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陈章良:进口农产品成必然 中国可海外租地 (中国论坛)

作者: 陈芳, 发表于: 星期二, 七月 07, 2015, 09:11 (3430天前)

进口农产品成必然 中国可海外租地

作者:陈芳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农产品价格高于国外,遂出现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进口却连年增加现象。在农产品进口成必然趋势下,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掌握定价权、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陈章良建议,应制定农业走出去的整体战略,鼓励农企、农民、农垦海外租种农地。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
专访陈章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机遇、挑战与策略

不久前,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接受凤凰网独家专访,谈及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机遇、挑战与策略。曾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6年、主管农业的广西副主席6年,陈章良不仅在理论上熟谙现代农业,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年来,他对中国农业保持着持续关注。
今年年初,陈章良注意到,中国粮食总产量已实现了十一连增,与此同时,进口粮食总量却在连年增加,去年已达一亿吨。究其原因,并不是中国粮食紧张,而是中国农产品价格过高,普遍高出国外20%-100%不等。他告诉凤凰网,中国农产品价格过高是必然,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一家一户的小农作业,无法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随着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提高,农田耕种成本几乎翻番,中国农产品价格根本下不来。
陈章良指出,此种情况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加之随着我国人口进一步增加,国人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长远看,进口农产品已成必然。
在进口农产品成为必然趋势下,如何在面对国际竞争中掌握定价权、如何降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问题、如何保证中国农民收入增收、如何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陈章良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提出建议,我国应制定农业走出去的整体战略,鼓励中国农业企业、中国农民、中国农垦去海外人少地多的国家——诸如巴西、俄罗斯、柬埔寨、非洲等国——租种农地,“用我们的技术、利用一些国家相对便宜的土地、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去种田”。在陈章良看来,中国农业走出去存在很大机遇。
中国粮食产量11连增缘何每年大量进口
凤凰网:您在两会及其他场合多次呼吁中国农业要走出去,提出这一呼吁的背景是什么?中国农业目前有走出去的现实条件和需求是什么?
陈章良:加入WTO以后,我们在很多方面得利很多,但农业压力一直很大,最近几年中国进口粮食越来越多,去年中国进口粮食总量达1亿吨。1亿吨的粮食,按中国亩产均值对除的话,差不多要7亿亩的土地才能生产这么多粮食,就是说同时在用国外七亿亩的土地养活我们。
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从2004年至2014年实现了“十一连增”,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方面又大量进口,什么原因?这几年我一直在跟踪这件事,进口多并不是因为我们粮食紧张,实际上我们仓库里的粮食储藏相当多,而是因为我们的粮食价格比国外的都高。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到猪肉、牛肉、牛奶、奶粉,全面进口,这些农产品,国内平均价格比国外高出20%到100%不等。
为什么我们的粮食价格比国外贵?细细研究后发现,没有办法,就是要贵,因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成本攀升。我们的农业规模化太小,都是一家一家生产,一家就那么几亩地,有的甚至一亩地都不到,没办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得靠人工。同样面积的水稻,差不多我们一百个人在那里插秧,顶不过一台插秧机;同样的收割,我们一百个人顶不过一台机器。
凤凰网:最近几年,农村的机械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了,一些小的农机械代替人工,在您看来远远不够?
陈章良:国家是鼓励买农机的,问题是地太小,都是田埂,大型拖拉机拐弯拐不过,国外是几十万亩、上百万亩土地,拖拉机一马平川开着作业,我们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根本无法与国外相比。
以前我们没有感受到这么明显的落差,是因为过去农民收入很低,我们人多,加在一起能顶过别国的机器。可是最近五到十年来,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整个农民的收入在提高,种田成本相应也提高了。现在雇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已经不是五年十年前的价格,差不多都已翻倍。农民的劳动成本在提高,但一块地所需的农民没有减少,这种情况下,成本就上去了。所以我们的价格就会比别人高很多,根本下不来。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一直强调必须保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实际我们现有耕地是24.5亿亩,加上海外进口粮食差不多等于7亿亩耕地所生产的,中国现在实际需要31.5亿亩的耕地来养活我们;但人口还在增加,可能会到15亿左右,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国人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我们加入了WTO,国门是敞开的,按照市场经济的作用,从长远来看,进口农产品已成必然,这就造成我们自己的农产品有一定的积压,可是还要考虑农民的收入,还要考虑我们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基于上述几点原因,我就在考虑,是不是应当鼓励我们的农业走出去,用我们的技术、利用一些国家相对便宜的土地、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去种田,应该是可以的。
