的“性善论”,以及在他的影响下在法国产生的《人权
宣言》。
这里也有他自己的个人原因,那就是他无比虔诚的基督教的信仰和无比崇高的
人生观,他内心深处确信:“即使最贫困和最被人遗弃的孩子,上帝也寄予了天赋
的才能----在孩子粗笨害羞和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著最优秀的才华,最珍贵的能
力。在这些可怜的孩子接受真诚的爱心教育中,显著的天赋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
(《西方教育论著选》第196页)。
“先洗净内心,外表就洁净了”
在上帝的引导下,菲斯泰洛奇激发出炙热的爱心,涌现出无比的教育狂热,创
造出史无前例的教育奇迹。教圣的工作远非一般的教育家和政治家所能比拟,他不
仅站在课堂前授课,更给以孩子们心灵的培养和人格的启发,他说:“是我用双手
来满足他们身体和心灵的繁多要求,他们都直接从我这里得到帮助、安慰和教益,
他们的双手被我握著,我的眼睛凝视著他们的眼睛,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他
们忘却了外部世界,只知道和我在一起。因为我总是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分享所有
的食物和饮料,就是同甘共苦。我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也没有人,除了他们,
什么也没有。他们生病时,我在他们身边,他们健康时,我也在他们身边。他们睡
觉时,我还在他们身边。我最后一个睡觉,第一个起床。在寝室里,我们一起祈祷,
根确他们的提问,解答所有问题,直到他们睡觉。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著共同
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起兄弟般的友谊。使他们成为热诚、公
正、亲切善良的人。总之,我们必须遵守耶稣的明言:“先洗净内心,外表就洁净
了”。因此,他被人们称之为“慈父”(8)----这无异于一次教育的革命。
拯救世人:超越时代的改革
菲思泰洛奇的“平民教育”已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所独有的自然主义教育
方法,和虔诚的爱心给了他改变社会的力量。他要求大刀阔斧地“治病救人”,对
旧教育制度和习惯改革,反对小修小补,他说:“采取折衷的办法将成为第二剂毒
药,不仅不能抑止原有的影响,而且还会使那种不良的后果加倍,必须从整体上纠
正学校的弊病,否则将使可怜的孩子们在学校的高墙内,再习惯性的服下第二剂鸦
片”。他反对摧残孩子们原有的童心,他提醒世人:“现代社会严重阻碍天性发展
的最大祸害就是父母们不相信他们自己在子女教育中有所做为”。从这里也可以看
出法国“自然主义”大师左拉思想的影子。
然而当时社会是非常保守的,“在一次集会上,布洛多夫的下层人士断然表示:
不希望在他们孩子身上做那些运用新教育方法的实验”。更有人诅咒他早死,以除
后患,谣言蜚语竟大讲他是白痴,神经病,劝人少和他接触,这就是他所处的那个
时代。教圣说:“我每时每刻都担心他们可能将我撵出教室,但,为了我的目标,
我不得不忍受一切。我不容易找到一位教师,认为我这样的苦和教学,不是有失
尊严的”。
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风气
教圣领著自己的学生们自己建造学校,一切都靠自己一砖一瓦地筹办,没有政
府的支持和协助,他自己的所有储蓄全部捐献出来,为了孩子们的吃饭穿衣费尽心
血----这一切都因为他内心深处那颗伟大的“圣心”,那种无私而博大的爱!就这
样教圣的爱心教育很快在瑞士结出“人类奇迹”,从他学校毕业的学生,被社会形
容为“完人”,受到各行各业的尊敬,担任许多要职,影响了整个国家,创造出更
多的“爱心学校”,几十年内竟把落后、封闭的瑞士变成了一个当时最有现代化朝
