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分层显示

高度保密《内参》与中国特色智库 (中国论坛)

作者: 经济家, 发表于: 星期一, 三月 10, 2014, 21:18 (3918天前)

高度保密《内参》与中国特色智库

  英国《经济学家》网站3月10日文章,原题:党的大脑很少有人听说过一本名叫《思想理论内参》的期刊。中央党校发行的这本期刊高度保密,只有几十人能够读到,而他们恰恰是中国最有权力的人。该刊物被形象地称作“直通车”,是少数能够将观点直接送达习近平主席及其政治局同事的渠道之一。

  随着治理中国的任务越来越复杂,一些思想、建议渗透到高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习近平主席号召全党提高思想水平来应对问题,并敦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库。近年来,中国新出现数百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大多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有关联。学者和作者们参与到更开放的思想市场中来,在制定有关高房价、贫富差距和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政策时,公共民意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但在权力中心,思想和政策的决定性竞争则比较隐秘。西方将智库视作政府“外脑”的观念并未在中国生根发芽。实际上,相对独立的机构通常更难融入中国决策层面。与竞争者相比,它们获取的信息更少,这意味着它们的提议通常缺乏“可操作性”。此外,它们也缺少可靠的渠道直通高层。

  共产党希望“大脑”是内部组织,那些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并不为大众写作,而是为一个规模更小的群体建言。最有权力的研究所会出现在中国最具影响力智库的名单之上,但它们并不与公众互动,或彼此互动,同时也不是独立的。

  《思想理论内参》的隐秘表明领导层在咨询问题上的固有立场,该刊物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其中一些较早前发表的文章题目能够在网上搜到,但看不到内容,如解决新生儿性别比例不平衡、如何应对朝鲜核试验等。

  在北京,能够在这些敏感问题上提出建议的只能是中央党校这类机构。由于它们大多使用秘密渠道提供建议,顾问和他们的观点之间没有什么相互作用。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卫说,通过少数与世隔绝的机构向高层传达理念,是这一“烟囱式”体系的主要特点。

  未来十年,可能不会有中国官方机构成长为有影响力的智库,但也不会成为独立的堡垒。通常,与政府的关系越紧密,这家智库的前景就越被看好,越独立,它的影响力就可能会越小。

  不过,情况可能不会一直如此。越来越多富有的中国企业家开始出资设立研究机构,这或许会为独立公共政策建议创造更多的空间。“尽管这种现象现在只是初露端倪,但隐然有大行其道之势,除非共产党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布鲁金斯学会的李侃如说。

  218次阅读
帖子总数: 9910; 主题总数: 7729;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1936 (1注册用户; 1935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30, 13:06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