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维吾尔贫困状况调查 (中国论坛)
南疆维吾尔贫困状况调查(2000年)
作者: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到2000年,全国尚有3000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老、少、边、穷”的地区,新疆就属于这样一个地区,尤其是南疆的三地州,其贫困有着明显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特征。
一、南疆贫困的特征 区域分布高度集中
从全疆范围来看南疆集中分布了全疆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南疆和田、克州和喀什三地州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南端,依昆仑山而列。这三地州分布了全疆44万特困人口的83.80%。这三地州在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农业基础因素方面非常相似,地域上又是连成片集中分布,而且在农业种植结构、工农业产品、林果业品种上雷同现象非常严重。
从三地州内部来看,贫困人口在各地州内分布非常集中。以和田市为例,和田的墨玉县分布着和田地区的大部分贫困人口,墨玉的贫困人口有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两个乡,即阿克萨拉依乡和奎亚乡。其中阿克萨拉依乡的其那巴格村,有三个小队157户660人,耕地面积580亩,人均耕地0.87亩,年人均收入658元,其中年人均收入在480元以下的特困户占90%以上,文盲半文盲占全村总人口的52%以上,没有集体财产,外债达30多万;奎亚乡的沙雅特村全村7个生产小队,全村有343户1559人其中,贫困户260户,贫困人口1170人,人均耕地1.02亩,年人均收入681元。
自然生态环境恶劣
南疆三地州的贫困不同于内地其他地区的贫困,也不同于北疆牧区,它是一种干旱区的贫困,而且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当地的农业缺水,是一种典型的绿洲农业,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严重受到了水利的制约。喀什的疏附县地处于闭塞的盆地沙漠边缘,水气难以畅达,该地区不仅具有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的特点,而且还具备沙漠气候的特点,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0---150毫米,年蒸发量2300---3100毫米,全年日照2500---2900小时,无霜期177---244天。和田地区属于温带干旱性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平均在2400毫米以上,全年平均5级以上的风沙天气180—200天,浮尘天气达260天以上,境内大小河流36条,年径流量73.53亿立方米,季节分布严重不均衡,4—5月份的水量仅占全年水量的7%。因此自然生态环境恶劣成为南疆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
贫困人口医疗水准低
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卫生服务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妇女儿童发病率高。此地区各县市乡镇的医疗设备严重匮乏,医护人员素质低下。在我们所调查的村户中,基本上没有正规的卫生所,没有正规的医疗设备,所谓的医护人员大部分是一些赤脚医生,而且很多村没有建立村级合作医疗。
妇女儿童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和田为例,由于地区经济落后,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妇女儿童常见病已经成为和田地区的一个突出问题。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已占全疆之首,妇女妇科病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就2001年统计,和田妇女应进行治疗的人数为266081人,实查人数74145人,7岁以下儿童185254人常见病的发生率为47%(贫血、肺炎、腹泻、佝偻病、破伤风、麻疹等)。
贫困人口教育条件差
以和田为例,中小学生辍学率比较高,农村小学入学率达到98.7%,农村初中入学率只有64.7%。造成辍学的主要原因有:农村学校校舍硬件设施不足,缺老师,农村有72个班、14534名学生在露天、草棚、大队部、试验户、农户家上课,地区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20多万平方米。
贫困生较多,买不起课本学习用具,交不起学杂费,据统计和田地区现有36万中小学生买不起课本,交不起学杂费,占全地区学生数的80%。乡村中学入学率低,巩固问题更加突出。教师短缺问题严重,尤其民族学校汉语教师严重缺乏,汉语教学工作长期滞后,严重影响全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若按每校增加2名汉族教师计算,中学需汉族教师1750名,小学共需汉族教师13130名。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农民认为贫困的原因是耕地少,但没有意识到人口的压力,农民的计划生育观念比较落后,人口素质低,无法推广科技生产,因此农民认为其收入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个是耕地数量,另一个是家庭所拥有的劳动力数。在这种导向下农民再穷也要生孩子尤其是男孩,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国家投入大笔资金办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降低农民收入对劳动力的依赖性。
贫困的顽固性或刚性
南疆三地州特困人口的数量多,在区域分布上高度集中,脱困的难度大,而且解困后极易返贫。由于这种地域上的集中,又加之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少,生态环境恶劣等因素,脱困的难度非常大。农民中流传“丰年越饱,灾年返贫”,贫困人口返贫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民没有基本的生产、医疗保障,生产自救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很弱;其中由于疾病而返贫的人口占到总返贫人口的80%以上。
二、南疆三地州贫困的原因分析 贫困内因
人口文化素质低下根据2000年新疆人口普查资料,南疆三地州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7年。三地州自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小学的入学率已达90%以上,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初中的入学率比较低,在和田地区仅为64.7%。在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克乡,由于有时中学学生没有到校,学校已无法开课。大部分乡村中学在册学生数与招生报名数不等,有的学校在册学生差额高达30%以上。由此,南疆大多数人口处在文化素质很低的水平上。在南疆三地州,我们还发现,只要是条件稍好的家庭在孩子很小时就将其送往乌鲁木齐甚至内地读书,真正从本地区考上大学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并且,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返乡率很低,这对贫困地区无疑是雪上加霜。人口文化素质的低下和知识的匮乏,使得贫困地区长时间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地;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贫困地区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
