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分层显示

中国留美学生助两国加深彼此和互信 (中国论坛)

作者: 晓蒂, 发表于: 星期六, 六月 21, 2014, 15:52 (3812天前)

中国留美学生助两国加深彼此和互信

  近些年来,中国学生来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增长速度都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这种现象给未来美中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令人遐想的空间:出国留学能让中国学生得到美国文化的第一手信息,这种在美的经历,有助于中国学生增强共同的利益感以及合作视野,这对中国未来的外交政策以及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会有很大帮助。相信不会有太多人反对这个观点,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中国学生的尴尬:不动感情的教育

  据日本《外交学者》(The Diplomat)网站20日报道,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报告显示,2012/2013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的数量超过2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21%,这使得中国连续四年成为来美留学头号来源国。这些学生中有将近一半学习商业或工程,加上数学和自然科学,人数达到三分之二。不过,这些科目往往不受其他国际学生欢迎,更不用说美国学生,以2011/2012学年为例,仅有16%的美国学生拿到这些科目的学士学位。

  当然,学科并不能决定海外留学的特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留学生存在着普遍的问题:较少的课堂参与课外活动,很少与美国人交朋友,比例甚至低于与其他外国学生,而这些在美国学生看来,是大学生活不可分割的元素。如果中国学生不能汲取更广泛的美国经验,他们很难真正最大化地理解美国。

  鉴于中国来美学生人数的激增也就数年而已,想要很快融入美国社会也不太现实,更何况是中美两个文化差异巨大的国家。但这并不能成为中国留学生不积极全面认识美国的借口,加之国际留学生人数众多,各个学校很难兼顾这些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中国留学生来美愈多,这些学校衡量成功的标准就愈功利化,很多学生自费全额来美留学,这也使得美国学校更加在意他们带来的“收入”,而且中国学生也更愿意和自己的同胞在一起,因为,那样更容易相处。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的年轻人能不能理解美国,还是未知。

  汉语是未来?还很遥远

  教育交流是双向的。与中国留学生大量涌入美国相比,美国年轻人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趋势,这就使得美国的下一代如何很好地理解中国人成为疑问。2011/2012学年,仅有略超过1.5万名美国学生赴华留学,较上一年仅增加不到2%,是美国赴意大利学习人数的一半。而就是这一群体中,也仅有2200人是为了拿到学位,更大的一部分人是去教授英语。

  人们都在谈论汉语将成为下一个国际语言,但公平地说,目前根本没有多少美国人追求汉语课程的学位。现代语言协会(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的最新调查显示,尽管美国人学些汉语的兴趣有所增加,但他们对日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的兴趣更浓厚,学习的人也更多。况且这些语言中除了日语,都不用花费很大力气就能掌握。

  奥巴马政府推行的“十万强计划”(把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到10万人),虽然能向中国派遣更多的美国人学习汉语,可以纠正这种不平衡,但以这样低的水平为起点,可以料想等到这一计划产生影响,得需要多少年了。汉语是未来,但一定是“遥远的”,而且是“可能的”未来。
  
  海归如何流动 至关重要

  与上述问题相对应的还有,庞大的中国海归们的前景问题。与出国相比,他们身后的变化发展太大了。加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孙伟(Wei Sun,音译)就举例说,与那些没有出国的人相比,海归们进入创投业的成功率并不太高,因为在中国一个人的成功,太多地依赖个人关系网的建立。

  更重要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海归们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中国劳动力市场对任何专业的毕业生都很严苛,而雇佣者并不太愿意雇佣更加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为不需要。去年《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就称,调查显示,年龄在21到25岁的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四倍于小学辍学的人,这说明中国并没有创造足够多的高技术工作。

  此外,清华大学2010年的调查也显示,三分之一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进入国企,另外三分之一倾向于为政府工作,只有11%的人表示愿意创业。这与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世界银行发布的“经商环境报告”显示,就创办企业的灵活度而言,美国排名全球20位,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表现更好,分别位于第5和第17位,而中国大陆仅仅位列第158。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去年会有创纪录的152万人参加公务员考试了。

  很少有人将海归们面临的尴尬与促进中美的相互理解联系起来,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1996年至2011年间,只有三分之一的留学生选择返回中国,而中国台湾和韩国,这一数字要低得多。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他们不回国的原因很简单:回去也是无用武之地。这背后的职业选择问题可能多种多样,但不能否认的是,即使美国大学为中国培养了能在世界上发声的一代人,中国自己内部也无法接纳。

  不过好在加强合作已经成为了中美双方的头等大事,这也使得双方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通过培养年轻人看到未来积极的变化。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很多年,这就需要双方的学生们能够更深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并将其理解的东西应用于自己的国家,虽然任重道远,但可喜的是,中美双方已经上路。

  192次阅读
帖子总数: 9907; 主题总数: 7726;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2136 (0注册用户; 2136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7, 11:38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