气的新国家。更重要的是,这在当时死气沉沉的欧洲,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风气。
先是法国、德国,接著英国也派出大量留学生和政府官员,纷纷考察瑞士、学习他
爱心教育,并试图解开这个“教育之迷”。
教圣的主要功绩在于,这种教育精神开创一个崭新的社会价值,他首先在教育
界创造出的一种人类伟大理想、虔诚的爱心。诚如当时的普鲁士教育部长保明对即
将瑞士学习的二十四名精英所说:“你们要学习的是他的高尚理想,他的教学方
法的成就和这种崇高的目标相比,只是最次要的末节”(9)。
义务教育:改变世界的动力
二百年前,西欧最落后的德意志,以“未开化”闻名,当英法两强并起,主导
欧洲时代的时候,普鲁士人还在德意志的黑森林边上,茹毛饮血、烤火维生,当时
“法国革命”后拿破伦趁机成立专制军事政权,依仗兵强马壮,一再发动对西班牙、
义大利和普鲁士的侵略战争,攻城掠地。1807普鲁士败于拿破仑,迫使德国签订丧
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这最终刺激了德意志的觉醒,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 (当时
欧洲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通称哲学家) 费希特在对他的国家深入研究之后,发
表他的:《告德意志人民书》,大声疾呼“教育复国”“教育救国”(10)。他把当
时还不为人知的菲斯泰齐,推崇得与复活基督教的马丁. 路德齐名。并最终说服普
鲁士总理, 在内外交困之际, 忍痛拨出巨款,选派出一个由二十四名精英组成的
“教育考察团”,远到名声遐迩的瑞士取经。
当时法国和后来的英国也派了留学生到瑞士,但规模零散,学习时间短,仅一
年或几个月。只有德国深刻理解教育落后的后果,所以坚持在菲斯泰洛奇那里学习
三年之久。这些精英回到德国仅几个月,德国就拟好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现代化进
程的《教育法》,明确宣告德国人民,战败挨打的原因就是教育落后。它强制性规
定德国公民接受免费教育,规定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九年以上,由国家提供经费的
“义务教育”,违犯者将遭到法律的严酷制裁。这一教育革命的直接结果,使德国
人口素质迅速提高,国家摆脱封闭愚昧,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迅速崛起。
教育改写了世界发展史
1814年和1870年,在法国再次侵略普鲁士的战争中,普鲁士颁布“全国动员令”,
动员已经苏醒的全国力量“军事化”,奋起反击,参与著名的“滑铁虏战役”,彻
底击败法国,不但收复全部失地,更攻入法国本土,获得世界上最巨的战争赔款,
一举改写欧洲历史。 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 总结经验教训,才再次派出庞大的
“教育代表团”留学瑞士,并模仿德国强制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英国在
几年之内也依葫芦画瓢,赶了上来。随后原始、封闭的北欧丹麦、瑞典、东欧土耳
其、芬兰、俄国,及刚刚独立的美国等各国纷纷模仿德国,实行义务教育,形成了
一场现代化的“启蒙运动”,最终使欧洲成为近代世界文明的中心。
日本学习这一制度比较晚,但随后却开始了一场更狂热的教育运动,也就是对
日本现代史影响深远的、举世闻名“明治维新”运动,这一运动的至关重要的一个
核心就是“强制普及免费义务教育”。这一重大改革的直接结果,使他在随后的日
俄、日清战争中获胜,并加入世界列强的行列。但德国对教育的认识可能最深,所
以现在他的义务教育已经扩大到十二年,产业工人的培养也极为严格,德国规定:
企业与学校签约,每个工人上岗前必须接受至少三年的“职前培训”,所以他的产
品质量在全世界是最好的国家之一。
可悲的是,在中国大陆,人们至今都不明白“义务教育”是什么含义!
