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分层显示

印度学者:莫迪将使印度落后中国100年! (中国论坛)

作者: 澳洲, 发表于: 星期二, 九月 02, 2014, 22:32 (3738天前)

印度学者:莫迪将使印度落后中国100年!

  澳洲网日前刊文称,印度是个很特别的国家,首先,是个人口大国,紧随中国,列全球第二——这是与中国相同的地方;其次,又是个西方体制国家——这是与中国不同的地方。

  但是,印度的经济却远远落后于中国,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只相当于中国的一半。有人把印度的问题归结为懒散的民族性所致,但症结在于缺少一个强势的政府。印度不仅不乏著名的经济学家,而且屡屡将他们顶上要职,比如前总理辛格就是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还在1980年代当过印度中央银行总裁,并主持印度在货币危机后于1991年施行的自由化计划。

  但他任总理十年,徒有雄才大略,却连一个弱势的政府都指挥不动,谈何拯救印度?虽然莫迪比较务实,也曾主政一个省十二年,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济策略,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国家,又只能像他的前任辛格一样领导一个弱势的小政府,恐怕他最后也只能步辛格的后尘。所谓印度经济要在“15甚至10年内超过中国”成笑柄。

  西方国家多为小政府,但因为体制相对完善,所以小政府一样奏效;可印度就不同了。比如说,要发展工业,就需要土地、人力和能源,而这三者在印度往往受制于法规、官僚及既得利益者和贪腐,根本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弄清两个“正在崛起的亚洲巨人”之间的差距是一项有益的研究。比如,中国2011年的GDP是6.99万亿美元,或者说是印度1.84万亿美元的4倍。如果印度经济以年平均7.8%的速度发展(过去10年的速度),印度需要18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中国目前的规模。如果发展速度加快到9%,印度仍然需要15年。印度是否本可以避免落后中国如此多?毕竟,当中国于1978年开始四个现代化的时候,两个经济体的规模大约相等(1450亿美元至1480亿美元)。甚至在1991年,当印度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经济只比印度2680亿美元的经济大40%。答案是,印度1991年就已经在主要的指标上落后中国二十年以上。差距并没有弥合。

  印度落后中国多少。结果很快出来,一位印度知识精英最近访问了中国。在访问之前,他认为印度落后中国10年至25年以上。但是,访问之后,他发现印度落后中国的差距远远大于上述预测。他说,“别说落后中国十年或者二十年左右——我们至少落后他们200年…当我们200年后达到他们目前水平的时候——中国将领先我们500年…虽然那里的人们有某些问题…不过在商场、基础设施、公路、汽车、精通科技的人才等方面,你无法进行比较。”

  “我有幸去了中国。不管怎么说,印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匹配中国实力。朋友们,如果一个国家为全世界供应产品,那就应该承认这个国家具备一些我们并不具备的。我们从国外进口电信设备、军舰、太空技术、飞机,但我们从来不自己努力生产,中国则有这样的远见。

  我们作为IT大国,在世界顶级公司工作。但是我们有创造自己的谷歌或者微软吗?(中国有自己的百度搜索引擎)他们最近推出了自己的GPS。他们自主生产了飞机、高铁。每个人都有了一部手机,我们认为这是个进步。但是,中国正在成为顶级电信技术供应国。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些东西。

  我们通常算错了许多这样的事情。印度并不是和中国同一类的,应该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那样的国家归成一类。考虑到印度的发展速度,即使用最乐观的预测指数来比较中印差距,我们今天也要大约落后中国100年。

  印度从来没有通过自己的飞船将人送上太空。(这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有选择性比较!)为什么印度不愿意像中国同比讨论美国一样,来讨论印度与中国的差距?是自卑还是根本没有赶超的雄心与实现雄心的客观条件?传递给中国的信息也同样适合印度。有一点很清楚,为了达到中国今天的位置,印度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中国也许强大,也许更发达。由于中国在印度卖产品,所以中国所处的位置需要印度的支持。只要我们购买他们的产品,他们就会进步。同时,我们不能生产这些产品。我们购买这些产品实现了互利的双赢。

  我们印度人从他们那里购买的产品涵盖铅笔到冰箱的所有东西,我们需要这些产品,因为印度不能生产这些产品,而非不考虑这会对印度产品和生产这些产品的印度公司带来什么影响。最终,我们印度人将一切归咎于政治制度,却并不准备承担自己的个人责任。

  将印度和中国比较,就像是一只猫闭上眼睛,然后说世界是黑暗的。醒醒吧,朋友们…在任何数据上,我们连中国的边都沾不上。你能将孟买和上海比较吗(就像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孟买到处是污秽、混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所以,未来的100年都不要比较。

  2013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6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即便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3年中国GDP是10万亿美元,发展速度是8%。我们GDP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发展速度是6%。计算一下吧。将印度和中国比较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永远都赶不上!

