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分层显示
头像

改用拉丁文,中亚五国全面去俄化 (中国论坛)

作者: admin ⌂ @, 发表于: 星期一, 三月 25, 2024, 14:48 (241天前)

改用拉丁文,中亚五国全面去俄化

中亚地区共有五个国家,五国都有共同点。他们的国名背后都带“斯坦”。而且五国曾经都是沙皇俄国的领土(1863年-1917年),以及后续的苏联加盟国(1923年-1991年)。

▲中亚五国的位置,哈萨克斯坦唯一和俄罗斯交界

在这百年历史中,俄罗斯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亚。俄语长期是中亚的官方语言,很多中亚国家的民族的民族语言用西里尔字母(俄语字母)拼写。

直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重获独立。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已经不再唯俄罗斯马首是瞻,而且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去俄化”进程。

其中,废除俄语官方语言地位、改用拉丁字母被视为“去俄化”的重要措施。去俄化最彻底的是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废除俄语地位,关闭俄语频道,1997年将土库曼语的拼写从西里尔字母改为拉丁字母。

▲土库曼斯坦文字改革

乌兹别克斯坦在废除俄语官方语言地位的同时,1997年开始了文字改革,将乌兹别克语字母从西里尔字母变更为拉丁字母。

其它中亚三国虽然保留了俄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但也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去俄化”。

2007年3月,塔吉克斯坦总统将自己的名字从斯拉夫式的“拉赫莫诺夫”更名为“拉赫蒙”。2016年,塔吉克斯坦进行了姓名改革,俄语斯拉夫式姓名后缀不被允许使用。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

作为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中亚唯一和俄罗斯接壤的哈萨克斯坦,也在进行去俄化改革。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比例从1991年独立之初的35%下降到现在的20%。

▲哈萨克斯坦去俄化重要一步:稀释俄罗斯族比例

2017年,哈萨克斯坦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进行了哈萨克语“拉丁化”改革,预计2025年将哈萨克语全面拉丁化。

这五个国家中,改革力度最小的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去俄化步骤相对缓慢。2019年之前,俄语依然是行政、政商界的语言之一,与吉尔吉斯语并立。

▲吉尔吉斯斯坦反俄游行

直到2019年,吉尔吉斯斯坦才颁布了将吉尔吉斯语定义为官方语言的法案。

那么,中亚五国是怎样俄罗斯化的?又为什么要“去俄化”呢?

一、俄国占领中亚

中亚五国名称的“斯坦”,来源于古波斯语。

最早定居中亚的民族是波斯人的远亲粟特人(白种人),也就是塔吉克人的祖先。

▲古波斯人,中亚最早民族

粟特人说的语言是塔吉克语的前身,也就是古波斯语。

斯坦(-stan)一词来自古波斯语。斯坦作为地名的后缀词根,用来表示“某个面积较为广大的地区”。现在,斯坦一词多来用来标识人口较多的地区。

粟特人的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公元1世纪,随着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联通东方的中华文明和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丝绸之路。中亚地处两大文明的交汇点。
▲丝绸之路,中亚位于交汇处

粟特人借此发展工商业,逐渐富裕起来。粟特人建立的城市撒马尔罕、布哈拉成等中亚繁荣的城市。

▲塔吉克人建立的城市——撒马尔罕,如今属于乌兹别克斯坦

然而,粟特人在中亚的统治面临着突厥人的困扰。公元5-7世纪时期,原本生活在蒙古高原的突厥人在被唐朝打击下,被迫西迁。

西迁的突厥人数量上压倒了粟特人(塔吉克人)。

公元8世纪之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扩展到中亚地区。受阿拉伯帝国的影响,栗特人和突厥人接受了伊斯兰教。

突厥人原本是黄种人,占据了中亚地区之后和当地的古波斯人通婚,但依然保留了突厥文化。突厥人的种族从黄种人转为黄白混血人种。

一部分没有被突厥融合的古波斯人后裔不得不退居到费尔干纳盆地,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塔吉克人。

▲塔吉克人的英雄——索摩尼

突厥人虽然数量上相比古波斯人占据优势,但古波斯文化没有就此消失。例如,斯坦的用法被突厥人接受。

这就是中亚国家被叫做斯坦的由来。

随着突厥人的扩张,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城市以及费尔干那盆地等地势平坦的肥沃土地被突厥人占领。粟特人迁徙到山区定居。这是塔吉克斯坦处在山区的由来。

