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后一位实权皇帝,已是崩溃开始 (中国论坛)
大清最后一位实权皇帝,已是崩溃开始
咸丰帝奕詝被视为清代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在他死后,清朝中枢权力逐渐被慈禧掌握。
咸丰帝19岁登基,31岁驾崩,任内经历了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连续的打击使得年轻的皇帝心态逐渐崩溃。
“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拾,故文宗(指咸丰帝)以醇酒妇人自戕。”
这是清末野史对咸丰帝奕詝的最后时光做出的评价,他不再指望在现实中力挽狂澜,而是消极逃避,醉卧温柔乡。
清人画奕詝朝服像轴。来源/故宫博物院
咸丰身体究竟如何?
咸丰帝奕詝的影视形象中,最经典的或许是1983年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梁家辉版。片中的奕詝一副文弱形象,整日咳嗽不止。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后,咸丰帝急火攻心,又开始咳嗽。刘晓庆饰演的慈禧叫奕訢来商量朝政,同时说了一句“还有鹿血”。太监马上心领神会,随后就出现了锯梅花鹿茸接血的镜头。很快,一碗鲜鹿血呈给了咸丰帝,又被他愤怒地摔在了地上。
历史上的咸丰帝真的会喝生鹿血治病吗?
为咸丰帝准备的鹿血。来源/电影《火烧圆明园》截图
咸丰帝喝鹿血是野史中长盛不衰的流言。按照传统中医观点,鹿血大补,能强身健体。《本草纲目》就记载活鹿取血的功效:“惟获一生鹿,刺血数升饮之,饥渴顿除。及归,遂觉血气充盛异人。有效而服之者,刺鹿头角间血,酒和饮之更佳。”在传统医学看来,鹿血还有更加神奇的功效,“主治阴痿,补虚,止腰痛、鼻衄,折伤”。随着咸丰帝后来惹出的众多风流韵事,无形中强化了他喝鹿血的传闻。虽然野史传闻咸丰帝是因身体不好才进食鹿血,但实际上,早年的咸丰帝没那么虚。除了曾在南苑骑马打猎摔伤腿造成的行动不便和天花造成的麻子外,没什么要命的毛病。
皇子时期的奕詝的老师是杜受田,这是一位出身官宦世家、深谙儒家政治传统的老官僚。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集木兰秋狝,康熙帝带诸位皇子打猎,老八故意活逮了十多只猎物并不杀死,显示他的好生之德,而老四则在参透一切的智囊邬思道的建议下根本没有参赛。杜受田就是奕詝的“邬思道”。在一次南苑围猎中,曾坠马受伤的奕詝自知不如矫健的老六奕訢,但杜受田教他“阿哥至围场中,但坐观他人骑射,万勿发一枪一矢,并当约束从人,不得捕一生物”,什么鸟兽都不要打,交白卷,等着父皇提问。最后道光皇帝问起,奕詝按杜受田教他的话术,一本正经地说:“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竞争也。”与《雍正王朝》中八阿哥的做法一模一样。
真实的道光帝比电视剧里的康熙帝要直得多,道光帝听后大喜,夸奕詝“是真有君子之度也”,从此决定将皇位传给他,也就是未来的咸丰帝。要是咸丰帝年纪轻轻就得靠生鹿血吊命,那他当年在南苑打猎交白卷就属于正常发挥,不会引起父亲的注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民间传说中,咸丰帝喝鹿血的说法早就开始流传了。清末民初的报人徐珂曾写道,咸丰帝登基之初,“体多疾,面常黄,时问医者以疗疾法,医谓鹿血可饮”。为了皇帝的养生需求,“于是养鹿百数十”,每日取血进呈。可见徐珂认为,早在火烧圆明园前,19岁刚即位的咸丰就开始每天喝鹿血。
其实,刚登基的咸丰帝还没有摆烂,而是新皇登基、跃跃欲试的样子。他一掌权就任用了肃顺、曾国藩、胡林翼等能臣,一时间大有澄清宇内的劲头,一批批昏聩老臣纷纷下马,一个个神采飞扬的少壮派官员走上政治舞台,逐渐崭露头角。
