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直排显示
头像

BBC纪录片:中国高新科技全面爆发? (中国论坛)

作者: admin ⌂ @, 发表于: 星期四, 三月 20, 2025, 13:58 (14天前)

BBC纪录片:中国高新科技全面爆发?

岩华观点:中国火爆的BBC一个记录片,介绍中国最近的高科技突破,所谓“180度大转向,由批评中国转向赞美”。这是不了解外界的小粉红,盲目自嗨而已。作为百年老牌媒体,BBC有自己的传统价值观,不会因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几百万或几千万美元,而“180度大转向”。这个记录片拍摄历经几个月了,“美国国际开发署”才覆灭了几天,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中国最近的科技爆发,乃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起来的辉煌成果之一,尤其是庞大而坚韧的民间企业的竞争力,可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媲美……但必须看到更广阔的真实:即使中国现在某些尖端科技、个别领域全面突破,成绩斐然,这正是BBC的记录片所揭示的真实故事。但在总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等关键方面,仍比西方落后很多、很广、很远。

即使中国这些耀眼成绩,也是站在西方科技的肩膀上,才发展起来的,缺乏坚实和独立原创能力,尤其自生的创新体系。因此不要被个别和偶然的西方媒体吹捧,冲昏头脑,误判误解,而应该实事求是,戒骄戒躁,与时俱进,补齐短板,才能在未来真正超越。

中国缺乏美国的原创大环境

更残酷的现实是,中国缺乏就是美国目前绝对优势的独立自主的原创能力,尤其原发自生的创新体系。这包括美国传统的科技创新教育系统,民间自发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配套的金融资助体系,更重要的是美国充分的信息流通,言论自由、稳定而公开透明、可预测的法治环境等等,这是中国短期内无法超越的。

中美即将、也必须达成“经贸大交易”,形成贸易平衡及和平互惠的贸易伙伴,而不是继续经贸和科技“脱钩”。否则,中国现在即使在某些高新科技领域获得突破,明显领先,也是不可持续的。

一旦中美全面脱钩、冷战对抗,就会象前苏联那样,中国不仅失去美欧最大消费市场,只能在狭小的经贸圈(类似华莎条约国)寻求有限的消费市场,更因缺乏美国的原创精神和自生的创新能力,高新科技必然后继乏力,难免全面落后、甚至倒退。

中国的科技创新,仍离不开美国

从电动车、动力电池、太阳能到AI,芯片等,这些目前中国的优势产业,都是由美国最初创新,中国实现产业化、并发扬光大的。

中国最引人为傲的宁德时代的“锂铁电池”,源于中国企业收购美国马萨诸塞的一家破产企业 “A123system”;再往上追溯,锂铁电池最早专利发明者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物理系教授约翰B(John B),他因此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中国大疆无人机,主要发起人和美国市场的开拓者是美国的克林.基恩(Colin Guinn),后来大疆逐渐成长壮大后,才将其分道扬镳;中国的deep seek,更是站在美国chat GTP肩膀上的AI科技新秀。

中国的“中芯科技”基本上都是使用美国及荷兰原创科技和设备,就连总经理都是从台基电叛逃的台湾人梁孟松;中国的电动车技术最初的技术来源,主要是美国特斯拉和马斯克,跟着模仿很多年后,才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的太阳能面板技术,主要来自美国加州的solyndra 太阳能公司,由于中国廉价产品竞争,美国这家公司在2011年就已破产。震惊世界的中国著名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出身自大疆无人机,其科技源头也离不开美国。

中国“科技产业化”有独特优势

即使中国领先的“超音速导弹”和“六代战机”,“真空管道高铁”等,最早也是由美国科学家提出概念,标准和最先研制的,但是美国自己没有成功或已经失败,中国却率先实验和成功出品……

中国仍有着庞大的14亿人口基数,全国每年高校毕业有大学生1000万;硕士研究生300万,博士研究生10万。而美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是:大学生200万,硕士生90万,博士生6万。也就是说美国科技人才基数只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到半数。另外,中国廉价而成熟的制造业供应链,繁荣发展的城镇“市场经济”,再加上日益增长的内部消费市场,在“科技产业化”方面,中国确实比美国更快更好。

中美经贸互补,可形成利益共同体

目前,中美科技发展已没有“楚河汉界”,也没有代沟或屏障。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及制造设备等高新科技,实行的“小院高墙”式封闭和限制,十分愚蠢,不但不起作用,还可能产生反效果。短期内只会伤害美国自己的芯片及科技产业的广阔市场;长期看,只要中国在这些领域投入足够的精力、资金和时间,就会创造出更先进芯片及科技产品,研发出自己的生产设备和软体,“被迫创造”出中国自己的高科技和芯片产业。

中美本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平衡贸易,形成中美“利益共同体”,但若因为政治问题“相互脱钩”,那就只能两败俱伤!

1970年代,苏联GDP曾一度达到美国的80%,中国现在只是美国GDP的65%;苏联首创的卫星上天,令美国举国震惊,即所谓的sputnik moment (斯普体尼克时刻);苏联的军备及核武器一度达到美国西方的两三倍……但是缺乏活力和自由竞争的民间及市场经济;缺乏充分流通的信息及言论媒体自由,没有稳定与可预测的法治环境,致使苏联“独立创新”后续乏力;缺乏活力和自发动力、仅依靠权力支撑的“集体经济”和“政治科技”,使苏联逐渐枯萎僵死,难逃最终自我崩溃……

  186次阅读
帖子总数: 10200; 主题总数: 8004; 注册用户: 150; 当前在线: 2627 (1注册用户; 2626游客)
论坛时间: 2025-04-03, 13:50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