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插手微观经济,强制砍掉“落后产能” (中国论坛)
不应插手微观经济,强制砍掉“落后产能”
岩华,中华发展战略研究所主任
国务院发改委和工信部把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产品积压,统称为“产能过剩”,要用行政手段、强制关闭,胡乱界定的“落后产能”,以保障另一些企业的基本生存和产品市场--这在现代经济学上简直是匪夷所思的!这纯粹是以过时的“计划经济”那一套来胡乱插手现代企业经营,用官僚主义和行政手段对市场经济“瞎折腾”!
现代经济已逐渐全球化,中国经济不再是“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年代,除了国内市场还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今日发改委如何对国际市场执行“计划经济”?!即使目前某些产品或服务出现“过剩”,也是暂时和局部的,属于“微观经济”及市场运行的正常范畴,不需政府胡乱插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企业独立参与市场竞争,利益驱动、自我制约、市场解决。
政府应专注于宏观经济,不应插手微观经济
从现代经济学看,当某些产品出现剩余时,必然迫使企业采取消减价格、提高质量、创新产品、升级换代等方式,适应市场生存--这正是“市场经济(marketing economy)”的奥妙之处!当中国某些产品或服务的性价比达到某个“价格点(price point)”,就会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巨大竞争优势,无论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还是其他产业,就会产生井喷式大量出口!中国过去30多年来,爆发性的外贸增长和经济奇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即使某些企业或产品无法出口,也因市场竞争不得不降低价格、提高质量、创新产品、升级换代等,从而刺激下游企业或投资商大量购买,扩大生产或投资储备。例如钢材水泥降价后,将直接导致建筑行业成本下降,从而刺激整个行业扩大建设、增加生产,人们可以买到更便宜的房子。即使某些企业在竞争中失败,也应由市场制约,自动破产转行,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低效浪费,迫使产业加快升级换代。
政府只应专注于宏观经济(macroeconomy),在金融利率,宏观政策,法规保护,税收优惠等方面宏观诱导;而不应插手“微观经济(microeconomy)”,干预本该属于企业行为的经营细节。若用行政手段干预微观经济,只会抑制市场竞争,保护落后企业,破坏中国所有企业生存及出口竞争力,造成中国整体经济的效益损失。
中国家电因“产能过剩”打开国际市场
记得那是1990年代末,中国的电视显像管、家电产生产线在国内出现“产能过剩”(当时中国还没有家电器能够出口)。当时江朱当局要用行政手段“限制产量”,或“强制关闭”国内生产线。我当时还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都经济学硕士,看到新闻后非常焦急,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多篇文章,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关闭电视生产线,力促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而不是自杀式地“强制关闭”。
其中我一句最著名的论点是:“中国企业的出路是让外国落后企业关闭”――江朱从善如流,后来中国家电和电子产品的“性价比”,按照朱熔基的说法:“便宜得一塌糊涂”!随即在国际市场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至今,中国家电和电子产品已占出口产品的半壁江山(50%以上),某些产品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上的占有率都达到80%,在世界其他市场上还有更高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的家电与电子行业从此再无“产能过剩”一说!
化解“产能过剩”,近半“落后产能”将被砍掉?
为化解“产能过剩”,近半“落后产能”将被砍掉?
7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得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起草和制定的化解五大行业产能过剩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意见。该方案是淘汰落后产能组合拳中的一个过渡政策,意在控制新增产能,目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细则。
中央高层强调,要坚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淘汰落后产能上升到这一层面,能窥测出其复杂性和艰巨性。
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昨日表示,由于方案标准较高,一旦配合出台实施细则,定会对钢铁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产生有力度的影响。由于涉及多部委和地方政府,方案从达成一致到形成细则,再到实现预期效果,过程会“痛苦而艰巨”,时间会很漫长。
摁住新增和在建违规产能
一个月前,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起草和制定的化解五大行业产能过剩方案传到中钢协,向行业协会征询意见。
据了解,该方案将重点解决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造船五大行业产能过剩,通过设定准入标准,利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使行业产能利用率达80%。
张长富表示,“方案只是草案,比较粗,内容涉及新建在建项目,对环保、土地、银行信贷等多方面有要求。如果形成可操作的文件,对淘汰落后产能肯定有力度。”
这样的“力度”从信贷标准可见一斑。一位看过该方案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方案标准较高,如果严格执行“一刀切”的话,全国9.7亿吨的钢铁产能,4亿吨将被切掉。
以信贷为例,方案对未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备案的新项目要求停止贷款。此外,对在建违规项目也要停贷。其中,6月份被叫停处罚的廊坊文安县新钢钢铁公司、安次区洸远金属制品公司就是在建违规项目的典例。
“方案主要是在增量上做文章。”上述业内人士称。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家发改委曾起草了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文件,要上报国务院,但一直未获批,还在征求意见中。因此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就起草了该方案,作为过渡和逐步实施的政策,先把新增产能控制住,然后再调存量。
存量产能有保有压
如果严格按照该方案的规定,不合格的企业有很多。上述人士称,未在国家发改委审核备案而在建的项目产能达4亿吨,占全国9.7亿吨钢铁产能的40%多。要是搞“一刀切”,4亿吨产能将被削掉,这势必推高钢价,同时地方政府的税收、就业、银行收益将受到连锁冲击。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为了避免造成大的震荡,对于未在国家发改委获批但以前开工、已在生产的企业,政策将实行有保有压。
银行通过调查发现,如果企业还有效益,市场和产品都还可以,虽然暂时亏损、但不属于淘汰落后之列的,还是给予支持;如果未批先建的企业在淘汰之列,比如治污不达标、土地不合格等,银行就要逐步停贷。
“毕竟钢铁行业是连续生产型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某些地方政府的经济支柱,经济也需要保增长。”上述业内人士称。
在稳增长和淘汰落后产能之间如何平衡,也正是该方案迟迟未落地的原因。
