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直排显示

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崇祯废除厂卫、缺乏监督 (史海钩沉)

作者: 开水, 发表于: 星期日, 八月 19, 2012, 01:51 (4545天前)

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崇祯废除厂卫、缺乏监督

送交者: 开水

清朝把明朝厂卫作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我们很多人纷纷以为是,其实大错特错,上了满清的大当,厂卫不是明朝灭亡的原因,荒废厂卫才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王朝的存续在于,经济基础与政治结构,明朝民间总的来说很富,这不用多说,多少西方传教士记录都能证明,但是为什么民富却变成了明朝财政破产,民富却成了国穷,这就是政治上出了问题。

政治最重要的在于权力的平衡,同时也要有至关重要的监督反馈机制,这两点是科学管理的基本要素,除了小学文化的人,有点管理知识的人都能明白。然而崇祯时期却在这两点上全面失衡,大臣可以擅杀节将,皇帝得不到实情,皇帝的命令也往往没人执行,不了了之,具体事实可从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崇祯与某首辅谈到:“我想做的你们不愿意做,你们想做的我认为不何适。”包括遗诏中的:“百官误朕。”这都明显的说明了崇祯朝的管理的两大要素,平衡与监督全面崩溃,李自成入京之后,崇祯朝官员的贡献就可看出,这些官员贪污累积了大量钱财,崇祯很节俭,官员怎么会如此大量贪污呢?其实很简单,现代有句话:“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天下是崇祯的,崇祯当然不会贪污自已家的,但是其他官员就不同了。

我们回头说明朝的权力和平衡机制。朱元璋实行地方三司分离的制度,初期有效保证了权力的平衡,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地方三司间长期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平衡监督也难保证,特别是三司统一于巡抚之后,更谈不上平衡和监督了,后期御史还有点作用,但御史止于上书,没有任何权力,特别是随着内阁的权力扩大化,文官集团内部自己监督已经完全没有可能,这时只能靠锦衣卫和东厂。

锦衣卫和东厂是干什么的?有些人顺着满清的思维只会张口就骂锦衣卫不好,东厂不好,而连锦衣卫和东厂的实质都不明白。锦衣卫是监察百官,为皇帝刺探百官动向,调查百官有没有贪污、反叛行为的机构,当然也是保卫皇帝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安全局和反贪局。这样的机构是好还是坏,这要看人了,对官员来说,这样的机构坏极了,最好没有,对百姓对国家来说,这样的机构太重要太好了,国家有之安,民有之福。

实际上明朝锦衣卫从来没有对百姓执行过一次镇压任务,他们的任务本来也是针对百官。东厂是皇帝对锦衣卫的工作还不完全满意,进一步建立的一个情报组织,他们的监察对象,除了百官还有锦衣卫,但东厂没有执法权,所以,行动时往往要锦衣卫配合,所以,世人把两都联系在一起,称“厂卫”,大家明白了他们的任务,其实对他们的好坏就有个基本认识了,他们是国之柱石,民之依靠之一。对于满清诬蔑,其实很简单,厂卫作为一个机构对国家对人民是好的是必须的,但其中会出现坏人,也是必然的,不要拿魏忠贤和刘谨说事,把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厂卫中有名的贪官比一比,看看那边的多,这还是因为满清篡改了史书的结果,历史上的厂卫应该比我们知道的更好,要知道,东厂立的神像(他们学习的榜样)就是民族英雄——岳飞。

总的来说,除了个别一些实期,在200多年里,厂卫是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也保证了明朝政府的顺利运行,就连魏忠贤都要搞一搞“反腐风暴”来装装样子。但这一切在崇祯执政之后被打乱了,崇祯搞垮魏忠贤,可以,但他不该同时搞垮厂卫,就如同检察院院长和反贪局局长也贪污了,惩办他们,但不能取消检察院和反贪局。崇祯搞垮魏忠贤后,极大缩减了厂卫权力和职责,锦衣卫几乎退化成了皇帝的保镖,东厂更是几乎荒芜,于是皇帝控制不了百官集团了,举报有人给权贵送了礼,文官集团一去查,一般就成了“查无此事”,如有人举报袁崇焕送钱龙锡的礼一样,如果是锦卫衣去查会怎么样,天知道?这可是实名举报,举报人又不是疯子,没有证据怎么会去得罪那个权力比曾经的宰相还大的内阁首辅钱龙锡。

