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那些所谓鉴宝人都是些什么东西? (中国论坛)

作者: 春秋戈, 发表于: 星期四, 十二月 25, 2014, 19:11 (3624天前)

那些所谓鉴宝人都是些什么东西?

送交者: 春秋戈

中国正流行鉴宝热,那些所谓的“专家”不做任何化验,就信口开河胡乱捧臭脚,乱抬价(只要背后给他钱就行),或把人家辛辛苦苦收藏了多年的多幅黄宾虹作品说得一无是处,全是伪作。而且最后还以权威的口吻断言,中国八十年代以前没有出版过黄宾虹画集,是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出版的。

这些人的无知和武断纯粹是伪装的,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只能欺负老实人而已。七十年代末,笔者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新华书店去学校卖书,卖的都是文革前遗留下的旧书。笔者用很少的钱买了几本,其中就有一册是八开尺寸的黄宾虹画集。由此可见,中国现在那些所谓的淘宝,鉴宝“专家”,全部都是骗子。

以下是原文:

近日,家住杭州朝晖的陈老先生的心里七上八下。他小心翼翼珍藏了十多年的六七幅黄宾虹书画,在浙江博物馆“纪念黄宾虹逝世50周年”专场鉴宝会上,统统被判了“死刑”,全部是假画。“如果我这么早收来的画全是假的,那么在杭州还有真的没有?!”上世纪90年代起就迷上黄宾虹作品的陈先生,对“判决”结果有些忿忿不平。

专家们感慨道,黄宾虹的书画最好不要轻易收藏,现在市面上黄宾虹的真迹少之又少。

远远一望就是假的

陈先生从纸袋里拿出一本翻得有些褶皱的黄宾虹画册,然后慢慢地抽出夹在里面的画,打开塑料薄膜时,他的脸上掠过一丝紧张。浙江博物馆原保管部主任查永玲细细地扫了几眼,摇摇头说,“其实,这幅画远远一望,就是假的,画面病恹恹的,毫无生气,总体气韵上和宾老的差太远了。”接连几幅画,查永玲都看出了明显的造假痕迹,“宾老晚年的书法没有这么秀气,已经趋向率真、疏狂了。”

“宾老的画是不是看得太少了?画展要多看看!”对于专家提出的建议,陈老先生不解地说:“我20世纪90年代就迷上了黄宾虹,当时收集一张画的价格很便宜,但也要存上好几个月工资。家里的画册现在都堆成山了,只要是他的画展我每场必看,怎么会看得少呢?”

显然,陈老先生对鉴宝的结果还难以接受,他更大的疑问或许在于:画展一场不落下,为何收藏的画却张张是假的呢?

看画要像看美人

“首先要知人识画,看到画的表面,没有深入内里,就是不得要领!”资深的书画专家叶三宝先生无奈地说,“每年我要鉴定三五十幅黄宾虹的画,我发现很多人对黄宾虹的艺术理念、经历基本上一无所知。宾老在艺术追求上反复强调两个字,就是‘内美’,宾老的画在内蕴上可以说是奇美无比,这好比看美人,真正的美人都不是浮与表面的。”

他说:“看山水画的关键还在气韵,宾老以70岁为界可分为三个阶段,70岁以前早期的作品,由于师承新安、黄山画派,风格轻逸,86岁以后的晚期作品则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浑厚、华兹的风格,点缀了简易清朗之气。”

“这在笔墨个性上有鲜明的表现。有人形容宾老用笔‘万毫齐发’,相当有力度。比如他的苔点力透纸背,就像雷阵雨打在门框上,掷地有声,很多伪作上的苔点就显得软弱无力。他画一座山毛笔不是顺着下去,而是娴熟地运用转笔,使线条非常立体、厚重,这是他晚年创造的一种笔法。”

识别“防伪”细节

“现在,最好不要介入黄宾虹收藏,真画太少了,黄宾虹的5000幅遗作捐给了浙江博物馆,还有很多极品送给了朋友,剩下的一些真迹都被收藏家珍藏起来了,他们一般不会轻易脱手。”叶三宝说,前年,市场上黄宾虹热一下子升温,每平方尺的价格涨到20—30万,于是,市面上充斥了大量不同派系的假冒货。这些假画大部分产自上海、天津、北京、安徽等地,以杭州的仿制水平最高。
但是,这些仿制的作品也有很多“拙劣”的特征。

第一:画面毫无生命感,无精打采。这与宾老的精神内练完全相左。

第二:画面出现脏、乱、呆板的特点。

第三:缺少距离感和立体感,完全在一个平面上。

采访结束的时候,叶三宝给早报读者介绍了几个防伪小细节:“黄宾虹和齐白石、张大千不同,更加看重艺术创造,因此用印不多,大概只有20多个,作品也以小幅居多;另外,近年出现了一些伪出版物,居然注明‘某出版社1985年出版’,而1990年底上海书画出版社才首次出版黄宾虹画册;最近画贩子在裱边上也动起了心思,用老裱头套在假画上大行其道,这种‘套棺材’的做法也有破绽,裱边与画心接合处肯定是游离的,没有自然、熨贴的皱纹。”(方力)

  243次阅读

完整帖子:

 主题RSS Feed

帖子总数: 9907; 主题总数: 7726;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3250 (0注册用户; 3250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6, 20:19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