此外,我们有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还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发展要)善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而早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把农业“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是机遇。
鼓励中国走向巴西、俄罗斯、非洲等国租种农地
凤凰网:您刚才提到一些国家较为便宜的土地,具体哪些国家可供选择?
陈章良:我看中的比较好的,一个是巴西,巴西农业用地约26450万公顷,耕地面积约6100万公顷,而且巴西的地特别好,价格上比我们便宜。我国一年进口六七千万吨大豆,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三个国家的大豆主要出口给我们,其中巴西7430万公顷旱地可生产大豆1.5亿吨。
一个是俄罗斯,俄罗斯有2.2亿公顷农业用地,1.34亿公顷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8%;人均耕地面积0.84公顷,是中国的10.9倍,同时人口在持续减少,劳动力不足。俄罗斯挨着我们国家的远东地区,土地很大一块儿是空的,地特别好,且没有污染。
还有东南亚的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都是可以合作的,我去看过柬埔寨,位于湄公河两岸,土地特别肥沃,种甘蔗根本不需要什么化肥,长出来的产量都比我们高,而且自然灾害又少,生产条件很好。
还有一块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一整块地方,地价特别便宜,粮食生产的条件很好。
农业走出去可能面临贸易保护、劳动者观念等难题
凤凰网:您刚才讲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良好愿景,目前农业走出去面临着哪些实际的困难?您在广西任职期间,曾有过这样的实践。
陈章良:主要存在以下挑战:中国的技术水平目前还不足以支撑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农业产业链的高端,而且,中国的企业还不能完全通过资本运作掌握农产品的国际定价权。
其次可能遭遇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在国民待遇、土地租用购买、劳动力雇佣、信息公开等方面服务不到位,中国企业在境外难以获得良好的投资环境。而目的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稳定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此外,目的地国家的法律政策、农业生产条件、农民情况等基本信息也需要提前掌握,我在实际接触的案例中遇到过这方面的问题。
过去我在地方,与某个国家洽谈这方面事宜,他们的地很便宜,而且特别肥沃,一望无边,适合大型农机生产,能顶一千个农民劳动力。我就很高兴,觉得我们可以走出去,让我们的农场拿下一百万亩土地,当地政府也很高兴,谈得很顺利。我算了一笔账,比国内合算得多,准备签约了,结果遇到一个问题,这个国家不许中国农民去那里种田,只能用当地的农民。
用当地的农民不是不可以,本来就是互利,但立即遇到下一个问题,一方面他们农民数量并不多,另一方面他们的劳动观念与中国农民也不太一样,中国农民特别勤劳,一早就在地里干活,很晚才回来,他们的农民爱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而且要求按天结算工资,今天结了,明天就不来了,后天再来,大后天又不来。可是农田不能等,这就造成我们管理上的困难。
另一方面我们派出去的人也面临很多问题。出去种田就意味着离乡背井。我过去在地方工作时,派我们的农民到文莱、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结果发现派去的人工作太孤单太辛苦,所以人才这一块儿还得考虑。
总的来讲,难度还比较大,但是中国人特别勤劳,我总觉得有机会。
中国农业走出去需要政府制定总体战略
凤凰网:中国农业怎么走出去?根据您的经验,如何才能规避上述问题及风险?
陈章良:尽管面临挑战,但农业走出去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别的走出去人家会觉得我们是掠夺,农业不是的,农业是跟当地合作,农民来这儿耕作的,而我们生产的农产品也提供给他们。多余的一大块儿,可以卖给世界市场,也可以卖给我们自己。一方面能够挣钱,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国内的进口需求,同时也能帮助当地穷人致富。因此,我觉得农业走出去,全世界都能够理解。
今年两会期间,我的提案中希望政府能够制定农业走出去的总体战略,鼓励中国企业、中国农民、中国农垦走出去。
首先,建议外交部门、商务部门应提供目的地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及其他农业相关信息、资料,以便企业提前熟悉当地政策法规,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很多企业都想出去,但是去哪儿、当地的条件怎么样、当地的法律怎么样、农业条件怎么样、当地农民怎么样、当地生产出的粮食能不能运回来、能不能卖出去等等这一系列信息,需要政府给予支持。政府间的合作比自己去单打要好得多,而且政府间达成合作的成本不会太高。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希望政府能够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主要是提供贷款、贴息和保险支持。中国现在租地价格大概是每亩一年750块钱左右,国外相对便宜,比如柬埔寨、巴西、非洲,一亩地每年大概也就几十块钱。即便如此,一百万亩地一年还得上亿的钱,应该有更多的银行提供这方面的贷款。资金中的第二个问题是贴息,做农业前期投入很多,贷款后利息很重,需要贴息支持。资金中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保险,农业的保险很重要,天灾、人祸、农产品卖不出去等等,需要保险。我们的外汇很多,所以建议国家拿出一点点钱,支持农业走出去。
第三个建议是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力度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懂国际经营的人才短缺是影响农业成功“走出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培养既懂得他们的语言、文化、政策,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国内现在很多产业,诸如钢铁、水泥、玻璃等等都是产能过剩,唯独农业不存在这个问题,反倒是农产品不够,这就是个机会。我们鼓励这一批特别想出去打拼的人,希望国家给他提供一点条件,也许就打拼成功了,说不定未来就是一个大的农场主。

  363次阅读

完整帖子:

 主题RSS Feed

帖子总数: 9907; 主题总数: 7726;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2396 (0注册用户; 2396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6, 12:44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