  地方主义regionalism源于印度种姓的多样性。这使印度根本不可能像中国那样顺利发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地方主义的不可战胜,是因为印度没有像中国那样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将导致大规模的流血革命,这是印度根本做不到的。而地方主义仅仅是印度社会劣根性之一。印度除地方主义之外,还有宗教主义、种族主义和种姓制度。

  1、宗教主义;2、种族主义;3、种姓制度;4、地方主义

  相比中国人,我们印度人有文化传统的先天不足。他们勤劳,毫不犹疑的做卑微工作。在我们的办公室里,有一名擦桌子和泡茶的妇女。她的丈夫是大企业家,自己开着一辆豪华汽车。他们非常棒的将古老文化和现代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

  对于我们来说,文化只是意味着妇女穿纱丽。你在每条街道上都能看到中药店和人们在打太极。我们有多少家阿育吠陀商店。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政府和文化没有信心,如果我们不将印度现代化,那么印度人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是一个没有所谓的西方‘民主自由’和‘受到控制’的中央集权的威权经济体。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做得非常棒,但这来源于政府的巨大刺激计划。另一方面,印度的发展是由私营企业推动的。这是中国所不具备的。

  在冷战时期,俄罗斯(苏联)经济是国家控制的,在每个领域都和美国匹敌。但是后来,谷歌、苹果和微软等私营企业让美国提升到一个更伟大的高度。这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美国是像印度那样的自由国家。而印度是在1991年施行的自由化计划。

  印度比中国高明之处仅仅在于,2009年印度政府没有错误地推出类型中国的庞大的刺激计划,却能够连续几年取得7%到9%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为了取得8%到10%的发展速度,中国在过去五年投入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这是因为中国政府被美国、欧盟忽悠,去救美国和欧盟的市,来重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做无名英雄的一幕。结果被不道德地欺骗了。

  我的一位兄长在中国和新加坡待了许多年。所以非常近的观察了中国人。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统治者的信心是不容置疑的。

  虽然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例如我们没有像白痴一样也搞一个4000亿刺激经济计划,我们做得也不差…但是,只要国大党还统治印度,我们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他们像癌症一样从内部吞噬我们…

  没去过中国就不知道印度与中国的真实差距。美国、台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香港的华人华侨在中国投资了数以十亿美元,建立了巨大的工厂。当然,他们没有将资金投入国有企业,而是投入自己的私营企业。所以,私营经济占了中国经济超过70%的份额。这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最根本源泉。

  印度有太多从来没见过真实世界是怎么样的井底之蛙,所以印度没有足够快的发展。私营经济占了中国经济超过70%的份额。虽然中国的私营经济只有大约30年历史,但中国有许多富有的企业家。

  事实是,中国只有大约5%的人赤贫的。而在印度,足足64%的人仍然赤贫。当然中国也有弱点,中国在污染方面也是排第一。由于污染太大,中国生病了。中国只是在耗尽能源,比如根本就不应该继续出口稀土给美日欧。中国本来有理由以破坏环境为由向世贸声明停止稀土出口,世贸也必然不会惩罚,但是中国却没有这样做,却钻进美日欧的陷阱,应诉所谓配额问题,陷于被动,这令人十分费解。

但是印度不应以偏概全,印度作为失败者永远不承认自己是失败者。而中国作为胜利者永远不辩称自己是胜利者。在发展上,中国与印度浅显的差异意义重大。

  我们落后中国100年。由于我们腐败的政府,差距只会扩大…看看中国进行的彻底的反腐行动,再看看中国的基础设施,非常令人沮丧。吃惊…我们甚至没有进行过像样的反腐、反官僚主义,也根本没有说得过去的公路。中国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要致富,先修路。印度的这些数据说将在15年到18年内超过中国,是以中国发展停止或者倒退为根据而得出的。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是自欺欺人的。如果印度稳定的以10%的速度增长,中国放缓到保守的2%至3%,那么印度可以在50年左右赶上中国。然而,两种情况都不大可能。

  中国人坚信,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将帮助中国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所以,为了建立全球经济超级大国的地位,中国将大约40-50%的GDP投入基础设施——公路、桥梁、火车、港口、技术、工厂和办公大楼。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中国,见证了平均10%的发展速度。”

  121次阅读
帖子总数: 9907; 主题总数: 7726;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3052 (0注册用户; 3052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7, 07:01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