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直排显示

莫让“境外势力”心魔成学术研究之鬼 (中国论坛)

作者: 侯健羽, 发表于: 星期五, 六月 20, 2014, 14:37 (3813天前)

莫让“境外势力”心魔成学术研究之鬼

侯健羽

也许身为中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组长的张英伟本人也不曾料想自己有关“境外势力”的内部讲话会在海内外引发如此大的舆论风潮。由此可见人们对“境外势力”四个字的高度敏感,以及中国社科院在意识形态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事件源于张英伟于本月10日在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表的讲话,该讲话最初被刊登在该所网站上,指出目前社科院意识形态方面主要有四个问题:“第一,穿上学术隐身衣,制造烟幕;第二,利用互联网炮制跨国界的歪理;第三,每逢敏感时期,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第四,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

随后,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刊发了这篇讲话,在境内外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中国国内各个派别也争相解读。

左派认为这是有利于他们的政治信号,是中纪委从“反腐”向“抓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转型。这一派代表人物是在中国向有“左派领军人物”之称的争议性人物司马南。同时,军中鹰派人物戴旭也表示支持张英伟讲话的观点,认为:“绝不仅是社科院,中国很多社科类研究机构、高校,都存在敌对势力渗透的问题,看看各高校一些学者猖狂反毛、反共、反华的言行就知道。”在国内以鼓动激进民族主义占有市场的《环球时报》也于6月18日刊发署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副教授“华夏”的文章,称“社科院个别学者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甚至吃里扒外”。

而另一些人则对张英伟的讲话不以为然。有学者就分析指出,既然张英伟是在与他私交甚好的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的邀请之下发表讲话,那么该讲话就不能被看作是正式代表王岐山领衔的中纪委。而且,张英伟只是编制在社科院的“外行”领导,并未发表什么学术著作,又无任何学术身份和学术成就,因此他的讲话观点既不能是中央高层的授意,也不能代表社科院领导层。

人民网在文章引发风潮后又做出撤稿处理,让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显然更有信心。因为在去年,由国防大学等组织拍摄的《较量无声》也因传达了不合时宜的极左言论而被从各大视频网站统一撤下。当时就有消息说中共高层对类似这种渲染对立的冷战思维极不感冒。有分析认为,既然该文和《较量无声》命运相同,就说明张英伟的讲话并不能代表中共高层意思,至少不能代表当权主流的共识。

有评论就此指出,张英伟认识不到历史潮流,其思维还停留在冷战的模式中,结果让“海外势力”成了心里的魔怔,就像电影《抓鬼人》一样认为处处有鬼,但是却不知鬼其实就在自己心里。这样的评论对张英伟而言显然非常合适。冷战的对抗式思维模式已经给了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两大阵营深刻教训。前苏联的解体与其说是政治制度的失败,不如说是这种对抗思维导致的失败。还在中东问题上被冷战思维左右的美国也正在为此付出惨重代价。中国若不吸取前苏联的教训而继续固步自封,把他国设想成假想敌,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共十八大强调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正是认识到了冷战思维的致命破坏性。习近平也在今年的亚信峰会上强调:“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时代。”可见,张英伟的脑袋并没有认识到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中央的本意,也没有认清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反腐问题上,张英伟也没有领会他的领导王岐山的本意。张英伟在社科院的主业是反腐,意识形态则是另一个领域的议题。从王岐山的执政风格判断,他不可能希望下属以闭关锁国的手段去反腐。即使当今中国有很多贪官将赃款转移到境外,也有一些学者将国内研究机密泄露给他国,但并不能因噎废食,将国外的学术资助看成是收买,将人员交流看成是“点对点渗透”,而不去与国际学界深入互动。如果用这种思维去“反腐”,就会使中国学界被孤立在世界学术殿堂之外,成为一潭死水。而且,这种没有横向竞争和对比的组织,必将会更快地从内部腐败,得不偿失。王岐山在2008年的访美演讲中说:“从历史长河看,谁封闭,谁就落后。中国曾先进过,先进以后就保护主义了,而这一保护就是一千多年。这个门被彻底关上了,最后被英国大炮打开后,才发现落后了……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是因为中国人反思了自己的封闭。中国人在这30年里不断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去改革。”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王岐山的观念里,封闭就是落后的前兆。

