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适应,与中国20多年来最强势的领导人打交道 (中国论坛)
美国要适应,与中国20多年来最强势的领导人打交道
美中角力成现实 如何共处? 迈入新一年,美中战略竞争态势依然明显,两个大国在亚太地区,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如何共处?美方学者认为,双方需要寻求更多能够合作的亮点,推动信任建设,而要做到这点,重要的是美国承认亚太地区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变化,并采取适当策略与中国领导人打交道。
中美2014关系现状:差不多
2014年美中战略竞争态势因东海、南海、网络之争更趋明显,不过两国关系虽然遭遇军机对峙、美方起诉解放军军官、美国被责介入香港事务等颠簸起伏,但终究没有剑拔弩张的大起大落,反而以受到普遍好评的奥巴马访华成果,有了不错的收官。这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军力继续壮大,新武器研发提速;中国船只在钓鱼岛周边巡逻成常态,加紧在南海造岛;中国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推出“一路一带”,美国更加担忧中国会否挑战现行秩序,另起炉灶。
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最近在与美国名嘴希弗(Bob Schieffer)的对话中,以“差不多”来形容2014年的美中关系,指两国关系目前在管控负面风险方面做得还不错,但在开发正面潜力方面做得远不够,在能够粘合两国关系的经济方面,特别是在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方面应当创造机会,帮助两国关系避免惊涛骇浪。
2015中美战略环境新元素
2015年中美两国面临的战略环境都有新元素。从中方而言,经济增长势能继续放缓,但增长7%左右应无问题;综合国力继续壮大,捍卫自身利益的内在动力和能力不减;反腐更加深入,执政党应对各种挑战的使命加重。这些要求中国保持和追求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去年11月底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美方而言,民主党在国会中期选举惨败后,成为“跛脚鸭”的奥巴马政府能否在国内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会被看作“美国是否走向衰落”的风向标之一。中东、俄罗斯的挑战依旧,中国崛起带来的变数仍存,恐怖主义、大规模传染病考验美国领导力。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财政状况好转,重振世界霸主地位的信心逐渐恢复,美国可能在全球事务中试图再现强硬之风。
美方学者大多承认美中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已成现实。“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专家团队在回顾2014年全球力量对比时,53%认为中国国力上升,53%认为美国国力下降。展望2015年时,40%认为习近平将是最有影响力的领袖,26%认为会是普京,16%认为会是奥巴马。
中国王牌施加地区影响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亚太问题专家包道格(Douglas Paal)指出,中国增长带来的军力提升和试图改变国际环境的可能,是亚太地区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其邻国看不清中国长远意图而产生不适,他们自身努力并保持与美国更近关系以制衡中国的需求增加,这将成为地区形势危险发展的源泉之一。他认为,初步迹象显示,北京可能更多地转向内部事务,今后几个月会降低与邻国的紧张关系,但正在发生的亚太地区力量对比的结构性变化仍在继续。华盛顿的运转不灵和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不稳定,令形势复杂化。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张克斯(Christopher Johnson)分析,美国中期选举后,北京评估奥巴马领导力弱化,关键是北京如何对待他?中国内部对此有争论,似占上风的观点是,奥巴马因弱化变得不那么可靠,政策可能不那么一致,中国要继续保持对美关系稳定,但无需过多倾注于中美关系,而要更多关注亚太地区。他认为,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传达的讯息是:“我们在这里了,你们要适应。”这会使美中关系复杂化,美国要考虑的是如何调整,以应对这种新现实。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称,新的一年中国会继续使用财力雄厚的“王牌”向亚太所有国家延伸“中国梦”,但不要指望北京在涉及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不那么坚定。中国寻求更大影响力会使美中推进稳定的合作关系更困难。
洪博培认为,奥巴马政府应对中国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手法是不正确的,美国应当积极进行建设性的接触,以求影响这种机构的规则,取得更好结果,而不是挑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拒绝参与这种机构。
美应承认亚太力量转移
在战略影响力上,张克斯指出,中国希望能在远至关岛的第二岛链之外自由行动,并希望世界能接受。“中央外事工作会议”透露的讯息显示中国会更加主动出击,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已经结束。他强调,华盛顿要认识到战略图景已经变化,不要“非黑即白”机械地看待亚太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应当承认力量的转移,并考虑如何与一位中国20多年来最强势的领导人打交道。
这不意味着美中角力是中国单方一味强势出击。习近平时代的中国或许不那么专注于中美关系,也不再对强势美国退让,但绝对希望中美之间有相对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政府不可能与美国对着干。“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就强调,要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因写作《野心时代》在美国外交学界一炮走红的“纽约客”前驻华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指出,奥巴马访华期间两国确认推进军事信任措施谈判意义重大。中国学者和媒体热衷于谈论中美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是好现象,说明双方都意识到两国的战略风险所在,这样才会采取措施避免。他认为,美中还没有就中国在东亚重现历史上曾有的主导作用进行认真深入的对话,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两国之间最大的忧虑。
洪博培表示,美中关系基于一种燃料--那就是“信任”,有时美中关系这辆大车的油箱里燃料快没了,就需要重新加油。但凡美中两国领导人能够适应人民的愿望一起做事时,两国良好关系就会最大化。洪博培以他从中国领养的15岁女儿杨乐意用中文和英文与中国小伙伴自如地谈电影、谈音乐、谈男女朋友为例,说明两国人民现在的交往融合程度是惊人的,这种情形在他那一代是很难的,在他父母那一代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对美中关系的未来还是充满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