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如何避免美国经济常态化萧条? (中国论坛)

作者: 保罗, 发表于: 星期四, 十一月 21, 2013, 11:34 (4027天前) @ 克鲁曼

如何避免美国经济常态化萧条?

保罗·克鲁格曼 2013年11月21日 NYT

如果花些时间跟货币官员呆在一起,你肯定会常常听到他们提及“正常化”这个词。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但是大多数的货币官员都同意,现在不是捂紧荷包的时候,在这一段时间必须宽松信贷,并保持低利率。但是,这些穿着深色西装的人们还是翘首以盼,他们有朝一日可以回归自己的正常工作——当派对开始进入气氛,把酒拿走。

但是,要是我们经历的过去五年是新的常态的话,该怎么办?如果类似经济萧条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不是一两年,而是几十年,又该怎么办?

你可能会以为,这类思路的猜想只是边缘激进派的观点。虽说这样的设想确实是挺激进的;但是绝对说不上边缘。好几位经济学家早就开始提出这些设想了。而现在,这些想法开始进入主流。事实上,所谓的“长期经济停滞”的设想——不景气的经济长期持续,进而成为常态,充分就业的情况甚少出现——近日在备受尊崇的经济会议,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盛大年度研究会议上被人有力的提出。而提出这一设想的,不是别人,正是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是的,就是那个拉里·萨默斯。

如果萨默斯是对的,那么,那些体面人所说的与经济政策有关的一切都是错的,而且,在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观点都会是错的。

萨默斯以这样一个本应很显而易见,但常被人忽视的论点开始:那场引发大萧条的金融危机早就已经过去了。事实上,按照多数的标准来说,这场危机早在四年多前就过去了。但是,经济仍然萧条。

接下来,他提出一个相关的观点:在危机之前,我们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房产和债务泡沫。就算巨大泡沫推动了消费,整体经济的表现也只是一般而已——劳动力市场还算过得去,但也谈不上兴旺,而经济也没有景气到引发巨大的通胀压力。

萨默斯接着总结了一条重大教训:他认为,我们现在的经济常态,就是缺乏需求——最起码也算是轻度经济萧条——只有通过泡沫刺激才能重新接近充分就业的状态。

我还想提出更进一步的例证。不妨看一下家庭债务和家庭收入的比例。从1960年到1985年,这一比例大体稳定,但是从1985年到2007年则快速而迅猛地攀升,终于2007年金融危机袭来。但是,就算在家庭债务持续攀升期间,整体的经济表现最多也只能算是平常,我们并没有看到需求增长超过供给增长的迹象。向前看,我们显然不可能回到那债务不断攀升的年月。但是这就意味着更加疲软的消费者需求——而如果没有强劲需求,我们又怎能够重新实现充分就业呢?

证据再一次显示,我们现在的经济常态,就是轻度的经济萧条,如果出现短暂的繁荣,只不过是因为泡沫和不可持续的借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答案可能是,人口增长的放缓。人口增长会创造对于新的住宅,新的办公楼和其他一切的需求;当人口增长放缓,这些需求也随之降低。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随着婴儿潮一代的成长,美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快速增长,同时随着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全美的劳动力增长则更为迅速。但对我们来说,这都已经是过去式了。你能够看到个中影响:就算在房地产泡沫的巅峰,我们新建的住宅数量也远没有1970年代多。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持续的贸易逆差。逆差从80年代开始出现,此后虽然一直波动,但却从未真正消失。

为什么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央银行的人应该停止讨论什么“退出计划”。宽松信贷应该且很有可能伴随我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一点意味着我们可以忘记所有那些关于政府债务的可怕故事。按照一些人的逻辑推演,会说什么“现在可能还算不上问题,但是等到利率攀升就有你好看”。

从更广泛的角度上说,如果我们的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的话,我们就必须长期遵循萧条经济学的镜子法则——这个时候,美德是恶习,谨慎就是愚蠢,想要节约的更多(包括那些控制财政赤字的努力),却让所有人的境遇更糟糕。

我知道,很多人非常讨厌这类言论。这冒犯了他们心中的对错标准,甚至他们的道德观。经济学本来应该是关于艰难决定的学说(当然,都是别人付出代价)。经济学本来不应该劝人多花钱的。

但是正如萨默斯所说,金融危机“会一直持续,直到真正结束为止”,而经济的现实已然如此。现在看来,现实似乎是,经济危机之下的法则将会适用很长一段时间。

  273次阅读

完整帖子:

 主题RSS Feed

帖子总数: 9910; 主题总数: 7729;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1944 (1注册用户; 1943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30, 16:58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