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性开放:唐太宗对妹夫们亲授性教育 (史海钩沉)
古代中国性开放:唐太宗对妹夫们亲授性教育
性文化节,性很多,文化呢?类似争论每年都有。或者,需要在性里找找文化就是当下的文化?
不过,许多人的确是通过性文化节才了解了中国的性文化,才了解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煌煌大旗之下,“秘戏鞋”长盛不衰,“春宫图”生机勃勃;在幽幽暗暗、起起伏伏的古老文化里,性教育一直不曾中断,一直有自己的主张,无论皇宫,还是草堂。
在性的问题上,我们的先人或许不够坦率,但绝不落伍。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壹
贵族性教育课程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性教育的记载始于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皇帝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规模的经学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有关经学各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并由班固将之整理编撰为《白虎通德论》(简称《白虎通》)。这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白虎通》,十分明确地规定了贵族子弟在“辟雍”学宫必须学习的各种技艺,除了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课程中居然还有性教育。
根据《白虎通》的记载,这次会议明确规定了这些贵族子弟的性教育,要在学宫中进行。为什么?因为“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妻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渫渎,轻慢不严肃也;阴阳夫妻变化之事,性也。
在皇帝主持的高规格会议上讨论性问题,足见其重视的程度。不仅仅如此,会议甚至还讨论了应该和未满50岁的妾性爱几次这样的事情。
贰
民间的性教育
中国古代,民间百姓的性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嫁妆画”和“压箱底”。这种“照猫画虎”的引导方式,是性教育的“形象教具”。 根据存世的实物看来,“嫁妆画”实际上是一卷8张12张不同性爱方式的图画(后来发展为春宫画)。从其雕版印制、乡土气息和浓厚的民间色彩等特点,我们就知道它在民间的需求量以及受欢迎的程度。哪家的女儿出嫁前,父母往往都得买上一两卷,作为嫁妆,让女儿在新婚之夜,铺在床上,“照猫画虎”接受启蒙。
中国的“嫁妆画”最早见于先秦墓葬中,汉砖也有大量表现,其实物的制作,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东汉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曾写了一首长诗《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叙述新婚之夜的心情:将首饰都卸下来,宽衣解带,在枕帐之间铺开“嫁妆画”,欣赏那夺人心魄的人体之美;要拜精通房中术的素女为师,做那人人爱做的事,就像轩皇一样;人生的快乐莫过于今宵,即使到老掉牙的时候,也不会忘怀……
诗歌中的“轩皇”,指黄帝,因为传说黄帝曾和一些有学问的老者学习、讨论如何做男欢女爱。此后,《同声歌》就一直与“嫁妆画”相伴相生,形影不离。
“压箱底”大多是瓷器,拳头大小,外形多是吉祥的瓜果状,有盖,内藏一对交合男女。女儿出嫁前,母亲揭开“压箱底”的盖子,让女儿知道“夫妻之道”;平时,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
这都是我国古代特别的性教育方式。生活中,“性”是讳莫如深的话题,只有当儿女入洞房时,才拿如此图谱或瓷器给予启蒙。尽管属于“速成”,但管用。
叁
形形色色的“教具”
中国古代对性教育的重视,注定其性教育的方式不会是单一的,因此,其“教具”也是丰富多彩的。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陈真曾经展示过一件罕见的藏品———朱红羊皮枕。描绘着金色龙凤和双喜的朱红羊皮枕,一打开,枕头里上下内壁均画着生动的性爱图,里面还有一本绘着形态各异性爱图的小册子。这是古代一个女儿出嫁时,母亲赠送给她的一个特殊嫁妆,目的是教女儿婚后怎样享受夫妻生活。
如此构思巧妙,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鞋非常引人注意,那就是“洞房秘戏鞋”。这种鞋子的鞋底画着男女性爱的“春图”,只有穿鞋的女子自己能看到。这也是古时候母亲给女儿的一种特殊嫁妆。
江西新建县的一位文物收藏者,曾展示过以介绍性爱技巧为内容的明代钱币。铜币上铸有不同姿势的男女裸体交合图。图案轮廓分明,栩栩如生。有关专家介绍,明代汉贵族为提倡性教育特别制造了一批花钱,名为“秘戏钱”,又称“风花雪月”。当时这种钱币有两种,一种为中间方孔,作为当时一种货币在民间流通,其质地为红铜;另一种为中间圆孔,当时只作为汉贵族内部的一种馈赠品。