影视剧中的咸丰帝奕詝形象(梁家辉饰)。来源/电影《火烧圆明园》截图
从干劲十足到精神崩溃
一直到了登基的第十个年头,咸丰帝依然保持着一个皇帝该有的工作状态。虽然这十年间,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地方会党起事,一路发展壮大,此时已经雄踞东南,兵锋直抵北方,但1860年的农历春节,清宫内仍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
咸丰帝登基已满十年,虚岁30。清王朝看似摇摇欲坠,但还是有一些好消息。在上一年,清军在大沽口击败了侵入内河的英法联军舰队,和太平天国的战争虽互有胜负,但战线越来越稳定在江苏、安徽南部,太平军北伐的偏师早已覆没,翼王石达开已出走。虽不能说蒸蒸日上,但扑面而来的近忧的确得到了控制。
此时的咸丰帝怎么也想不到,他的阳寿竟只剩一年了,迎接他的将是仓皇出逃的屈辱死亡,伴随他而去的还有几代帝王苦心经营的东方奇迹圆明园。
圆明园被焚的惨痛,早已令国人沦肌浃髓。圆明园被焚毁是这一年年末的事情,而这一年对清廷而言,就没什么好消息,反倒是坏消息接踵而至。1860年3月,太平军攻克杭州,清廷的浙江巡抚、布政使都死于城内。随后,清军守卫多时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捣毁。这个硬壳被砸穿后,一连串富庶的江南城市不堪一击。之后的一个月内,太平军从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太仓,一路打到上海周边。同时,英法联军的舰队到达中国海岸。4月开始,先是浙江定海,再是辽东大连,接着是山东芝罘,英法舰队在尚未宣战的情况下陆续占领了这些海防要塞。在完成一切侵略准备后,六月底,战争宣告来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来源/纪录片《圆明园》截图
噩梦开始了,英法联军攻击了天津海岸的北塘、塘沽,实现了对大沽炮台侧后的包围。在大沽口侧翼的石头缝炮台,直隶提督乐善抵抗至死,麾下守军大多阵亡,最后的侧卫已经失守了,大沽炮台腹背受敌。僧格林沁带领守军撤至通州。在八里桥战役失利前,咸丰帝下了一道朱批谕旨,号称要“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灭讨而张挞伐”。这封火药味十足的朱批谕旨发给朝中大臣讨论。然而,咸丰帝早就收到僧格林沁的密折,这位骁勇的老将谨慎地表达了他对战局的悲观,因而,咸丰帝实际上已经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出逃了。
果不其然,他很快又下了一道朱批谕旨,“巡幸之志,朕志已决!”很快,就连北京前门外的百姓都开始抢购烧饼,囤积干粮了。八里桥战败的消息传到紫禁城不久,皇帝的车驾就驶离了宫门。车队到西直门外乘船向西奔逃,经过了如梦似幻的圆明园。民间传闻,皇家御舟到达圆明园时,岸边宫人要轻柔地呼喊三个字“安乐渡”,船只一路前行,轻声慢语一路伴随,“递相呼唤,其声悠扬不绝,至舟达彼岸乃已”。此次御舟到达,岸边已没有呼喊的宫人,而咸丰帝的小皇子不知时局艰难,反而主动向岸边喊出了“安乐渡”三字,希望获得回应。三十岁的咸丰帝抱起幼子,悲伤地说:“今日无复有是矣。”言罢潸然泪下。咸丰帝不幸言中了,往日徜徉着安乐的圆明园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
圆明园遗址。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咸丰帝的桃色新闻
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后,徐珂记载是“肃顺辈导之出游,益溺于声色。辛酉,咯疾大作,令取鹿血以供,仓卒不可得,遂崩”。在徐珂笔下,咸丰帝最后的时光完全是一副纵情声色的摆烂形象。现实太痛苦了,当年励精图治的咸丰帝,就这样走入醇酒妇人的温柔乡中,再也不愿回到令人痛心疾首的朝堂上。