国家要想发展,就不能因为担心外面的世界有“鬼”而吓得不敢出门或到处“安摄像头”。虽然从斯诺登事件看到美国、英国等确实也是“心中有鬼”,而且到处“偷窥”,我们必须慎防,但将这样的情况无限放大,让我们自己内部提心吊胆,鬼影重重,也会犯了美国等国家的毛病。既要防范美国等“敌对势力”的愚蠢行为,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这需要正确认识问题,不要让自己也犯同样的病,更不能将此作为封闭自己的理由,或成为老左到处生事的借口。因此反腐不能以封闭作为手段,对此张英伟根本就没有正确认识。

从本质上说,社科院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而不是政治机构,搞学术自然是首要任务。虽然社科院是中国体制内的事业单位,其内设有党支部,领导层也有行政级别,但这个单位的性质是学术机构而非党政机关。如果按后者定性,那么中国所有的高校、公立中小学就都成了政治机构,都要把政治放在教学、研究之前了,阶级斗争压倒一切,这不是又倒退回处处讲政治、时时讲政治斗争的文革时代了吗?社会上还有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

中国学术的重振来之不易,社科院的成立(1977年)也得益于文革的结束。据201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sylvania University)智库和公民社会研究项目于联合国公布的全球智库排名显示,中国社科院在亚洲智库中排名第一位,全球排名第二十八位。这个成就与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中国奉行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分不开,正是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学者们的智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社科院学者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术口碑,不能在党内保守势力的肃杀中毁于一旦。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在人文领域的学术创新还是少得可怜,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为什么难以理论创新,总是思想僵化?为什么难以多元化思维?为什么解放思想这么难?就是因为总有人会拿出“外部势力”、“敌对势力”、“右派”、“反党分子”的帽子出来吓人。当年清理AB团、敌特分子、清理阶级队伍的阴魂不散,结果就是一次次造成“宁左勿右”。邓小平当年提“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就是看重科学的创新力是解放思想的主力。如果本该百家争鸣的人文学科以一元化的落后意识形态为导向,那么注定会失去活力,变得没有参考价值和影响力,被国际同行所唾弃。

从这点可以看出,张英伟也并没有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什么。改革开放首要的是思想的解放,这在强调突破创新的学术领域更是重中之重。如果让学者们带着意识形态的镣铐跳舞,就是对中国学者的思想阉割,造成隐形损失。习近平在《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极力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这里的“深化改革”当然也包括学术体制的改革。

在中国学界,体制内的思想障碍比体制外的更值得警惕。像张英伟这样思想落后僵化又不懂学术,还企图领导内行的官员,在学术界不在少数。在中国各大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这类官员的长官意志甚至占了主流,使学术型教职员工处处受到压制,造成“外行人领导内行人”的中国独有怪象。这种现象是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不够彻底导致的。学术界思想的解放,是大势所趋,逆历史潮流而动,牵制学术自由,是这些体制内保守官员不合时宜的表现。

至于张英伟所说的在敏感时期说敏感话题是别有用心,则说明他认识不到“学术讨论无禁区”这一原则。中国在一些敏感问题的讨论上处于被动地位,正是由于在学术上处处设禁区导致的。在中国,诸如文革、六四一直是学术界不能触碰的禁区,官方也不在这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而在海外,文革资料库以及关于六四的研究已经很完善。在遇到意识形态冲突时,海外舆论可以畅所欲言,而中国大陆方面则有所顾及,施展不开手脚。一些有责任心的学者认识到这一点,认为他们讲这些东西很有必要。而张英伟却将他们推向对立面,怀疑他们的动机,这是心中有鬼使然,这种作法不利于中共对知识分子群体的统战。

近年来,官方保守势力在意识形态动作频频,这很不合适。因为要想在国际话语上占优势,既不能禁锢内部人的思想,也不能对外部言论进行选择性屏蔽,而要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论战,才能保证观点的攻无不克、战不无胜。这是中国古代就有的战术,而张英伟对中国自己的哲学都运用不得当,谈何与他国竞争?更何况,现如今的学术不是你死我活的东西方对抗,而是国际性合作。就连中国军方的某些学术成果都可以在国际顶级的英文期刊上发表,而我国的学术研究也要参考国外的专业文献,至于人员、设备、资金方面的互动更是见惯不怪。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再抛出“点对点渗透”的概念就不免贻笑大方。

张英伟这类保守官员应该好好反思自己,认清当今潮流形势再在公众场合发话,也要认清“敌对势力”这个鬼到底是在自己臆想的梦里还是在现实的“中国梦”里。否则,将注定会被自己的心魔所打败,会被时代的大潮所抛弃。

  316次阅读
帖子总数: 9907; 主题总数: 7726;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2626 (0注册用户; 2626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7, 09:55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