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背信弃义,企图在中日间火中取栗 (中国论坛)
俄罗斯背信弃义,企图在中日间火中取栗
中俄有着白纸黑字的“战略协议”,在国际外交上相互支持。中国遵守协议,坚定不移地支持俄罗斯在叙利亚、利比亚、伊朗和东欧的外交立场。但在中日问题上,俄罗斯却背信弃义,不但不支持中国对日政策,甚至还企图利用中日矛盾,从中渔利!
这是中国对俄外交的重大失败!外交部是干什么吃的?必须有人对此负责,以免这些养尊处优的老爷们,继续玩忽职守。同时,中国应及时向俄罗斯提出交涉,纠正其在敏感的中日关系上的错误立场,以确保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固若金汤,并在未来关系上,真正做到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互信合作,面对共同的外部挑战。
否则,俄罗斯将无异于把中国推向美国一边,促使中美走向更紧密友好的“G2共治”--那样,俄罗斯将会被东西两方,及整个世界孤立和忽略。
中日相争,俄罗斯企图渔人获利
11月2日,俄罗斯与日本在东京举行“2+2”首轮会谈,日前对日本媒体炒作“俄罗斯联合日本牵制中国”,俄罗斯对此进行了否认。中国官方10月31日也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不会受到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个别人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想要挑拨离间,在中俄关系中间“打楔子”是不可能得逞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虽然俄罗斯表明不会与日本讨论中国,但同时也指出从来没有与中国讨论日本。俄罗斯的这种貌似“中立”态度,对在外交上一直奉行“中俄协调”,在国际支持俄罗斯的中国来说,显然非常不公。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表示,俄日举行“2+2”模式会谈的提议来自日本方面,“俄罗斯已经同意本次对话,并承认与日本坦诚交流的重要性。我们讨论的话题有很多,包括东亚局势及朝鲜半岛核问题等等”,“我们还准备讨论非区域的主题,例如伊朗核计划、阿富汗和叙利亚局势”。
莫尔古洛夫强调:“我们从没有与日本讨论过中国,也不打算讨论,就像不与中国讨论日本一样。日本的同行很清楚,中国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不会在背后讨论它”。但据日本的外交简报说,日俄还是在会谈中谈论了各自与中国的关系和立场。
中俄曾达成“共同维护二战秩序”共识
习近平首访俄罗斯后,中国和俄罗斯曾通过重新确认二战战后秩序,协调对日本政策。去年9月日本“国有化”钓鱼岛后,中国将日本在钓鱼岛,及其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等定义成对二战战后秩序的挑战,并扩大将日本的不反省历史动作升级为对二战战后秩序挑战的范围。
作为中日的重要邻国、对二战战后秩序具有见证作用的大国,获得俄罗斯的支持是中国的正确选择。去年9月以来中国不断释放与俄罗斯联手抗日的信号。去年9月钓鱼岛危机爆发后,中俄就达成了共同维护二战战后秩序的声明。去年12月6日,中俄第十七次总理磋商联合公报签订,首次将共同维护二战战后秩序作为共识形成文本确认下来。
今年10月出的APEC峰会上,面对美日澳就钓鱼岛问题声称,“反对任何有可能改变东海现状的强制性、单方面的行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时提前两年达成庆贺二战胜利70周年的共识。
前不久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 访问中国,中国官方媒体的宣传口径还是中俄两国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秉持一致的道义观、是非观。梅德韦杰夫三年前曾以总统身份访华,与中方发表关于二战结束65周年的联合声明,坚决谴责篡改二战历史的图谋。
中俄只有团结互信,才能避免不被瓦解
虽然俄罗斯此次否认与日本共同讨论中国威胁,并说明俄罗斯从来没有与中国讨论日本威胁。中俄两国联手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战略协作世界瞩目,而俄罗斯在日本问题上保持中立,显然是对中国声称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的战略沟通和配合的破坏,中俄联手“外交协调”面临破产。
中韩在领土和历史问题上对日本施压的同时,俄罗斯却与日本展开了北方四岛的谈判,并计划签订和平协议。在G20峰会上普京甚至会见了中韩都不待见备受冷落的安倍。每逢中日危机时发出支持中国信号的俄罗斯实际上掩盖了坐收中日争斗的心态。
迎来第三任期的普京是一个致力于建设强大俄罗斯。但俄罗斯的民族性亦决定了对华关系不可能会像模范夫妻一样,长期和谐相处。上世纪50年代中苏结盟时曾有“东风压倒西风”之势,并使中苏双方都获益非浅。但是,双方却没能处理好内部分歧,并导致最终分道扬镳--这正是中苏被西方各个击破,并使苏联土崩瓦解的主因。
今天,中俄都面临来自西方世界的巨大压力和共同挑战,即使中俄不能恢复到昔日的军事同盟,相互撑腰,共同对付第三者,但仅仅为了救亡图存,不被消灭,也必须团结互信,密切合作。否则,中俄仍然都有被西方孤立瓦解、各个击破的现实危险。
在面对敏感的中日关系上,如果俄罗不能抵御日本的利诱伎俩,甚至耳软心活,斯背信弃义,那么,中俄这些年的“协调外交”努力,必将付之东流,而历史将再次证明,俄罗斯必将为此付出更大代价。
俄总理:还没找到经济繁荣秘诀 或许中国知道
俄总理:还没找到经济繁荣秘诀 或许中国知道
俄总理梅德韦杰夫:还没找到经济繁荣秘诀,或许中国知道
本周四,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接受了路透社记者的专访。在专访中他表示,促进俄罗斯经济增长是当前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但他至今还没有找到能够让俄罗斯经济尽快繁荣的“秘诀”。并表示,也许中国的伙伴们知道这个“秘诀”是什么,至于他自己,却仍然有点“懵懵懂懂”。