▲塔吉克斯坦的地形,山地为主

公元13世纪时期,蒙古人征服了包括中亚草原、东欧平原,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主要分为元朝、窝阔台、金帐汗国和察哈台四个政权,彼此互不隶属。

▲蒙古国四大汗国

中亚主要被金帐汗国和察哈台汗国所占据,东欧平原被金帐汗国占据。随着蒙古人的西迁,部分蒙古人与突厥人通婚。与突厥人通婚的蒙古人逐步突厥化。

16-17世纪,随着金帐汗国和察哈台汗国的衰落,中亚的突厥化蒙古人出现了分化为两支: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

乌兹别克人占据中亚的风水宝地费尔干那盆地,生产方式转变为农耕,乌兹别克人成为突厥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

▲乌兹别克人占据风水宝地——费尔干纳盆地

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既有蒙古人特征,也有突厥人特征。生活在里海沿岸的突厥人距离蒙古帝国统治中心遥远,受蒙古人的影响较小,保留了最多的突厥人特征。这部分突厥人的后裔即土库曼人。

中亚地区主要有四个民族——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和塔吉克人。唯独塔吉克人未被突厥化。

随着蒙古帝国的灭亡,蒙古人退出了东欧平原。金帐汗国占领的东斯拉夫国家莫斯科公国逐渐发展壮大,统一了东斯拉夫的罗斯诸国。

▲莫斯科大公国——曾经金帐汗国的属国

莫斯科公国的统治者称为沙皇,他建立的东斯拉夫国家就是沙皇俄国。

逐渐发展壮大的沙皇俄国为了寻求温暖的出海口,把目标放在了中亚地区。通过中亚草原向南扩张占据印度洋的海岸线。

16-17世纪时期,随着沙俄的扩张,中亚地区的民族从四个变成五个。

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不断掠夺西伯利亚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尤其是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的吉尔吉斯人。为了躲避沙俄的迫害,吉尔吉斯人迁徙至天山和帕米尔高山地区,挤压了一部分塔吉克人的生存空间。

▲吉尔吉斯人的迁徙

吉尔吉斯人迁徙到天山西麓、帕米尔高原一带后,接触突厥文化,以突厥语为原型,创造了吉尔吉斯语。吉尔吉斯人逐渐突厥化,成为突厥语系民族的一支。

▲吉尔吉斯人,保留最多黄种人特征的突厥语系民族

这五个民族的聚居地,就是今天中亚的五个斯坦的雏形。

中亚五个民族,乌兹别克人是最强大的一个。17-19世纪,乌兹别克人建立了浩罕(费尔干纳盆地)、希瓦汗国多个汗国,统治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土库曼人。

▲乌兹别克人陆续建立的汗国

18-19世纪时期,俄国再次向东和向南扩张。向东是西伯利亚,向南就是中亚。中亚的第一站靠近俄国的哈萨克草原成为了俄国占据中亚的第一个目标。

▲沙俄占据中亚,从政府哈萨克草原开始

1815年,俄国向南征服哈萨克草原。1822年,俄国废除哈萨克的可汗制度,由总督实行直接统治。

征服了哈萨克草原之后,俄国把目标放在了乌兹别克人建立的汗国。1863年,俄国占领了乌兹别克人建立的汗国,将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土库曼人纳入自己的范围。

此外,当时的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式微。俄国更是利用近代中国的衰落,趁火打劫,从1860-1881年先后通过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西北领土(约40万多平方公里)。

▲俄国割占中国西北领土,构成今天中亚五国一部分

中亚地区完全沦为了俄国的土地。

二、中亚五国俄罗斯化

俄国占领中亚后,在中亚设立突厥斯坦总督区和草原总督区以及多个州管理。

▲俄国占领的中亚地区

语言文化上,沙俄首推俄语同化政策。沙俄政府不仅在各地兴建俄语学校,还选拔了一大批“学霸”儿童,系统学习俄国文化。

此外,沙俄将俄语设置为当地的“通用语言”,强制应用于行政指令以及社会各领域的交流当中。当地的穆斯林们被严禁使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诵经。

▲俄国在阿拉木图建立的东正教堂

俄国占领了中亚之后,在中亚尤其是哈萨克草原建立东征教堂。东正教教会驱逐异教徒(穆斯林),部分穆斯林在俄罗斯强势文化的压制下,接受了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此外,俄国还通过不断迁入俄罗斯人,稀释当地土著民族的比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刚完成了农奴制改革,大批农奴虽获得了解放,却很难获得土地。他们希望外出寻找新的土地。斯托雷平通过改革,鼓励俄罗斯人迁入中亚地区。