张长富表示,当初方案紧锣密鼓地制定,但现在离开始征询时间已过去一个多月了,还没出台。他得到的答复是因为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件复杂的事,涉及政府多个部门,所以方案还在征求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意见。
“这只是个方案,还不是可操作细则,大家还在统一认识、共同行动的过程中。要真正达到预期效果,恐怕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从方案细则出台落实到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会有一个痛苦和艰巨的过程。”张长富称。
相关新闻
钢企资金链紧部分企业负债率超100%
昨日(7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表示,由于6月钢价继续下跌,会员钢铁企业当月合计亏损6.99亿元,今年首次出现亏损。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钢协会员企业实现利润22.6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0.13%,在全国工业行业中最低。上半年86户会员企业中亏损35户,亏损面为40.7%。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在中钢协2013年第三次信息发布会上说,钢企资金链存在系统风险。“因为行业分散、集中度低,钢企都不想第一个倒下。”如果行业不能有效控制产量,在中钢协会员企业负债率近70%的情况下,他十分担心负债率更高的企业可能会先倒下。
今年2月之后,钢材价格连续下跌,2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111.12点,但到6月末至98.52点,比年初下降了6.45%,同比下降了14.69%,几乎跌回上世纪90年代水平,铁矿石价格却为上世纪90年代的7倍。
一些钢企怕丢市场份额,以牺牲效益保市场,导致上半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增速比去年同期都有所提高,全国平均日产粗钢215.4万吨,处于高位,这预示粗钢年产量将达7.86亿吨水平,又上一个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宝钢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不但一枝独秀,还弥补了其他企业的亏损。在全行业22.67亿的盈利中,宝钢一家独盈52亿元。沙钢也有10亿元盈利。几家龙头企业账面不错,但对比平均水平,其他企业可想而知。
“钢铁行业效益不好,有些企业亏损,企业资金链肯定会紧张。”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从负债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中钢协统计的大中企业负债率同比去年上半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达69.47%。“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80%以上,个别甚至超过100%,少数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但目前还在维持生产。”屈秀丽说,而十年前,会员钢企负债率平均为50%左右。
据中钢协统计,今年上半年会员钢企负债总额为3万多亿元,其中中短期借款9371.1437亿元,长期借款3628.3944亿元。
“钢企贷款难。”屈秀丽说,宝钢等龙头企业贷款利率为6%,其他中小企业和民企贷款利率高达20%还不一定能贷到款,行业平均贷款利率为7%左右。
钢企的财务费用一直高企。屈秀丽介绍称,今年上半年,钢企财务费用达383亿元,与去年相比减少了十几亿元,增幅下降了6.34个百分点,但基数仍很大,全年至少要支付600多亿元的贷款利息。
记者了解到,一些钢企选择海外融资,比如在国外上市、通过国外进出口公司和贸易公司融资,以降低融资成本。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化改革 激发活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化改革 激发活力
——五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本报评论员
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领域重大改革举措频频推出: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在能源、交通、通信、文化等领域,取消和下放了183项行政审批事项。在财税金融领域,尽管财政收入增幅放缓,但减轻税负的脚步仍在加快,对小微企业的免税将惠及600万户小微企业;“营改增”已经向全国推开,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将明显减轻。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运转顺利,重点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格完全并轨,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平稳出台。
应当看到,下半年的发展环境可能更加复杂严峻,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必须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越是面临困难和问题,越不能停下改革的脚步。
深化改革,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制度保障。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不转型升级、不调整结构,经济就无法健康持续发展。处在增速换挡期、调整阵痛期,新老矛盾交织,各种问题叠加,只有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才能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为稳增长、调结构注入不竭动力。
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取向,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够决定的都要交给市场和企业。政府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主动做好该做的事情,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规则、支持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深化改革,就要不失时机推出一批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改革举措,通过围绕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领域改革,构筑一个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好生产生活的保障网,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改革,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我们要下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怕啃硬骨头,不怕触及深层次矛盾。同时,要把准改革的脉搏,把握内在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实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无论是应对当下的困难和挑战,还是着眼长远的健康发展,深化改革都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选择。让我们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