成人教育:教育的第二次革命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教育从幼儿开始强制普及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正在被突破和扩展,新一波教育趋势正形成一整套的“终身制成人教育体系”。
终身化教育的“成人教育”事实上是世界教育史的第二次革命,一九一九年,
英国成人教育委员会(ADULT EDUCATIONCOMMITTEE)倡议:将成人教育变成社会生活
整体的一部分,使全民在他一生的任何时候,都可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奠定了成
人教育的理论基础。一九二九年,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捏克思勒(A.B.YEAXLEE) ,在
他的著作中在次强调“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国则直到一九三零年代,
由他的几位精英大力倡导,才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成
人教育才在实际教育政策中体现出来。
全世界普遍接受成人终身教育,则是一九六零年以后的事情。根据美国教育学
家佛特(P.FURTER)的分析:由于六十年代人类学家发现:成人有再学习的潜能和能
力,加上社会经济瞬间变化,知识更新加速,人们渴求新知和寻找工作的必要,以
及政治民主化后,人类更加平等的学习权力,都进一步促使成人“BACKSCHOOL (回
到学校) ”现象的普遍化(11)。这里的问题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危机,使传统学校
教育已无法负起教育的全部功能,必须发展出“社会化教育”的新功能。
终身教育:今后教育发展的主体
在学习时间上,由只有学童才接受教育的短暂阶段,发展到从一个人的一生到
死亡之间的任何时间。在学习空间上,不只局限于学校才提供学习场所,学校之外
的家庭、社区、工作场所、会议、俱乐部甚至“空中(AIR) ”等等,都是教育的一
部分。成人教育除突破教育的时间及空间这些基础外,更在学习内容上,力求创新,
解决学校只提供职业培训,而在社会道德、人际关系等其他方面,人民文化素质普
遍不足,教养低下问题。哈赤思则(D.M.HUTCHINS)强调:“学习社会”的概念,提
高社会中的人的人文素质、文明精神、人格修养等的文化陶冶。而现代社会最好的
选择就是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孔孟之道。
为了不让学习的知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学习的内容上,更注重学习的方法。
诚如教育学家洁而品(E.GELPI) 所言:文化认同下的成人教育,形成教育舞台上的
新趋势,促使教育在“永续”的情况下,为各国的教育制度所逐步接受。一九七二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者法尔(E.FAURE),在主持联合国教育发展委员会时说:终身
教育,包括了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成为教育革新的主要理念和原则,是今后教育
发展的主流方向(12)。
多元竞争:美国的教育系统
代表当代最新发展潮流的国家当属美国。现在美国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承袭了
欧洲义务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更发展、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成人教
育体系。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趁欧洲忙于战争之机,埋头建设,不断改革自己
的教育系统,适应那时的契机,成功的吸收了欧洲各国最优秀的人才和科技,特别
是由于躲避战乱而逃到美国的德国高级人才。至今,她的移民和人才政策 (如“特
殊人才”“一类优先”等),仍然打著掠夺他国人才的烙印。
现在美国已形成独特的教育系统,即所谓的“美国式教育”,它最大的特点就
是“多样化”和“竞争性”。美国教育制度还以“开放性”著称于世,公、私、集
体各种各样的办学形式、办学方法,自由竞争。美国实行十年制公费义务教育,不
仅减免所有学杂费,还给予孩子们免费课本、练习本,免费交通,免费住宿,免费
校服等等。对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还免费午餐,现在美国在校学童享受免费午餐的
学生,占所有学生的47%(13) 。但如果富裕家庭子女想念更优秀的学校,也可以付
巨额款项,就读质量更好私人学校。
美国政府每年提供给义务学校的国民教育经费, 就达二千八百五十亿美元
(1995年美国政府公布的数字) ,人均国民教育经费997美元,属世界第一。家庭承
担的儿童上学的费用仅占其收入的5%左右。这与中国的“国民义务教育”形成强烈
反差。大陆学龄儿童每年向“义务学校”上交的“书本费”、“校服费”、“学杂
费”等,虽然总额不多,但却占家庭收入的30%左右,在农村则占50%以上,甚至倾
其所有财产也上不起简陋的“免费学校”,也许这才是中国发展落后的真正原因。
多元的公立成人学校系统
现在, 美国公立学校成人教育(Public school adult education),甚至已
发展成为与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并驾齐驱的第三个领域。公立学校系统所提供的成