1871到1917年间,从东欧迁往中亚北部的俄罗斯农民就高达163万余人,其中哈萨克草原就有约100万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圈占当地民族土地的行径使得俄国和当地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俄国建立中亚铁路,迁移到中亚

一战时期,俄国因陷入战争泥潭导致国内矛盾空前尖锐。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爆发后,苏俄急需要稳定国内政局,暂时放松了对中亚的管制。中亚地区暂时脱离了苏俄的管控。成立了多个自治共和国。

20世纪20年代,随着苏俄局势稳定,苏俄(苏联)重新控制了中亚地区。苏联对中亚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苏联根据民族分布状况,将中亚分为五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时期,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

中亚地区长期以来以游牧经济发展为主,经济相对落后。因此,苏联采取了扫盲政策。起初,苏联允许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各个民族使用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拼写本民族文字。

20世纪30年代,随着斯大林权力的巩固,苏联逐渐走向大俄罗斯主义。

在苏联俄罗斯化的推动下,苏联在中亚各加盟共和国强推西里尔字母拼写方式。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的语言文字陆续完成了“文字西里尔化”。

除了民族语言的俄罗斯化,苏联在中亚设立俄语频道,展开俄语教育。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迁入中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与此同时,纳粹上台。英法对纳粹的扩军备战采取绥靖政策期待祸水东引。苏联工业区苏德战线前沿,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

地处腹地,远离战争前线的哈萨克斯坦成为了重要目标。大批俄罗斯人迁入哈萨克,进行工业建设。

二战后,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赫鲁晓夫提出“处女地计划”。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大批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的移民迁入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人迁徙到哈萨克斯坦

从1930年代到1979年,俄罗斯族人口实现暴增。1979年,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族人口增加至599万,占人口40%的比重。哈萨克族540万,占39%。俄罗斯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

▲哈萨克斯各民族人口趋势,哈萨克族经历大饥荒,人口锐减。俄罗斯人则一度占据优势

随着大批俄罗斯人的迁入,哈萨克完成了工业化。建立了诸多卡拉干达等工矿业城市。

▲哈萨克斯坦城市卡拉干答

俄罗斯人迁入哈萨克,俄罗斯人的衣着、饮食习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哈萨克人的生活。哈萨克族的生活逐渐俄罗斯化。哈萨克成为了加盟共和国中世俗化最高的地区。

▲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比较世俗化

乌兹别克是主要农业产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第二多地区。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土库曼距离俄罗斯较远,且以高原、山地或沙漠为主,俄罗斯人占据比例相对较小。

虽然这些国家说俄语,但俄罗斯化进程相对于哈萨克相对较弱。

▲中亚地图

三、中亚去俄化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获得独立,中亚五国独立后,开启了本土化进程。

土库曼斯坦成为了第一个进行文字改革的国家。土库曼斯坦率先废除了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土库曼语为唯一的官方语言。

土库曼斯坦的主体民族是土库曼人,俄罗斯族仅6%。其主体民族土库曼人(77%)和土耳其人关系密切。土库曼斯坦独立后,土库曼人主要学习和工作地点是土耳其而非俄罗斯。

▲土库曼斯坦,发展同突厥语民族土耳其关系

土耳其使用的土耳其语是拉丁字母拼写。受土耳其的影响,土库曼斯坦于1996年率先宣布进行文字改革,将土库曼语全面改为拉丁字母,成为了中亚第一个更改字母拼写的国家。

土库曼斯坦关闭了俄语传媒,土耳其语取而代之成为土库曼斯坦最受欢迎的外语。

▲土库曼语和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互通程度高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也进行了去俄罗斯化的进程。乌兹别克斯坦将该国境内的俄罗斯名称街道更名为乌兹别克语街道。

为了塑造民族认同感,乌兹别克斯坦将列宁等带有苏联印记的雕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帖木儿的雕像。以此树立乌兹别克民族的认同感。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帖木儿雕像

与土库曼斯坦类似,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也进行语言文字改革。俄语不再被视为官方语言,乌兹别克语成为官方语言。

1995年,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下令将基于俄式西里尔字母的乌兹别克语字母修改为拉丁字母。

然而,西里尔字母在乌兹别克斯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即便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将拉丁字母取代西里尔字母,西里尔字母依然在民间使用。乌兹别克斯坦出现了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并存的局面。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地铁,用拉丁字母拼写乌兹别克语