现年48岁的梅德韦杰夫今年5月21日施政满一周年,梅德韦杰夫自己给出的评价是“及格”。但俄媒称很多人不认同这一说法,美媒则评论说,俄罗斯经济大幅放缓已经让其政府承压。官方统计显示,俄经济年增幅在2013年头3个月下降到1.6%,这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俄高级经济学院经济学家巴拉诺夫甚至认为,俄罗斯或许已经陷入衰退。
在周四路透社的采访中,这位现年48岁的俄罗斯总理说,当前促进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让信贷市场保持畅通来推动国内投资。他还表示,由于俄罗斯当前外贸出口“遇冷”,政府也要慎重,不能为了摆脱出口困境,而置风险与不顾。
“我认为财政整顿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冲突,”梅德韦杰夫说,“政府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合理加快经济领域内的私有化进程。”
俄罗斯联邦政府29日召开内阁会议,对入世一年情况进行总结。据俄联邦政府新闻局提供的消息,梅德韦杰夫在会上表示,尽管目前还不能就入世对俄罗斯的影响进行最终评判,但一年的情况足以表明,此前对俄罗斯入世的最悲观预测没有成真。他说:“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积极效果是全面提高了本国的经济竞争力。”虽然梅德韦杰夫否认了“俄入世崩溃说”,但是针对入世给俄罗斯个别部门带来冲击的问题,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将继续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对本国农业机械、汽车、食品等领域进行扶持。这或多或少说明俄罗斯经济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
当前俄罗斯经济增长陷入了相对停滞,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还不到2%,这远远低于08年金融危机前俄罗斯年均7%增长率的水平。谈到目前的这一境况,梅德韦杰夫也表示,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繁荣,是他当下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们打算怎么办?当然是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了。但是,在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繁荣方面,好像真的没有什么秘诀。即使有的话,反正我现在还不知道。也许我们的中国伙伴知道吧,但我现在还有点懵懵懂懂。”梅德韦杰夫不失幽默地说。
2002年-2012年中俄GDP增长率对比
但很显然,梅德韦杰夫想要帮助俄罗斯经济实现腾飞并非易事。光是他希望降低贷款利率、促进投资的方案,就已经遭到了俄罗斯央行的反对。央行行长认为,如果一味降低贷款利率,不但不会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甚至还会产生反效果。
路透社称,目前俄罗斯央行设定的存款利率为5.5%,而贷款利率却一直高达9%-10%,就算对大型企业来说,贷款的成本也实在是太高了,至于那些中小企业,就更是困难重重了。
俄罗斯政府近期已经宣布,将会尽快采取措施,让企业更容易申请到贷款,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要放开限制。除此之外,还会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增设中小企业融资项目,给俄罗斯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近期,这些决定就将开始付诸实践。我希望这些措施得到执行后,能够尽快减轻俄罗斯企业的融资压力。就目前来说,能够让俄罗斯企业申请到‘正常利率’的‘正常贷款’,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梅德韦杰夫说。
梅德韦杰夫访华签署多项大单
上个月末,梅德韦杰夫率团2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并签署了多项大单。俄《生意人报》称,22日举行的会谈结果表明,北京仍打算继续“石油换贷款”的简单合作模式。两国总理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1个双边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其中四个最重要的都与能源有关。
最大的两份协议由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石油和中海油两家中国央企分别签署。俄石油通过第一份协议确认了其与中石油联合建设天津炼油厂的计划,该项目的投资计划拟于2017年通过,工厂投产时间则不晚于2020年。第二份协议价值850亿美元,其中定金为20-30%。
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此次则未签署任何协议。米勒向其中国同行提出按照“同石油产品价格绑定的乘法公式”定价。目前,这一提议似乎是一个妥协方案。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则签署了一份金额不高但非常现实的对华出口协议。不过,该协议今年夏天即已明确,中石油成了诺瓦泰克的“亚马尔LNG厂”的股东,收购亚马尔LNG厂20%股份,进入上游气田开发。
俄外经银行也签署了几项重要协议,行长德米特里耶夫(Vladimir Dmitriev)携带总额19亿美元的三份贷款协议回到莫斯科,其中最大的一份(8亿美元)是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的在莫斯科Slava厂内建设多功能综合大楼的合同。中国国开行向俄外经银行提供的第二份贷款为4亿美元,用于建设哈萨克斯坦埃基巴图兹第二国家地区电厂三号发电机组。此外,俄外经银行还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得了7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生意人报》中国代表团消息人士表示,这些合同表明北京打算继续采取对俄罗斯能源部门进行积极信贷扩张的政策。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且即将于十一月举行的中共中央全会将会宣布通过刺激国内需求以取代大型基建项目拉动的方法促进GDP增长,但建设中俄能源同盟仍然是现实任务。该同盟对俄罗斯同样重要,因为在页岩气革命和对欧出口不断下滑的背景下,来自中国的合同能确保预算收入。