陕西咸阳画家李西京收藏着一册明清时期的性教育连环画。内容为男女同房前沐浴、接吻、爱抚、交合等内容。这类图书不是书房用书,只适合在秘室阅读,因此其版幅制作小巧,宽为15厘米,长83厘米,配有木轴,卷起仅可盈掌。外框多为瓜果植物的果实造型,如南瓜、西瓜、丝瓜多子植物,寓意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这类连环画,从明代的手绘版到晚清的木刻版,说明古代性教育日益广泛。与春宫画比较而言,“秘戏钱”和连环画进行性教育的功用更为明确。
肆
春宫画的命运
春宫画起初是为性教育而出现的,继而蔓延成为消遣之作。据说性爱代表给人生命的阳气,春宫画可以驱走阴气,因而被用作护身符。但令人费解的是,人们还把这种画放在衣箱里防虫。
春宫画起源很早,西汉刘向在《列女传》中说,殷商末期(公元前1040年左右),奢侈暴虐的纣王在宫中举行餐宴,他抱着妲己恣意寻欢,他的床榻围以绘满春宫画的屏风,两人一面看这些画,一面纵情作乐。
荷兰学者高罗佩的《秘戏图考》认为,由“嫁妆画”发展而来的春宫画,在与平民有了更广泛的沟通后,渐渐达到艺术的高度。明代大画家唐寅、仇英亦技痒难禁,创作过艺术性很高的春宫画。
研究古代性文化,绕不开唐寅。“唐伯虎点秋香”虽属虚构,但是他迷恋女色,经常沉湎于温柔乡中则是事实,他作春宫画,常以他眷恋的妓女、情人为模特,所以才画得那么传神,那么惟妙惟肖。他所画女性的特点是“三白”:前额一点白,鼻尖一点白,下颌一点白。这往往是后人鉴别唐寅画的重要标准。唐寅的春宫画很少传世,据说,有一幅《小姑窥春图》今藏日本(专题)。此画左边有一对男女隐约地在帐中做云雨之欢,门外一个少女在偷看。唐寅还画了一套《风流绝畅图》,共有24 幅,十分有名,但这套册页早已失传。
晚明社会,春宫画册非常流行。令人惊讶的是,当时最为精美的春宫画册,竟然是以雕版五色套印的。这样装裱考究的画册,配以色情诗词,成为当时高档的性教育和情趣读物,也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套色木版画的最高成就。
清代的坊间也大量刊行过春宫画册,但艺术质量不可同日而语。春宫画日益走向消遣娱乐的情色倾向,令春宫画性教育的功能出现异数,康熙大帝表明态度———“严查禁绝,将版与书一并尽行销毁”。
人们多认为春宫画黄色淫秽,其实古代春宫画不仅有欣赏和教育价值,还有医疗和文化价值。现代的医生治疗性冷淡,用类似的画面来刺激、唤起患者的性欲,是主要手段之一。
伍
皇帝的性教育
中国古代的皇帝、太子在婚前都“临幸”过女人,有丰富的性经验,甚至有“非婚儿女”。西晋的晋惠帝司马衷,13岁时结婚。婚前,其父亲晋武帝司马炎,派出后宫才人谢玖入东宫,“言传身教”那时还是太子的司马衷。谢玖后来生下一子,当司马衷在父母宫中得知这是他的儿子时,他一脸茫然。北魏文成帝拓跋浚17 岁结婚,但他13岁时便临幸宫女,14岁做了父亲。
《新唐书》中记载了唐太宗给其妹夫们上性教育课的趣事:唐太宗的妹妹丹阳公主下嫁给薛万彻,薛在房事上尤为愚钝。丹阳深以为耻,不和他同房。唐太宗设酒宴,把自己所有的妹夫都诏了过来,讲授性爱课程。授课毕,解下佩剑,跟妹妹丹阳许诺说,假如薛还是不通房事,就把佩剑赐她,令丹阳兴高采烈地和薛乘车回去了。唐太宗一共有十九个姊妹,除一人夭折,余皆名花有主。十八位妹夫,济济一堂,性教育的场面不可谓不大,皇帝亲自讲授,且载入史书,对性知识所持态度,可谓开明。
清代宫中明文规定:皇帝在大婚之前,先由宫中精选八名年龄稍长、品貌端正的宫女供皇帝临御。这八名宫女都有名分,即司仪、司门、司寝、司帐。这种规定,目的是使皇帝在婚前对于男女房事取得一些经验,以便在和皇后一起生活中不致窘迫慌乱,能够从容不迫。太子住在东宫,行冠礼后,没有皇帝的诏命,不许随意出入后宫,以防和后宫嫔妃发生瓜葛,但在东宫中则没有顾忌,太子可以随心所欲。
陆
婚俗的暗示
性爱是中国人忌讳的话题,但结婚又不能避免性爱,聪明的老祖宗就围绕性教育,想了很多办法,并沿袭下来,成为风俗。
结婚要“择日子”,由男方找风水先生,按男女双方的属相、生辰八字,掐算出结婚的良辰吉日。女方家里若是同意这个日子,大喜之日就定下来了;女方家里要是把日子退回来,那说明这个日子有问题。这个日子往往会有什么问题呢?风水先生翻过黄历的日子,不会是因为不吉利,那大多是因为日子与女方的经期重合了,这会导致洞房花烛夜不能过性生活的。于是,男方家里就要请风水先生另择日子。这次,择的日子肯定要推后或提前15天。经期这种羞羞答答的敏感问题,不可以直白问,“择日子”的方法,就把这棘手的问题解决了。这样推后或提前15天,恰好是女性的排卵期,新婚蜜月怀孕的概率极高,适合“早生贵子”。
闹洞房,现在看着就是陋俗,但最初的功能是为了进行性教育。凭“媒妁之言”订了终身的夫妻,从未谋面的人,新婚之夜却要肌肤相亲,生手加上陌生,难免种种尴尬。因此,婚前母亲要突击对女儿的进行性教育,省得到时真刀真枪把自家姑娘给吓傻了。这种突击教育,除了准备好上述种种的“教具”,还得闹闹洞房。 “新媳妇三天无大小”,男女长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妇”,逗新娘,荤的素的一起来,有意使黄花闺女变成泼媳妇。闹洞房时要新人做的各种亲密的、隐讳的,但指向性很明确的动作,把新娘子和新郎官的陌生感、羞涩感打消。这仿佛是众人帮助下的“前戏”。闹洞房,其实就是一种暧昧的性教育:事情就是那么个事情,情况就是那么个情况。
婚后第三天,舅子将新娘接回去住三天(有的地方住七天),叫“回门”。堂而皇之的解释,是新娘离家后,想念家人,要回去看父母;实际上,私底下不能说出口的,是处女膜损伤后,娘家人担心新郎官还不懂得怜香惜玉,让新娘回娘家“疗伤”。回门时,也好让母亲嫂子,悄悄聊一聊夫妻那档子夜话。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