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直排显示

李克强亲访村民危房:透风漏雨的怎么住人?必须改变! (中国论坛)

作者: 金超, 发表于: 星期一, 二月 16, 2015, 22:14 (3574天前)

李克强冒险登村民危房:透风漏雨的怎么住人?必须改变!

2月13日,李克强来到大山深处的侗族贫困村蒲洞村,接连走进几家贫困户。中新社发刘震摄

  中新社贵阳2月16日电 中新社记者郭金超 “透风漏雨的怎么住人呢?万一遇上火灾就更糟了!这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啊!”

  登上侗寨一栋嘎嘎作响的二层木板楼,看着残破的屋子,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无忧心地说。

  春节前夕,在13日腊月二十五这天,李克强来到大山深处的贵州省黎平县蒲洞村看望贫困村民。

  车子在盘山路上颠簸前行,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崖,急弯一个接一个,狭窄的道路有时只容单车通行。颠簸行驶了一小时后,李克强才抵达蒲洞村。

  这个侗族寨子是国家一类贫困村,贫困人口超过43%,年人均收入只有2160元人民币,村里许多房子四处透风。

  “这是你们的家啊?”穿过村里的风雨桥,李克强走进贫困户林宪平家。他四处打量着这栋四处透风的木板楼,面色凝重。

  40来岁的林宪平还未成亲,与7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家里这栋两层木板楼已破烂不堪,木板东缺一块,西缺一块,剩下的也都腐朽得厉害,地板踩上去吱吱嘎嘎响。

  在林家漆黑狭小的屋子里,李克强与林宪平母子围坐在火盆前拉起家常。

  “家里几亩地,都种些什么?”“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每月能拿多少钱?有没有加入医保?”“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吃穿住用,油盐酱醋,李克强问得很仔细。林宪平说,自己现在有低保,加入了新农合,种地的收成也能保证口粮,但家里最大的困难,是房子太破旧又没钱修整。

  “你带我看看!”听完李克强立刻起身。

  “这里透风漏雨啊!”李克强环顾四周察看房屋的危险情况,一脸的凝重。

  得知林宪平平时就住在二层的阁楼,李克强不顾工作人员反对,沿着简陋摇晃的木楼梯爬上二楼,每踏出一步,脚下的木板都嘎吱作响。

  安全起见,仅有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和极少数工作人员登上了阁楼。

  “这些电线都是过去的老线,现在都不用这种电线了,而且挂在外面都是明线,一定要防止漏电,注意安全。”看着房屋漏雨处和缠绕的老旧电线,李克强眉头紧皱,忧心忡忡:“这顶上面都是漏雨的,还得用塑料纸遮着。”

  他对当地负责人说:“必须要改造,这要是赶上山洪、风灾,透风漏雨的怎么住人呢?万一遇上火灾就更糟了!这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啊!”

  走出林家的木楼,李克强再次要求,一定要将蒲洞村纳入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

  站在木楼前,李克强对四面围拢过来的村民们说:“政府下决心改造你们的村寨,一定要让你们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子,过上真正的‘新农村’生活!”

  在15日离开贵州前,李克强谈起了这次“家访”:“我上他们所谓的二楼,可以说是不敢用劲。随行人员也不让上去,多几个人就塌下来了”。

  他说,这样的情况不仅在西部的贵州,包括我们的中部,甚至是东部偏西的一些地方,也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这是我们的心头之患,是民生之痛,还得靠发展来解决。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是我们工作好坏的标杆,这就要靠发展。”

  李克强对贵州党政官员说:“还是要弯下腰来,真抓实干,拔掉贵州贫困的穷根子,让贵州发展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57次阅读

李克强下乡:破解民生难题汇聚增长动力

作者: 蒲洞村, 发表于: 星期一, 二月 16, 2015, 22:21 (3574天前) @ 金超

破解民生难题汇聚增长动力

  春节将至,李克强辗转来到大山深处的侗族贫困村蒲洞村,接连走进几家贫困户,查看家中存粮和饮水质量,询问还有哪些困难,并向他们送上在集市购买的年货。他还登上简陋的阁楼,了解房屋危险状况,看到村里还有不少房子透风漏雨,李克强神色凝重,他叮嘱随行负责同志说,这是“民生之痛”,一定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努力让群众住得安全、温暖。在村卫生室,李克强详细了解村民就医、药品价格等情况。他对村医说,你们是最贴近群众的“白衣卫士”,国家要进一步提高广大村医收入,解除后顾之忧,让你们更安心地服务好农民。他指出,打好扶贫攻坚战,根本要靠发展。我们将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医疗卫生、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供给,这都是扶在根上、帮在点上的举措,广大干部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一起努力拔掉“穷根子”。

  李克强在村里与返乡过年的大学生围坐交谈。他勉励说,越是贫困的地方,越需要知识的力量。国家不断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就是要为这些地区多培养人才。国家会进一步研究完善助学贷款等扶持政策,帮助更多寒门学子完成学业,更好服务家乡、服务社会。

  李克强专门来到高速公路服务区,看望在这里歇脚的返乡农民工。他说,你们为国家建设辛勤付出,与家人聚少离多。我们要顺应大家意愿,制定综合性政策,把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结合起来,这既能让你们就近照顾家里,也可以有力带动贫困地区发展。

  119次阅读
帖子总数: 9908; 主题总数: 7727;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2576 (0注册用户; 2576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30, 01:21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