结束访华行程后,梅德韦杰夫26日说,中国是俄非常重要和可靠的战略伙伴,俄应该做的不是害怕积极发展中的中国,而是与中国开展高技术合作。梅德韦杰夫表示,俄需要重视与中国开展高技术合作,切实开展高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他认为,如果开动脑筋,一切合作都可以是高技术的合作。
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电视台当天播出的访谈中说,中国是俄罗斯的邻居,两国的历史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中国自2009年起就已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贸易额达881.6亿美元,其中俄对华出口441.5亿美元,但机器设备所占比重只有0.7%,其余绝大部分为矿产资源(油气类约占69%)。
梅德韦杰夫施政一年被判不及格
“当政府首脑跟当总统一样难。没有什么特别戏剧化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好消息出现,这让所有人感到不满。”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称,今年5月21日是梅德韦杰夫为总理的俄新政府施政一周年,梅德韦杰夫首次披露了当总理的“情感体验”。
对于这一年,梅德韦杰夫给出的评价是“及格”。俄罗斯《新消息报》称,很多人并不认可这一说法。俄共议员索洛维约夫说,内阁暴露出根本不专业的弊端,工作成效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俄国家战略研究所所长别尔科夫斯基也批评说,政府在国内民众和官员阶层中均未获得应有的威望。它也没推行什么重要改革,整天忙于讨论和协商。美国彭博社评论说,俄罗斯经济大幅放缓已经让其政府承压,梅德韦杰夫事实上已经承认自己的失败,或者他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这让前财长库德林接任的传言风生水起。俄“新欧洲商业网”称,普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这种猜测。库德林2011年因为军费开支问题跟梅德韦杰夫公开大闹一场后去职,普京则刻意对库德林表示好感。有人猜测库德林已接到不少要职邀请,但从莫斯科内部的传统智慧来看,库德林拒绝了各种邀请,等着拿下总理的宝座。俄罗斯《独立报》报道说,此前普京称,“库德林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拯救经济危机的能手。他比世界上最能干的财长还要优秀,但他并不善于解决社会问题”。俄国家政策研究室主任布宁分析说,他被重新提起是因为国家经济濒临崩溃,如果国家经济状况趋于稳定,普京不会让库德林重新掌权。
“新欧洲商业网”评论说,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目前梅德韦杰夫的政治地位很脆弱。经济困难的严峻程度超过预期,梅德韦杰夫就是个理想的替罪羊。不过,情况还没有糟到足以打出“炒梅德韦杰夫鱿鱼”这张牌的程度。《莫斯科时报》报道称,颇具影响力的智库明琴科咨询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尽管梅德韦杰夫被认为再度成为总统的机会很小,很多俄罗斯人把他看成是政治上的弱势人物,但他仍然是执政精英团队中的一名强劲参与者。
俄罗斯政治学国际研究院主任明琴科对俄《生意人报》说,从梅德韦杰夫政府上任第一天起,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就比2008年普京政府所面临的局面要紧张得多。但梅德韦杰夫政府要应对的不光是艰难的经济局面,整个行政权力架构都由总统本人亲自操作。该报称,普京当总统,梅德韦杰夫政府是唯一可能存在的政府,因为普京团队中不可能存在独立的政治活动人士。在此情况下,没人认为普京会很快炒掉梅德韦杰夫。
美军否认美日“钓鱼岛共同防卫”计划
美军否认美日“钓鱼岛共同防卫”计划
华盛顿11月2日电 在日本媒体声称美日制定“钓鱼岛共同防卫”计划后,五角大楼否认此事,重申美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
10月25日,日本媒体援引美国国防部相关人士的话称,为防钓鱼岛“有事”,美日制定了“共同防卫计划”,更明确了美军和日本自卫队的具体作战行动。
对此,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杰弗里·普尔(Jeffrey·Pool)1日在答复中国媒体问询时强调,日本媒体的报道不准确,“存在诸多失实之处”。
普尔重申,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鼓励中日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避免采取导致局势紧张的行动,“防止出现可能破坏地区和平、安全与经济增长的误判,这一点至关重要”。
11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业已表示,中方注意到日本媒体有关报道,美方向中方作出澄清,表示日方有关报道不符合事实。
这是一个多月内日本媒体再次对钓鱼岛问题做出不实报道。9月中旬,有日本媒体声称,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伯恩斯会见日本公民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时表示,美国就钓鱼岛问题“支持日方”。
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重申,美国对钓鱼岛最终主权归属“不持立场”,她确信“美方官员无论在私下还是公开场合,传达的都是这一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