实际上,厂卫的失势,崇祯就已经失去了对官僚集团的控制权,自己的方针实行不下去,对此,他以不断更换首辅的方法试图摆脱困境,但是,立场决定行动(应该说是集团利益决定代表人的行为),原来听话的官员,一放到内阁首辅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于是崇祯不断更换首辅的行为最后必然是以失败告终,实际上原因就是厂卫失去了自己的职权。没有了耳目和手脚的皇权根本无法控制百官。于是百官成了经商集团代言人,最富的人不用交税或缴很少的税,最穷的农民反倒要负担全国的主要税收,于是,明朝的财政破产了。那样政治破产也不远了。

厂卫的失势,也使得政府失去权威。以卫青大将军惊天动地的战功,之让匈奴胆战心惊之神威,倘不敢私下处决一个违纪的部将,一个小小的袁崇焕,竟然敢假传圣旨杀害拥有尚方宝剑的朝庭节将毛文龙,并且不受处罚,其实已经说事实上说明,朝庭已经逐步对军事将领失去了控制,失去了权威。有人说杀了毛文龙去了满清的心腹之患,帮了满清大忙。实际上,这还是次要的,更重了的是这是一次完全严重违法乱纪的,蔑视朝廷权威的行为,此事带了一个很坏的头,使得明朝军队走了集团化,军阀化的道路,之后的关宁军在京城遭到后金侵犯的时候临阵脱逃,左良玉部前不听杨督师指挥,后公然发动叛乱完全起因于此。杀毛文龙军事上损害,如果出个优秀的军事家还可以补救,但对明朝法治和朝庭权威造成的损害,却是明初刘徐重生也无法补救。

最后,崇祯回首,说“百官误朕。”实是不懂管理学的结果,他一举取消了国家安全局、国家内务部、国家监察局和反贪局,造成官僚集团完全失去制约,自己无力控制,国家怎么会不亡。所以,崇祯是明朝最节俭最勤政的皇帝,却成了一个亡国之君,实在是因为他完全不通管理学的基本要求,管理能力太低之故。

下智治事,上智治人,睿智治法。朱元璋是睿智,天启是上智,崇祯不幸是下智。

ps: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文官集团,没有监督也是十分可怕的。特别是在勋臣、武官被完全压制的情形下,文官独大就成为必然。明朝的解决方法是用厂卫,用厂卫来制衡文官集团。清朝的方法是用满蒙亲贵集团凌驾于文官之上。

其实更大的问题不是文官而是士绅。内阁也好、进士也好、侍卫也好,只要这些人是来自士绅阶层,那什么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根本无法做到。即使经过了清初那样大规模的清算士绅,满清推行这些政策还是经历了极大的阻力,雍正被骂到狗血喷头。

明末的这一死局一直到近代还存在。

满清入关后,在对士绅阶层进行大规模清算的基础上实行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了国家与社会的平衡。可是清代发展到后期,满清与逐渐失去对士绅阶层的压制,特别是到鸦片战后满清对地方的控制大为消弱,于是士绅又成为一个失去制约完全堕落的独占阶层,然后发展成为民国时期的土豪劣绅。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意识到豪绅阶层的问题,提出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结果大革命失败后土豪劣绅们反攻倒算,蒋的南京政府就这样依靠土豪劣绅阶层建立起来。然后蒋也面临同样一局死棋,KMT不是不知道要搞土改,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本身就是KMT提出来的,但在依靠土豪劣绅为政权基础的前提下根本无法搞土改,几次土改都无疾而终。结果最终被推翻,依靠农民彻底清算了这位豪绅阶层。

可是蒋公去了台湾后没了大陆的问题,常公在台湾,有如满清之入关后满人之于汉人士绅,于是蒋公在台湾也搞起土改来。

  1819次阅读
帖子总数: 10017; 主题总数: 7828; 注册用户: 150; 当前在线: 699 (1注册用户; 698游客)
论坛时间: 2025-01-27, 21:47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