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被盗!中国技校又现冒名顶替 (中国论坛)
人生被盗!中国技校又现冒名顶替
当年女子考技校“落榜”,30年后发现被冒名顶替——盗窃别人一生命运!这不是中国各地政府敷衍了事的什么“民事责任”,而是典型的刑事犯罪!其涉嫌盗窃身份、伪造文件、欺诈蒙骗等罪行必须严惩不贷、绳之以法!
“上了技校的‘张爱兰’的入学登记编号,与我当年的准考证编号一致。‘落榜’后我当了多年的临时代理老师,后来也被清退了,最后无奈打零工……”一直以为自己1993年初中毕业考技校没被录取,却在30余年后发现疑似当年被他人冒名顶替上了学,山东临沂的张爱兰女士再也无法平静,她向多个部门反映,希望追究冒名顶替者以及当年参与操作这一切的所有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获悉,当地多部门成立了专项调查组,相关负责人称一定会客观公正处理此事。12月3日,记者从当地官方了解到,当事人已承认冒名顶替事实。
女子考技校“落榜”,30年后发现被冒名顶替
发现端倪:
听别人闲聊、办社保业务发现同名人“张爱兰”,怀疑自己当年被冒名顶替
张爱兰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今年49岁。上世纪九十年代,考中专技校当“正式工”还被不少农家出身的学生青睐,初中毕业的张女士也选择了报考技校。
“1993年我报考了郯城技工学校,学得还可以,但考试以后一直没有收到通知书,我就以为没考上。”张爱兰介绍,从那以后,她就放弃了学业,虽然年纪尚幼,但仍无奈地选择了就业。
直到2003年,她听人无意中说起过郯城技工学校1993级有个叫张爱兰的学生,是顶别人名上的学,“我当时说我就叫张爱兰,也是1993年报考了郯城技工学校,不会是顶的我吧?那人一听就闭口不谈,含糊说她也是瞎猜的。”张女士说,当时她的心里就埋下了自己被人冒名顶替的疑虑,但由于当时消息比较闭塞,觉得无从查起,想着可能是重名,没有再追问。
时间到了2024年,张女士某一天到当地政务大厅办理社保业务,听工作人员说系统里有两个张爱兰,遂询问到另一个张爱兰的工作单位系当地一家著名的企业,了解到这些后,张爱兰就进一步打听到了对方的电话。
张爱兰介绍,2024年9月5日她打通了对方的电话,开门见山表明自己身份,询问对方冒名顶替自己上学的事,“那女的连说她不是顶替我的,语无伦次”,对方的表现让她更加确定事件的真实性。次日,张爱兰直接找到了对方所在单位纪委反映此事,工作人员通知对方前来当面对质,但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始终没出现,“最后公司纪委跟我说,由于我反映的这个张爱兰不是党员,所以他们无法受理。”
此后,张爱兰进一步了解到,另一个“张爱兰”原籍是郯城县庙山镇某村,也姓张,是上技校后才改名“张爱兰”的。
深入调查:
“上了技校的‘张爱兰’招录信息编号,咋与我当年的准考证编号一致?”
“既然公司说管不了,我就找公安机关报案。”张爱兰称,2024年9月6日,她前往郯城县公安局北关派出所报案,但该所以过了法律时效为由拒绝立案,也未出具不予立案告知书。随后她又到西关派出所报警,该所称应该去受害人所在地报警。
“无奈之下,我打110报警,举报庙山派出所户籍警疑似违规帮他人修改户籍信息导致我被冒名顶替,这个举报被转到了郯城县公安局督查科。”张爱兰说,9月11日,督察科回复称,经查,另一个“张爱兰”系1995年通过庙山派出所申请把原名改成张爱兰,并未注明其原名为曾用名,然后把户口迁移到郯城技工学校。
“她是在1995年才正式改成我的名字的,那她1993年又是怎么入学的呢?”张爱兰说,这让她和家人很纳闷,但随后结合警方的调查回复以及另一个“张爱兰”的同学讲述,她才知道了大概情况。
“我们在户政大队亲眼见过当年另一个‘张爱兰’的户籍信息,是在她本名后面添加了别名‘张爱兰’,然后去上的学。”张女士说,至于她究竟是如何以别名“张爱兰”成功报名,她还曾到郯城县技工学校(现已并入临沂电子科技学校)咨询此事,但校方称学校合并后当年的档案材料丢失,无从查证。
张女士称,在她的多次反映中,当地成立多部门组成的调查组。日前,调查组一名工作人员向其展示了一份技校上报人社局的山东省1993年技工学校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其中有“张爱兰”的招录信息,区别是家庭住址与张女士不一样。蹊跷的是,该登记表中“张爱兰”的报名号“02232”与张女士一直收藏着的准考证编号完全一致。
山东省1993年技工学校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
张女士一直收藏着的准考证编号“02232”
“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说这个准考证很重要。”张女士说,至此,她基本确认,另一个“张爱兰”造假身份信息,顶替她的入学资格和学籍上了郯城县技工学校,并在1995年又通过当地派出所偷梁换柱把别名改成正式名字,同时把原名删除不在曾用名位置显示,然后经郯城县人社局分配到了那家企业工作至今。
提出质疑:
“她冒名顶替上技校,究竟是通过谁操纵了这一切?”