人教育课程范围广泛,方便社区民众就近就读,成为社区的主流学校。
美国公立学校所提供的成人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五类:商业、工业、及技术
性课程,家事及消费者教育课程,高级中学课程,商业教育课程,实用美术工艺等
课程。有些学校并且提供非正式的团体活动如:土风舞、演讲、合唱、广播电视指
导、旅游参观等。参与公立学校成人教育活动的人数,在1979年就高达18,186,000
人,为美国各类成人教育活动参与人数最多的一种,约占全美成人教育总参加人数
44,000,000人中的41.33%,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公立学校成人教育属非全日制的教育,无论教学或行政系统都是以部份时间的
型态存在,例如:只有2.2%的成人教育教师是全时间的(full time) 。公立学校办
理成人教育,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提供成人教育活动的公立学校明显的增加,公
立学校成人教育注册人数稳定的上升,公立学校成人教育活动或者课程内容呈现多
样化,公立学校成人教育管理有集中化的现象。
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的一部分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为照顾新移民的成长,一百年来逐渐形成、建全了“成
人教育系统(Adult Education System)”,它在各个城市和乡村的社区,都有独立
的社区成人学习机构,免费的公共图书馆在各个城市、乡村的社区都相当普及,而
每个图书馆不仅免费借给每一个人所有的书籍,并有另外多种功能。
图书馆内都会明确标示著这个社区(city)的Adult school(免费成人学校),图
书馆有成人学校的所有资料, 包括学校的地址、 电话, 联络人, 开学的时间表
(SCHEDULE),很多时候,图书馆本身就有成人学校。“社区政府”在这里的含义不
是官僚机构和行政部门,而是成人学校和社区服务系统。到目前为止,全美国各地
的成人学校已很普及,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它们完全向所有的人免费开放。
在美国每一个成人, 任何时间只要他想读书, 都可以随时报名,免费进入相应的
PROGRAM(课程)。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这些机构没有权力查问个人的身份资料,更不会检举“非
法移民”。这与这个国家本身就是移民国家有关,他们的上一辈,或两辈,及他们
最早的祖先, 没有一位是美国政府请来的。 所以在美国境内现在仍有570万人是
“非法移民”,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限制这些人的生存空间,他们和
先前的人们一样,一边工作,一边在这些成人学校里免费学习英文、技术,生活和
发展。寻找各种各样调整身份的机会,都怀有一个于先前人们一样的“美国梦”。
专门服务新移民的教育系统
近年来新移民增多,社区成人学校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成人英语课程,在附近的
社区内的任何一个公共图书馆都提供成人学校的信息服务,这里有各个成人免费学
校的名单、地址和课程表,按照这些信息找到最适合的学校,只要写下姓名、地址
和电话这些简单资料,经过老师简单测试的程度(这里不存在“够不够格”的问题)
只是按不同程度,分到不同的班级,就直接入学了。如何需要寻找所在的社区图书
馆,只要翻开任何一本中文或英文的电话簿就可以找到,通常,这些电话簿都是白
送的,因为上面有广告可以赚钱。
例如纽约曼哈顿公共图书馆共有三十七个分馆,散布在各个社区,皇后区和布
鲁克林等等区也各有三、四十各分馆,每个分馆都在电话簿上列有它的祥细地址、
电话和名称,它们与成人学校是一个系统。只要选一个最近的一间,给他们打电话,
或者亲自到图书馆去,填表、报名就可入学,非常方便。这些学校的免费项目主要
是英文,不同的学校也有一些简单的工作技术培训,如餐馆业、木工、清洁工等,
通常还有一个寻找工作的培训课程,比如,如何填写工作申请表、个人简介、特长
如果见面(Interview) 等。最有特色的是该教育系统也包括“就业介绍”功能,它
们直接与各企业横向连络,按排供需双方见面,帮助学生就业。
社会化教育:现代教育趋势
除了社区的服务设施之外,美国遍及全国的其他社会组织,如教会、慈善团体、
文化协会、各种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等,也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它们给人们
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美国的法律只规定合法的“公平竞争(fair play) ”,不
限制新生事物。美国简单而实用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LLEGE)和高质量的私人大
学,廉价的公立大学并立,使它的终身式教育体系相当完备,任何一个人,在他一
生的任何时候,随时都可申请和考入任何大学,只要他有能力。
同时国家、政府、私人和团体的基金会提供的多种多样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仅著名的奖、助学金就达两千余种,据美国的一家帮助学生申请奖学金的机构统计:
现在美国大学可申请的奖学金、助学金很多太“偏僻”,每年都因为没有人申请而
