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如何对待含冤上访者? (中国论坛)
赵匡胤是如何对待含冤上访者?
送交者: 刘云枫
在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国,上访古已有之。如果不是中央集权,而是封建制,就不会有上访。为什么?因为,每个诸侯国均拥有最高司法裁决权,诸侯国内之事,特别是民事纠纷,是“内政”,大可不必千里迢迢地跑到京城去找中央。
民主体制下,也没上访。我在香港的时候,去过一个社区的议员办公室。这个议员,代表这个社区。社区居民有了事儿,特别是有了意见,就把意见反馈给议员。议员再把最基层的意见,带到议会中去讨论和解决。议员,是按照街区和人数分配的,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的代言人。下情上达,就有了渠道。社区居民也不必要直接去议会,去县里市里和省里找官员,因为,议员是他的代言人。要是议员不替他说话,不为他跑腿,不为他办事。那好,下次就不选他了。
但,中国的封建制,被秦始皇灭了。之后,中国归于“大一统”。有了“大一统”,就有了上访,上访是“大一统”的铁杆伴侣。
无法避免上访,就要面对。古代统治者,如何对待上访呢?
近读欧阳修之《归田录》,有一个宋太祖赵匡胤接待上访者的故事。顺便提一句,《归田录》是野史,有很多有意思的史料。如,中学课本里的《卖油翁》,也出自《归田录》。
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御使,悉与一州之赋,俾之养士。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百姓诣阙讼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
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入寇者几 ? ”
对曰:“无也。”
太祖曰:“往时契丹入寇,边将不能御,河北之民,岁遭劫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赀财妇女乎 ? 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 ? ”
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所嫁何人 ? ”百姓具以对。
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以爱汝女则取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 ! ”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
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 ! ”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译文如下:
宋太祖时期,李汉超任关南巡检使,领兵三千,抵御契丹南侵。当时,齐州赋税最丰,所以,宋太祖同时命李汉超为齐州防御使,掌管齐州民政,收税以养兵。可是,李汉超乃一介武夫,干了很多不法的事情。不久,关南百姓就集体去开封,状告李汉超借钱不还,且强占民女。
宋太祖召上访百姓入便殿,赐酒和食物先安慰他们,之后,心平气和地问:“自李汉超在关南以后,契丹的入侵还有几何?”
百姓答:“没了。”
太祖说:“以前契丹入侵,边疆的将领不能抵御,河北的民众,每年都被抢劫和俘虏,你们现在不是能保全所有的财产和妇女吗?现在李汉超所取,难道比契丹的掠夺还要多吗?”
又问告强抢民女的百姓:“你们家有几个女儿,都嫁给了谁?”百姓也一一作答。
太祖说:“我觉着,你的女儿嫁的都是村夫呀。李汉超是我的重臣,你们的爱女嫁给了他,必然不会流离失所,与嫁给村夫相比,哪有在李汉超家荣华富贵呢!”于是,百姓们满意地离开了。
太祖派人跟李汉超说:“你要钱为什么不和我说,却从老百姓那里抢呢!”又赐给他金银数百两,说:“你亲自还给老百姓,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李汉超感激涕零,发誓以死相报。
宋太祖的手段和逻辑,着实高明。与“杯酒释兵权”,有异曲同工之妙。没有动刀动枪,没有狂风暴雨,却把武将的利刃和百姓的积怨,消解于无形,这才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杀了十万官吏的朱元璋以及独唱“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红太阳相比,判若两极,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狱。
再说上访。据以上资料,可见:
没有截访。关南在哪儿?我的历史知识有限,没查到。但,既是边关,既是和契丹族接壤的,离北宋朝廷所在地开封,必然是遥远的。从边塞之地千里迢迢地进京状告封疆大吏李汉超,居然成了!其实,半路截下来,或被当作契丹族人做掉,都是可用的手段,但,这些事儿没发生。发生了,太祖就见不到这些百姓了。
没有被强制遣返。到了开封,也不是万事大吉。要是李汉超有耳目,有手段,首要的是,将这些访民押解回原地,再作发落。就算李汉超远在边关,朝里也不可能没人。拜托这些朝廷大员,帮一个小忙,花钱雇人,强制遣返这些上访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这些事儿,也没发生。
3. 没有发回原地。强制遣返,是非官方的,是“黑道”;发回原地,是官方的,是可以摆在桌面上的。理论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抱”,自己的问题自己扛;问题不能上交,要解决在基层。既然是关南的事儿,就把访民以官方的形式移交给关南,由李汉超自己去处理。看似冠冕堂皇,其实是耍无赖。访民之所以上访,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在和属地的最高执政者对抗。发回原地,由原地处理,无异于把访民直接扔到狼群里。这些事儿,还是没发生
4. 进了“紫禁城”,见到了宋太祖赵匡胤。宋代的皇城,叫什么?我就使个懒,也叫“紫禁城”吧。访民能接近、进入“紫禁城”而没有被乱棒赶走、打死;进了“紫禁城”,见到了伟大皇帝赵匡胤,不是直接感激涕零、山呼万岁,直接歌颂“祖国形势一派大好”,却诉说自己的冤屈,岂不是给大宋王朝抹黑吗?
这些,还是没发生。发生的,是访民在皇帝的大殿上,要吃要喝,还要太祖给解决问题。太祖赵匡胤和上访民众,面对面,亲切交谈。太祖对访民们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摆事实讲道理,使访民们满是怨气地来,心悦诚服地去了。
以一个史料,证明北宋政治如何清明、社会如何和谐,显然,是不够的;可遗憾的是,宋代之后的中国,再也没有类似的、可以装门面的史实了。至少,宋代还有这么一个孤证;元明清,连一个孤证也没有了。换言之,北宋不见得好,但,要比元明清好。一叶知秋风,薄弱,却无可质疑、无可辩驳。
历史在进步吗?中国历史在进步吗?物质上,是的;思想文化以及政治上,未必。今天的北京怕人民上访怕成这样,既没有智慧,也没有勇气。怕啥呢?怕泄露了国家机密——上位者,不过是穿着衣服的猴子。
活活急死太祖赵匡胤!难道让我去会见学生代表?呵呵。历史啊历史,中国啊中国。黑格尔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其意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