据张女士称,在其维权过程中,郯城县公安局户政大队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当年公安部门仅是帮另一个“张爱兰”添加了别名,就被技工学校顺利录取,更大的责任应该是学校。
“实际上,我们觉得,但凡有一个环节够严谨,也不会出现冒名顶替。”张女士说,首先,当年的录取通知书都是发到村上的,如果冒名查实,那么自己的通知书为何没有到达自己所在村,而是被他人领取,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张女士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公安部关于启用新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有关事项的通知》(公通字[1995191号)的有关规定,我国公民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户口簿上登载的“曾用名”项目和户口迁移证上登载的“别名”项目均应填写为公民过去在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记并正式使用过的姓名。“根据这个规定,如果当年公安机关擅自在冒名顶替者户籍信息上添加别名‘张爱兰’已涉嫌违法。”
再次,张女士认为,尽管当年技工学校的相关档案材料丢失,但用一个曾用名就能顺利报名入学,也实属匪夷所思。
“冒名顶替者的恶意是主要的,但究竟是谁操纵了这一切?”张女士及其家人疑问重重。
人生交换:
“落榜后曾当临时代课老师,为生计还打过零工”
“目前看来,尽管调查组尚未通报具体结果,但基本事实应该是坐实了。”张女士说,前不久,曾有中间人受托找到她,表达了基本事实已经查实,但希望他们只追究冒名顶替者,不要追责扩大化的意思。然而,即便目前种种证据和迹象表明,冒名顶替真的存在,但对于张女士及其家人来讲,被人顶替上学仍是残忍的,“那样的话,我当年的美好人生等于被人硬生生夺走了、替换了”。
张女士丈夫张先生介绍,妻子是一个很努力上进的人,在1993年考完技校后,她没能等到录取通知书,就一直以为自己没考上。当时因为刚初中毕业,还不到步入社会的年龄,她就参加了校外培训班学习。
学完之后,妻子回到老家,应聘到当地一所小学任临时代课老师,在那几年里,妻子虽然年轻,但工作负责认真,通过自学与实践相结合,曾经将所带的班级成绩带到全县排名第二的高度,随后被调到当地中心小学任教,并在1995年到1999年多次荣获县级优秀教师称号,且在任教期间讲课比赛曾获得过县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然而,即便是这么优秀的老师,由于她是临时代课老师身份,随着开展临时代课老师清理工作,张女士最终还是被辞退了。“之后我还短时间打过工,后来就一直没再工作。”张女士遗憾地说。
“如果我当年上了技校,凭我的努力一定有更好的工作与生活。”说起这些,张女士心中五味杂陈。据他们了解,另一个“张爱兰”在技校毕业后入职的那家知名企业是当地的一家国企,而这在上世纪90年代来讲,则是颇为光鲜的人生。
相关回应:
当事女子已承认冒名顶替,官方称将依法依规处理
据张女士介绍,在她多方举报后,郯城县当地多部门于2024年8月上旬即成立调查组,专项对此事进行调查。“目前过去几个月了,说是已完成调查,但调查组仍一直说由于案情复杂,需要进一步仔细研究调查,所以结果迟迟没出来。”
日前,就张爱兰的反映情况,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曾联系到涉事校方,一名陈姓老师直接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另一个张爱兰但均未成功。随后,记者联系到郯城县纪委监委,但未能获得关于此事的有效信息。
“我们还在调查之中。”调查组成员之一的郯城县委组织部一名部门负责人表示,他将向有关部门汇报此事,随后做出回应。
11月22日,郯城县公安局也就此事做出正面回应,“相关的调查确实仍在进行中。”该局一名负责人表示,当事人提出一名现任局领导曾是当年操作修改户籍信息的户籍民警,涉嫌违法。这位负责人表示,经调查,该局领导当年是在此事发生几个月后才调到庙山派出所的,所以与此事无关。
对于该事件的调查期限和冒名顶替者如何处理的问题,郯城县委宣传部一名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督促并落实调查的进行,尽快给出调查结果,“如果存在冒名顶替,将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未来一定客观公正地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结果。”
“他们调查已经有结果了,那个张爱兰已经承认冒名顶替了。”12月2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当事人张女士处了解到,时隔多日后,调查组已于11月30日正式对她公布了结果,“他们说那个张爱兰已经亲口承认并签了字,但调查组暂时不能给书面结果,说未来我们走法律程序时,他们可以提供相关调查结果。”张女士称,调查组还称,对相关责任人的处分意见也都和涉案人员谈完了,“有的责任人被调查后,还打电话辱骂我们”。
随后,记者从当地官方证实了这一说法,一名调查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表示,进一步调查和案件处理正在进行当中。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