其余三国也陆续进行着去俄罗斯化的改革。作为中亚唯一的波斯文化国家塔吉克斯坦宣布本民族语言塔吉克语为唯一的官方语言。

因为塔吉克斯坦距离俄罗斯较远,塔吉克斯坦的俄罗斯族比例只有1%,因此,塔吉克斯坦进行了去俄罗斯化改革相对平稳。

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原名列宁纳巴德,带有浓厚的苏联元素。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列宁纳巴德更名为原来的塔吉克语名称苦盏。

▲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历史名城,从列宁巴赫德更名为苦盏

此后,塔吉克斯坦城市更名运动愈演愈烈。到2019年,塔吉克斯坦共有约5000个地区从俄语名变更为塔吉克语名。

除了地名变更之外,塔吉克斯坦开始人民去俄化。2007年,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将自己的名字从过去的俄语式“拉赫莫诺夫”改为现名字。

拉赫蒙改名后,在全国范围发起了改名运动,2016年塔吉克斯坦宣布该国新生儿的名字不允许使用斯拉夫式。

▲塔吉克斯坦孩子,已不再使用斯拉夫式名字结尾

中亚地区面积最大且中亚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哈萨克斯坦也在进行去俄化改革。

▲哈萨克斯坦

因为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距离俄罗斯最近的国家,也是俄罗斯人比重最高的国家。因此,哈萨克斯坦的去俄化运动进行得相对谨慎。

苏联解体前,俄罗斯族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民族,占37.8%。

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俄罗斯人占据35%的比重。为了稳住国内的俄罗斯人(占比35%),哈萨克斯坦确立了哈萨克语和俄语同时为官方语言。

哈萨克斯坦为了鼓励海外哈萨克人回归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主体民族哈萨克族的比例。提升主体民族的比例的同时伴随着稀释俄罗斯人占比。

1997年,哈萨克斯坦出台国籍法,废除双重国籍。

▲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签署国籍协议,哈萨克斯坦废除双国籍

这使得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数量减少到2009年的379万。俄罗斯族占比从巅峰时期的40%跌落到如今的23%。

即便如此,哈萨克斯坦北方三州俄罗斯人依然占据约40%的比重。而且有独立倾向。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东南一隅的阿拉木图迁至北方的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迁都

迁都之前,阿斯塔纳是人口不到50万的城市。新建首都后,哈萨克斯坦鼓励哈萨克人迁往首都为主的北方,稀释北方俄罗斯人的比例。

目前,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在北方超过了55%的比重。

哈萨克族从独立之初的640万增至1300万,变成了主体民族。俄罗斯族人口下降至300多万,为第二大民族。

完成了这一系列行动之后,哈萨克斯坦在改革领域集中在文字领域的改革。

2016年,哈萨克斯坦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开启一项哈萨克语言文字的改革,希望在2025年将哈萨克语字母拼写从过去的西里尔字母更改为拉丁字母。

▲哈萨克语的变革

哈萨克斯坦在文字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着国徽改革。2018年,哈萨克斯坦将国徽的国名从西里尔字母更为拉丁字母。

▲哈萨克斯坦国徽(2018-今)和1992年-2018年的国徽,上为拉丁字母,下为西里尔字母

新国徽依然保留了太阳光芒和黄五星等苏联元素。2024年3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宣布尽快进行国徽变更,新国徽将通过竞选产生。

▲宣布国徽改革的哈萨克斯坦现总统托卡耶夫

吉尔吉斯斯坦受俄罗斯文化影响较深,去俄罗斯化进程是最缓慢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内,俄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商业和政府高层的主导语言。甚至议会会议都很少使用俄语。

2005年郁金香革命后,吉尔吉斯斯坦开始了去俄化,成为了中亚国家中最后一批开始去俄化进程的国家。2019年,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国家语言法》。

根据该法案,吉尔吉斯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而且,该法案明确规定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府和机构应推广和使用吉尔吉斯语,减少俄语的使用空间。

▲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通过《国家语言法案》

独立后的中亚五国,进行了去俄化进程。虽然程度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有一点,为了去除俄罗斯文化的烙印,塑造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国内文化塑造本民认同的同时,中亚国家的外交逐渐走向了外交自主化和多元化。

▲突厥国家组织

中亚五国除了塔吉克斯坦之外,其余四国都是突厥语系和突厥文化国家。2009年,中亚和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组成了突厥国家组织。可以看出,这不仅是四国走外交独立自主的表现,也是寻求文化认同的一步。

  185次阅读
帖子总数: 9902; 主题总数: 7721;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2007 (0注册用户; 2007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1, 15:06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