截至2001年底,克州、喀什、和田三地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3%、1%和1.1%,居全疆人口自然增长率前三位。在2000年人口普查中还表明三地州家庭户平均每户人数均超过4口。据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克乡陈乡长介绍,全乡每年都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当地农民开始不理解乡委的做法,纷纷跑到山区和亲戚家躲避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多生才有劳动力”,仍然是贫困家庭认为有饭吃能致富的有效办法。“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使得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人口增长过快已成为导致贫困,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观念落后
调研表明,大多数贫困人口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南疆三地州多以维吾尔族人口居住,维吾尔族传统的交易方式就是“巴扎”(通常的集贸市场)。巴扎通常有固定的交易时间和地点,基本上是每周一次。贫困人口就只能将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当地的巴扎交易,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现代市场理论来看,巴扎这种交易方式属于区域性市场,交易区域封闭,交易时间固定,交易信息闭塞,交易数量少规模小,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产品结构单一。不少贫困户对市场的认识比较肤浅,在生活上多追求够吃够用,很少考虑积累再生产。贫困户依赖心理严重,“等要靠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仍然存在,不少贫困户仍认为没有吃会有救济粮,没有穿会有百家衣,即使真心想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往往因为缺少文化,不懂经营等问题无法脱贫。另外,贫困户大多对未来预期不佳,没有模样示范,没有美好憧憬,他们对投资教育信心不足,被动接受穷困命运者居多,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和积累能力差。
贫困地区的内外环境
南疆三地州的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基础设施包括教育设施、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交通设施和水电基本设施。
在教育设施方面,以和田地区为例, 36万中小学生买不起课本,交不起学杂费,占全地区80%。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全,已成为严重制约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因素。在卫生医疗设施方面,在贫困地区,农民有小病就在乡村里看,或者用当地维药的土方治疗,乡村级医院只能做换药打针等处理,没有先进的医疗仪器,农民只有发现重大疾病才到县医院去治疗,很多人因此耽误病情。广播和电视高覆盖率并不能说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在很多地区,贫困户因无钱支付电费,即使广播、电视覆盖送到了村庄,也无法通过电视广播媒体获取信息,更何况大多数贫困户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和田地区策勒县恰哈乡,全乡20个村,无电村15个,农民没有电视看,没有广播听,几乎与世隔绝,文化生活极度贫乏。
在交通水电设施方面,南疆三地州人口多依绿洲生存,但三地州地表水使用率低,6-8月地表水集中,常发洪水,而在其他月份却有旱灾,水资源利用率只有50%,水利设施急需。南疆三地州地域广阔,6各县乡之间距离遥远。交通设施尤为重要,在和田地区策勒县恰哈乡,全乡20个村,无路村3个,农民很少有机会外出,有些农民一生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南疆三地州科技力量薄弱。克州近五年来共有260多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才调走,每年有120多名汉族包括民教汉学生考到外地上学,分配回来的只有7-8人,随着五六十年代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的退休和调离,科技、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队伍素质趋于下降。随着50-60年代的大学生退休和调离,近年来新分配的大学生很少,因此人才出现断层,在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缺乏农业、畜牧业等高级专业人才。科技力量薄弱,使得科技扶贫项目难以发挥实效,企图通过科技扶贫使贫困人口脱贫的想法遇到困难。
南疆三地州体现出整体贫困。2001年底,新疆特困人口44万,和田特困人口占全疆50%,克州、喀什、和田由西向东连成一片,形成了少有的整体贫困。三地州远离乌鲁木齐中心市场,产业结构单一相似,以上特征使得三地州无法进行资源整合,很难从周边地区获得支持。南疆三地州的整体贫困还使贫困现象由于连片而被放大,贫困户身陷在广大的贫困区域中,周围甚至几百里内都没有一个大户起到示范作用,刺激和激励贫困户摆离贫困。
南疆三地州对外经济依附性强,2001年克州、喀什、和田财政自给率分别为6.22%,21.7%和12.30%。
南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靠近沙漠,每年6-8月份洪水,其他月份干旱,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少。在和田地区经常听到这样一首打油诗“和田人民很辛苦,一年要吃三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由于和田地区地处沙漠边缘,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少,自然生态环境较差。在和田地区策勒县,由于“沙进人退”,策勒县政府在几年内搬迁三次。在喀什地区,荒漠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草场三化趋势严重,直接影响农牧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引发贫困。由于胡杨林等天然植被的大面积衰败或死亡,特别是绿洲周边的天然荒漠植被的破坏,致使土地沙化严重。
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地形地貌多样,动植物、光热水土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对资源的利用还处于粗放经营和掠夺式开发状态,深度、系列化开发产品较少。三地州还是以农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严重落后,农民收入增长慢,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南疆三地州的贫困除了自然因素等原因外,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是严重制约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每年在三地州的投入并不算少,但是不仅没有给三地州带来应有的发展,反而因为长期体制的弊端,使某些优势丧失,有些优势变成劣势。原来一些扶贫政策不当,使得多年来投入的资金、物资没有回报,反而越给越穷。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