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外蒙!(组图) (中国论坛)
回归传统:外蒙加入中国经济圈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外蒙!作者:岩华
图:辽阔草原上,蒙古人穿着传统服装参加“那达慕”
从中国二连进入外蒙的边境小镇扎门乌德,要等两三天才能乘上去外蒙首都乌兰巴托的列车。搭车的除了少数中国及西方游客外,绝大多数都是外蒙各地的商贩。他们汗流浃背,拖着从中国各地采购的大包小包,各种货物,把整个卧铺车箱塞满。他们在沿途各站下车,把货物分销到各地或俄罗斯。这是一列类似中国七十年代那种传统列车,速度很慢,每站都停。从扎门乌德到乌兰巴托四百公理,竟开了14小时。
窗外的外蒙高原,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沙漠,几小时才能看到一点树木或几座蒙古包。列车停站后,偶尔可以看到破烂的小站和简陋的村庄外,稀薄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和一两个老牧民(年轻人都去了城里)。由于全球环境恶化及气温升高,无论外蒙内蒙,中国古诗里那美丽的远古图画: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早已消失了!
因为人口稀少,没有大量工厂和城市污染,外蒙草原“沙化”现象要比内蒙轻些。不象在内蒙看到的那样:河流被上游的城市和工厂截住,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下游的草原逐渐干枯、沙化,大批牛羊饿死......
加入“中国经济潮”
目前,外蒙人口只有25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其中100多万住在首都。外蒙的首都乌兰巴托(意思是:红色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叫库伦。1921年,苏联操纵苏哈巴特、乔巴山等人,趁中国内乱无暇自顾,独立出去。落入苏联控制后,他们焚书毁庙,废除蒙文,迫害萨满教,造成蒙古历史文化断层,年轻人都读不懂自己的古书。至今,苏哈巴特的雕塑作为开国元首,肃立在“苏哈巴特广场”上,但对其评价却毁誉参半。
1990年外蒙摆脱苏联,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外蒙成为世界孤儿,乌兰巴托的大街上有5000多个流浪儿童,无家可归。目前,作为外蒙的政治经济中心,其规模和建筑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大县城。道路坑洼不平,路边到处是垃圾,交通严重拥挤,全城竟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居民区及郊外建筑物低矮肮脏,传统的蒙古包与破旧的俄式木板房,座落在路边山坡上;穿过该城的外蒙著名的图拉河,流淌着下水道里的臭水污物。
这些年来,外蒙逐渐实现政治民主化,产业私有化。英语取代俄语侵入到这里的每个角落,欧美访客也络绎不绝。近年来加入“中国经济圈”,外蒙经济搭上“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列车。外蒙的矿产、羊绒、皮革等销往中国,经过生产加工后,再销往全世界。外蒙从电器、食品、到衣服百货,几乎一切日用品都从中国进口。
回归传统的外蒙
每年的七月11号到13号,是外蒙的“那达幕”大会,全国放假三天,人们穿上传统民族服装,举行盛大的赛马、摔跤、射箭和抛骨子比赛。在这里,你会如影随形的看到一个历史人物的身影,那就是成吉斯汗。现在,外蒙几乎所有著名的建筑、餐厅或产品,都以他命名;即使在政府大楼前的苏哈巴特广场上,成吉斯汗及其家族的雕像,地位都要大于高于“国父”苏哈巴特。
走过90年的弯路,外蒙的一切都在回归传统:人们不再按照前苏联思维,摧毁自己的历史和宗教,转而处处以此为自豪;40年代以斯拉夫文取代的蒙古文,又在聘请内蒙来的教师消消恢复;中国摄制的《成吉斯汗》、《东归》等影视,在各电视台反复播放;内蒙、新疆卫视的蒙古语及哈萨克语电视节目,跟韩国的影视一样流行;年轻人学习中文成为时髦,蔚然成风。
工业发展与环保代价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外蒙的第一贸易伙伴及最大投资者,外蒙60%以上的经贸活动依赖于中国。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象一个吸盘,使外蒙及周边国家经济体,深深卷入,并带动外蒙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这使得近年来外蒙经济平均增长7-8%以上,跟中国经济一样,受西方金融危机影响很小。
即使外蒙资源广阔,矿产丰富,但对外贸易仍呈现逆差。现在每年外贸额50多亿美元,竟有10多亿逆差。这导致近年来外蒙财政拮据,货币不断贬值。已从2007的1元人民币对150蒙古图格里克,贬值到现在1元对210图。因财政紧缺,政府无力进行基础建设等大型投资,外蒙经济依然依赖于靠天吃饭的畜牧业,及以出口廉价资源和矿产。
虽然整个外蒙的自然环境,还算保存完好。但近年来,蒙古草原上到处涌现中国来的工厂、开矿及基建工程,象雨后春笋一样大片出现。在带动外蒙迅速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同时,我真担心外蒙的自然环境是否会重踏内蒙覆辙?
