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的“扶贫”政策 (中国论坛)
美国教育的“扶贫”政策
作者:伊萍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系统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公立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镇或县一级的税收,也有少量的州,联邦一级的经费。学生基本按地区上学,只有极少数的学生(5%以下)进入按成绩录取的“重点学校”。对于学生来说,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共13年教育是免费的,低收入的学生还可以在学校享受免费午餐。学校用的教科书和教学材料也都是免费的。但是有些课外活动,如外出参观,乐队用的个人乐器等,需要学生出钱。学生自己用的文具,家里的计算机,上网等也是自己负担。
美国的高等学校分为公立,私立两个体系。公立大学是州里提供经费与收取学费相结合。通常对于本州学生,公立学校的学费远远低于私立学校。私立大学则主要靠学费与捐款。绝大多数私立学校是非营利性的,也就是所有收入都用于学校运作上。另外,联邦政府与其他一些机构常规地向大学提供研究经费。这些经费除了支付科研需要的设备与人员经费外,也为教授提供暑期的工资,以及学校一些设施的运作费用,而这些设施也可能为教学服务。
研究生和部分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也可以从这些研究经费中得到生活费甚至学费的资助。对于学生来说,上大学需要支付学费,学习用品和生活费用。这些经费主要来自家庭,自己打工收入和资助。而资助的形式有学生贷款(有些有政府担保所以利息较低),根据学生经济情况提供的助学金,以及根据学业成绩提供的奖学金。这些助学金和奖学金由学校,政府和私人机构提供。
美国对贫困学生提供公平教育机会
与其他国家一样,美国把良好教育看成是帮助穷困人群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美国人很为自己社会的流动性感到骄傲。虽然整个美国社会的贫富差别还是较大而且近年来续续在扩大中,但穷人中进入中产阶级甚至富人的人数比例也很高。而获得良好的教育对于穷人至关重要。
在中小学教育中,从理论上说,学校对于富人和穷人是一视同仁的,上学的机会不受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但实际上,学区的好环极大地影响当地房地产的价格,而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才能住得起好的学区,从而进入好的学校。为了均衡好坏学区的教学条件,联邦和州政府对于穷困社区的学校有很多补助,他们的学校经费并不比好学区少。差别在于学校和社区的风气和治安,以及由此引起的教师质量等因素。
当然,学生除了学校教育外也有很多课外活动,比如体育,音乐和才艺等。很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私人教师。美国的暑假时间较长,很多孩子会去提供学术和才艺教育的夏令营。这些都要花钱的。而这些课外活动也是大学录取的考虑因素之一。另外,也有不少学生参加大学考试(SAT)的补习班,这也相当昂贵。所以穷人的孩子在上大学的竞争方面还是有弱势。但另一方面,至少对于一般大学来说,课外活动绝非大学录取的必要条件。所以穷人学生只靠学校教育的话,也不至于被拒于大学门外。
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布什政府制定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联邦法律,要求各个州定期进行统一考试,并且按照学生的种族和经济情况来统计结果,保证每个种族,每个经济阶层的学生都达到一定的及格率。这个法律实行了十多年了,对于提高弱势群体的教学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目前联邦政府正在酝酿修改这一法律。
另外,政府对于贫困学区提供资助,并且对愿意去贫困学区教书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私人机构为才艺出众但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让他们得以参加全国性比赛,夏令营等。还有民间组织,提供志愿者到贫穷学区教书。这种教书的经历对于有志于参与政府或社区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很宝贵的。在我看来,尽管有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各种帮助,穷困孩子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确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劣势是缺乏家里和社区的引导和激励如果学生能克服这个困难而达到一定的学业水准,那么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人才。
在大学阶段,大学学费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重大的负担,因此也使很多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了进入顶尖私立学校的机会。政府,学校与民间组织为了帮助穷人学生上学也做出了种种努力。美国几个名牌大学都采取了“不看需求”的录取政策,也就是说在录取学生时不考虑家庭经济条件,而在录取之后则保证提供足够的资助让孩子能上得起学。近年来他们更把这种资助普及到中产阶级家庭,而且提供的资助也尽量不以贷款形式,以减少学生毕业后的负担。
在哈佛大学中,80%的学生接受各种形式的资助。在一般大学和公立学校中,对学生的资助也是普遍情况。每年中学里都会举行争取大学资助的讲座。当然,因为经济原因而选择不上大学的人还是有的。对于这些人,在成年后也有在社区大学等地继续受到教育的机会。 在大学录取中,大学也尽量为穷困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例如学校把学生在中学的排名列为重要考虑因素。这样穷人在较差的学区,也有出头的机会。对于家庭清贫而自己努力的学生,大学还往往特别照顾。
在美国人的观念中,虽然私立大学对于办学方针有完全的自主权,但他们也负有促进社会公平和流动性的责任,帮助穷人学生是理所应当的。而且在大学中具有各种社会阶层的学生,形成一个多样化的学生群体,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统计研究,在同样学业成绩的申请者中,家庭穷困的学生在大学录取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总之,我的看法是,在美国,家庭穷困的学生在受教育机会中肯定占有劣势,而且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也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注。目前应对的措施,除了各级政府对于贫困学区和贫困学生的资助外,主要还是靠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而且这个帮助不仅是金钱,还有在观念上对学生的引导。这方面有很多人在做,但作为整个社会来说,仍然是任重道远。 另外,美国教育体系的另一个特点对于贫穷学生也有帮助,就是没有“一考定终身”的传统。
在一个人中小学,大学,就职中的各个阶段中,只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总有上升的机会。虽然社会存在着选拔机制,但没有人会真正被淘汰出局。大学生刚毕业时,学历和学校档次对于找工作有重要的影响。但工作几年后,升迁,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而且大学,研究生水平的进修机会对所有成人都是存在的,不仅是理论上,而是相当常规的。所以穷人的孩子即使小时候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后也有机会追赶和超前。当然,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而不是学校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