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直排显示

被经济萎缩遗忘的”美国梦” (中国论坛)

作者: 吴迪, 发表于: 星期五, 五月 09, 2014, 00:39 (3855天前)

被经济萎缩遗忘的美国梦

作者: 公民经济学家吴迪

美国梦实际上也就是中产阶级之梦,不论你出生的贫富,种族,肤色,只要你有才华,有能力,勤奋、勇敢、富于创造力,你就能够过上富裕成功的好日子。美国的经济繁荣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是建立在其庞大的富有活力的中产阶级基础上的,美国中产阶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如今,中产阶级作为一个阶层在美国已经走向了没落,这无疑标志着美国梦的幻灭。

卢森堡收入研究数据库是一个非常权威的研究发达国家收入状况的数据库,根据该数据库的数据,虽然美国的超富阶层在收入方面一直傲视全球,但美国的中产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在过去三十年中却是发达国家中收入增长最迟缓的。

2000年,美国的中产阶级挣的比加拿大的多,如今情况却掉过头来了,而且欧洲很多国家的穷人挣得也比美国的穷人多。这使我想起了2006年我在英国时的一件趣事,我在报纸上读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个美国人居然到英国来申请作难民,理由是他的家乡新奥尔良被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现在我理解了,在英国做穷人要比在美国舒服多了。

卢森堡收入研究数据库基于过去35年的调研成果,为不同发达国家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比较,提供了可兹公开调用的最精细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美国家庭正在为美国不断拉大的巨大收入差距付出高昂的代价。

虽然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复苏表现颇佳,但只有一小部分家庭从中得到了好处。加拿大的个人收入中值在2010年和美国的打了个平手,之后便超过了对方。尽管西欧国家(包括英国,荷兰和瑞典)的个人收入中值依然落后于美国的,但之间的差距比起10年前却小多了。可见美国的中产阶级几乎是被经济复苏遗忘了。

美国穷人的状况比中产阶级还要惨。一个收入分布的百分位数为20%的美国家庭(意即全美有80%的家庭的收入高于这个家庭,有20%的家庭收入低于这个家庭)挣得的收入要显著少于在加拿大,瑞典,挪威,芬兰或荷兰处于同等收入分布状况的家庭。这在3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美国穷人申请到欧洲国家来作难民的情况就不会再属于奇闻怪谈的范畴了。同样的道理,咱们国家以前常有人说,去美国干麦当劳都比在国内作白领强,这句话很快就要成为不切实际的笑谈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卢森堡收入研究数据库所计的税后收入包括薪水,利息收入,股票分红和政府福利等。这让我想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为量化宽松辩解时说过,美联储海量印钱,可以让股票这样的资产增值,由此产生的财富效应会让美国家庭增加支出,从而带动经济复苏。美股是美国经济复苏最大的受益者,美股牛市自第一轮量化宽松以来已经持续了5年多,这么长久的牛市为世所罕见,美国家庭应该如伯南克主席所言利用这天赐良机闷声发大财才是,否则天理难容,怎么结果反而如卢森堡收入研究数据库所指那样折堕起来?原因在于穷人和中产阶级是玩不起股票的,全美最富裕的20%的家庭拥有全国95%的金融资产,穷人和中产阶级只能玩剩下的5%。因为美国是个金融业挂帅的国家,像股票这样的金融资产成了收入分配的最重要渠道,所以靠出卖劳动力来创收的穷人和中产阶级怎能不每况愈下。

看到这里,不少看官难免会大为惊讶,因为主要的经济数据表明美国在世界大国里依然是首屈一指的富国,怎么会越来越穷起来呢?原因很简单,像人均GDP这样的主流经济数据反映不了收入分配的状况。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里依然名列前茅,但其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增长的大头却被少数超富家庭给吸收了,绝大多数的美国家庭并没有跟上时代潮流,而是被潮流遗忘了。这就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的原因,99%的家庭要向金字塔顶端1%的家庭讨公道。

2010年,美国的个人收入中值是18700美元(意即一个四口之家税后有75000美元左右收入),扣除通胀影响后,比1980年增加了20%,但比起2000年来讲却几乎没有变化。而在2000-2010年间,英国的个人收入中值增长了约20%,荷兰的增长了约14%,加拿大增长了20%。

可见,美国的中产阶级在2000年以后就被经济增长遗忘了。美国经济正越来越被华尔街和硅谷主导,而这两个领域里企业市值和员工人数的比率已经大到了惊人的地步(在WhatsApp的天价交易中,这个比率是3.5亿美元/员工),而且企业顾客人数和员工人数的比率也呈现同样的趋势。由此可见,在美国收入分配正日益被资本垄断,中产阶级和穷人的劳动力价值则日益被资本边缘化。美国中产阶级的衰微已无可避免,美国梦已不再触手可及。

  156次阅读
帖子总数: 9907; 主题总数: 7726;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3190 (0注册用户; 3190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7, 09:39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