独立自主“多支点外交”
在开往乌兰巴托的列车上,我遇到一位叫“瓦拉特”的蒙古建筑商人,他在外蒙经营建筑公司,这次是去中国采购建筑材料。到乌兰巴托后,他热情地邀请我搭乘他公司的车,到他家做客。原来他有兄妹三人,弟弟和妹妹,妹夫都在北京学会流利中文,太太则到英国学英文。他和父亲的公司专门为中国的建筑公司搞内部装修。我通过他太太用英文与他们交流,几天之内竟成为挚交。他让我吃住在他家,并开车带我到处游览,为我介绍外蒙政要。
他们家族的几十部越野车(多是从香港或欧洲进口的二手车),拉着发电机、电视和营帐,开到郊外草原上清澈的图拉河边野营,大家围坐篝火,吃羊肉牛肉,喝伏特加及马奶酒,彻夜唱歌跳舞。伦到我唱时,我随意唱了《敖包相会》,没想到引起所有人热情合唱--原来,这首歌在外蒙早已家喻户晓!
这个家族是外蒙西南部一支大贵族,其家族拥有上万亩草原牧场,他们选区的好几位“大呼啦尔”议员,都是由他们家族资助并当选。我与这些议员就中蒙问题广泛交谈,但谈到对中蒙关系时,他们只强调蒙古独立自主的“多支点外交”。外蒙对华态度也处处谨慎,防范有加。
连接:很中国的蒙古边城扎门乌德(组图):
http://chinasforum.com/forum/index.php?id=257
图:外蒙辽阔的草原与沙漠
图:古老的列车行使于外蒙大草原
图:外蒙大草原,天然牧场
图:外蒙大草原,阴山下牧村
图:外蒙传统牧村与俄式木屋
图:乌兰巴托等车的市民
图:外蒙城区及郊外山坡上的棚户区
图:乌兰巴托最大市场,都是中国货!
图:乌兰巴托自由市场,连帐篷都来自中国
图:乌兰巴特大街上的修鞋铺,修鞋1美分
图:乌兰巴托主要交通小巴车,七人座塞满十多人
图:乌兰巴托街跑的都是这类“中国重卡”
图:外蒙路边很多“羊皮摊”,为中国老板收购羊皮
图:草原野营,现场杀羊吃肉!
图:草原牧区一对父子在等车
图:回归传统,外蒙大街上的敖包
图:作者与瓦拉特夫妇在外蒙“那达幕”大会
图:外蒙那达幕赛马场,人山马海
图:外蒙那达幕上的裸身儿童
图:草原赛马场上的蒙古美女
图:外蒙那达幕射箭场的神射手,百发百中
图:那达慕上,穿着传统服装的神箭手
回归传统:外蒙加入中国经济圈(组图)
回归传统:外蒙加入中国经济圈(组图)
几点发展对蒙政策建议
几点发展对蒙政策建议:
一是针对刻意反华的宣传,一定要给予坚决的驳斥。可通过中国大使馆之类的机构的名义,监督有关新闻对中国的报导是否属实,一胆抓住机会,就给予坚决的反驳和揭露,以此扭转民众的印象。最好是与一些传媒合作,规律性的宣传中国与蒙古的正面信息,并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反驳和批评,引导蒙古人民重新认识中国。
二是国货出口要有保障,加强国内输蒙商品的质量监管。
三是建立在蒙华人行业协会,协调华人商家的行为形象,保障华人在蒙的形象不至于负面。如果成立行业协会,对有关商品作出集体承诺,对加盟的商家发放会员证明,如果某人违反诚信,可以在行业内处罚,甚至国内的诚信记录在案,相信可以起到扭形象的作用,而对于一些没有证明的施商,可以完全与正规商人的诚信隔离开来,将不断促进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形象。
四是尊重和依靠蒙古的现行法律。对于华人在蒙不良行为要坚决制止和制裁,公开欢迎蒙古的法律合理制裁。相反,对于中国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伤害的案例,中国大使馆和中国政府应通过一切手段,法律的、外交的、私人的、民间的等手段来维护国人的正当权益,对于一些非正常的非法行为,如果法律不能解决,也可以通过民间的方式如花钱等手段,找回正义,找击和遏制邪恶势力。
五、在权益有保障的基础上,鼓励国人对蒙投资。通过商业行为的拉动,促进双方人员的来往和沟通。
六、经济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内蒙与外蒙有语言上的优势,可以增进彼此感情。特别是加强外蒙最羡慕的与中国港澳台等地的交流与合作。
蒙古是一个以选民投票说了算的民主国家,只要作好了民间的感情交流和积累,不断扭转和改善中国的印象,加上经济上的吸引力,蒙古回归中国或许并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