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事变:中国仍然缺乏独挡一面的软实力 (中国论坛)
乌克兰事变:中国仍然缺乏独挡一面的软实力
一直斡旋乌克兰局势的德国在经过数番努力后仍然无法为局势降温,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日前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或乌克兰其他地区持续军事升级及挑衅,或采取措施吞并克里米亚,美俄间任何可能的外交空间将被关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Sergei Lavrov) 回警对方“不要仓促采取有损俄美关系的行动,特别是涉及制裁的措施,否则美国必将自食其果”。有媒体形象地将乌克兰局势比喻为奥巴马与普京的单挑。
在这种背景下,一直保持中立的中国被局势相关各方想起,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近来先后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希望中国能够为乌克兰局势解决发挥作用。但是从中国外交部的表述看,中国对于此等棘手问题欲拒还迎,矛盾心态展露无遗。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外长王毅在回答有关乌克兰局势的提问时称,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事出有因,令人遗憾。“中方正在继续与有关各方进行沟通,我们愿意为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是中国首次对乌克兰局势使用“令人遗憾”和“愿意为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措辞。
在外交术语中,“令人遗憾”表达的意思是不满,原本外界认为“将为问题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预示着中国将大力出手斡旋乌克兰局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10日奥巴马向习近平表达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后,习近平却称希望有关各方通过沟通和协调,妥善处理相关分歧,为推动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作出努力。中方对一切有助于乌克兰局势缓和的建议和方案持开放态度,愿同美方及有关各方继续保持沟通。3月9日晚默克尔致电习近平。面对默克尔“德方重视中国的作用,愿同中方加强沟通”的邀请,习近平只是称,中方支持国际社会为缓和局势所作的建设性努力和开展的斡旋行动,希望德方同其他有关各方继续沟通,进一步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愿同德方保持联系。
中国支持国际社会的行动,支持德方美方的行动,但习近平只字未提中国将对于乌克兰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仅仅表示中国愿意与德方美方保持沟通。
这与3月4日晚普京致电习近平求援,习近平回应“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如出一辙。与白宫声明着重强调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Susan Rice)3月6日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对话中达成共识,而中国外交部的措辞仅称赖斯介绍了美方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和立场,杨洁篪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功能相似。习近平以及杨洁篪代表的态度是不介入乌克兰局势,包括斡旋。
在中国的外交体系中,王毅担任的是实际执行人的角色,真正的操盘手和大局把控人是习近平。因此王毅表示对乌克兰局势遗憾,将发挥建设性作用,绝非自我主张,而是中国根据对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变化得出了不同决策。王毅表态与习近平、杨洁篪的不同,体现了中国在是否出手乌克兰局势上的犹豫。
正如王毅3月8日在记者会上提到的那样,中国外交已经由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转变为主动进取。2014年,中国外交除了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等服务于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另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
声称保持不干涉内政的中立立场的中国,在俄罗斯决定出兵乌克兰后便开始积极活动。中国外交部在3月2日的周末就紧急启用高级别的新闻司司长秦刚发表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3月3月中国副外长程国平启程前往莫斯科与俄罗斯副外长举行磋商,王毅也在当日与俄罗斯外长通话,3月4日与德国外长、法国外长通电话,3月5日与波兰外长通电话。3月6日程国平与哈萨克斯坦副外长举行磋商。从3月2日秦刚紧急答记者问,到3月6日程国平赴哈萨克斯坦讨论乌克兰局势,都是中国主动出面同相关各方保持沟通。
但是面对3月4日普京主动致电习近平、3月9日默克尔致电习近平、3月10日奥巴马致电习近平、法国外长先后两次致电王毅,中国如何创造性地介入乌克兰事务,又变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难题。
在16日克里米亚公投之前,西方希望俄罗斯能够阻止这一事件发生并从克里米亚撤军。俄罗斯一直坚持乌克兰新政权必须回归2月21日签署的协议。中国婉拒奥巴马、默克尔的斡旋邀请,实际上深知俄罗斯在此问题上退让不太可能。而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的确违反了国际法,中国站队俄罗斯也不太现实。中国有了充当大国的决心,也做好了随时发挥作用的准备,但对于不顾中俄战略协作反对普京出兵、公开斥责西方干涉乌克兰局势并没有勇气。中国仍然缺乏独挡一面捍卫自己主张的实力。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