“闲置”,仅这笔钱就达六十亿美元,所以不得不打广告“推销”。这些制度原则
上保证任何人都获得学习的机会和权力,这与美国高昂但高质的私人学校互补短长,
形成美国多样化的成人大学制度。
另外,对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绿卡)和美国公民,美国政府提供“学生保证贷
款(Student Guaranty Lend) ”照顾那些没能申请到贷款的学生,长达十八年的学
费,在学生毕业后,从工资中逐步扣除。申请这些奖学金可以找专门的代理机构。
如华人开设的“全美奖学金服务社”TEL:804-9777883.“华美教育学会”TEL:516
-333-5068.等等。
BACK SCHOOL:成人不断进修管道
最近, 美国政府投资二千四百亿美元, 在Internet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这样就把全国联合在一个电子网络上,
不仅在家上班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组成一个无形的社会化大学校。克林顿总统宣
称, 这计可提高美国工作效率24%,这样不出家门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学到你
所要学的一切。
美国的成人教育在社会经济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它已是世界,尤其是
亚洲培养人才的基地,外国学生占美国高等学校的比例,有时超过三分之一,但培
养成的很多学生都留在美国,没有回到母国服务,这给那些极需人才的亚洲、拉丁
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后果,这也反映了美国掠夺他国人才的教育制度,仍
在执行。虽然美国的人才很大一部分由社会、公司来培养,但美国政府仍然设立各
种由高科技人才组成的研究所,培养和发展国家的智慧库。现在,美国的教育经费
人均达到九百九十美元,在全世界属第一(14)。
为适应知识不断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现代社会,每当人们因赶不上社会发展
的步伐而失业,他们首先选择的就是:"返回学校(BACK SCHOOL) ",现在这已是美
国成人不断进修自己的正常管道。法律规定这些学习管道绝对没有任何年龄、职业、
种族差别和歧视,任何一个人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肯学、意学、只要有时间和精
力,都可随时入学。当然有的学校需要相当的学费、及必须通过严格考试。
循环教育:动态的教育体系
面对激烈变动的环境,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组织与个人在当今“3C”的环境中
的挑战:竞争(Competition)、潮流(Current)、变化(Change),这种动态竞争的威
胁,产生迅速交替,优胜劣败,社会需求的动态改变,使人不得不检讨生存位置,
不断地更新自我、适应社会。
美国对应运而生的新行业,实行执照(LICENSE) 制度,对任何专业化职业凭据
执照、证书,而这些行业不断发展,就使得就业必须不断地进行系统学习、培训,
从而进一步促使社会新兴学科的正规化、秩序化、制度化。例如,高科技行业、电
子计算机业分出十几个专业,每一项工作都必须要有一个专门执照,这种严格的等
级执照制度,形成美国不断进步和更新的高科技、新知识的培养循环体系。
随著动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传统的教育训练已不足应付挑战。在一九九六
年ASTD(美国教育训练协会)的年会研讨中,许多专家明确提出训练也需要转型,学
习由外而内、他人主导的途径,转型为由内而外,个人自发的途径,前者专注於知
识、技巧、能力与工作绩效,後者则专注於价值、态度、创新及结果达成。前者适
用於发展基本专长,後者协助组织及个人学习如何学习并创造新的对策。这也就需
要成人教育, 终身学习, 而这内在的动力也就是来自於社会的正循环 (Positive
Cycle),和自身的副循环,正是这种循环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
TEL:(212)222-4801.
注释:
1. 《War and Anti-War》 : Survival at Dawn of the 21th Centrury by
Alvin and Heidi Toffler,1994.
2.北京《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蓝皮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1995年。
3.《西方教育发展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6页。
4.《菲斯泰洛奇论著选》北京教育出版社,第73页。
5.《Public Edication in United States》by E.Gubberley page302.
6.《山东历史人物词典》第436页“武训传”。
7.8.同出《西方教育论著选》第196页。
9.10.11.《Public Edication in United States》by E.Gubberley.
12.《台湾教育》月刊1996年第七期《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杨国赐。
13.14.1995-1997《年度美国教育年度报告》白皮书。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