除了徐珂之外,清末另一位小说家许指严更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咸丰帝的荒淫细节。许指严祖父在北京当了多年幕僚,因此知道一些清末官场八卦。在许指严的描述下,咸丰帝“有五春之宠”。最受宠的慈禧号称“天地一家春”,其余是四个缠足的汉人女子,分别号称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
“天地一家春”实则当年还是贵人的慈禧在圆明园内的居所。另外,自清末以来,各种政治势力出于反对慈禧专权的需要,很喜欢传播慈禧早年上位争宠的八卦。清朝灭亡以后,清代众多皇家园林向国民陆续开放,清宫中各色人等也逐渐走向民间,一时宫闱秘史更是大行其道,什么《清宫秘史》《皇清秘史》《清宫十三朝演义》《西太后艳史演义》《清代宫廷艳史》等等,在深挖慈禧八卦的同时,自然是把宠爱慈禧的咸丰帝扒了个干干净净。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活到30岁的咸丰帝反而拥有了越来越详细的“黑历史”,当然大部分是小说家为吸引读者而创作的。比如许指严,他固然有一点家学渊源,但嗜酒如命,花销甚大,为了赚稿费也常常胡编乱造。他曾为了还债,闭门造车,按照当时市面上的流行小说《侠女恩仇记》,自己编了一本《石达开日记》,搞得时人纷纷以为太平军传奇统帅的亲笔作品重出江湖,许指严因此大赚一笔。可见此人对咸丰帝所谓“五春之宠”的细致描写是令人生疑的。在许指严笔下,咸丰帝醉酒后对某位妃子说的土味情话都被他一个身在上海的小说家打听到了,说咸丰帝当时说的是“此朕如意珠也”,还说“个妮子胆怯哉,生小殆未经风雨也”。又说咸丰帝车驾经过宣武门,在桥下看见一洗衣妇女,打听后是一寡妇,于是威逼其进宫,赐名“陀罗春”。另有野史称,宫保鸡丁的发明人丁宝桢有一次在圆明园静候咸丰帝,看见玻璃盘内有果子十数枚,早起水米未进的丁大人就偷吃了一枚。因觉香甜可口,又吃了两三枚,突然觉得腹中发热,痛苦难忍,结果后来内务府官员告诉他“此媚药之最烈者,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丁宝桢困卧十余日才下得了床。这类夸张猎奇的野史在民间广泛流传。
影视剧中的咸丰(梁家辉饰)和慈禧(刘晓庆饰)。来源/电影《火烧圆明园》截图
徐珂则将咸丰帝30岁的暴亡也归咎于他的摆烂放纵,为其死亡找了一个戏剧性原因。徐珂认为,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后,被肃顺等人领着沉溺声色,临死前还要喝鹿血补充精力,又因上百头鹿被丢在了北京,咸丰帝也便死在了承德。
最后一个实权皇帝
历史上的肃顺确实是咸丰帝信任的大臣,但在徐珂笔下,肃顺为了揽权,反而把咸丰帝玩弄于股掌之中,这太夸张了。
肃顺本人是宗室,正儿八经的爱新觉罗家人。咸丰帝即位后,34岁的肃顺提出严禁令、重法纪的治国建议,深得咸丰帝认可,被擢为内阁学士,兼任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咸丰帝驾崩后,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肃顺及其党羽被送往菜市口处死。
肃顺在当时的评价就不好。一方面,肃顺死时只有45岁,是当时朝中的少壮派,心高气傲,一心想整饬朝政,得罪了不少老臣。他身为八旗勋贵,却老说:“咱们旗人浑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笔厉害得很。”
肃顺34岁任户部尚书,当时协办大学士周祖培亦任户部尚书,二人同堂办事,但周祖培已经57岁了。一日,周祖培将户部公文签署完毕,肃顺假装问道:“这份文书是谁签的?”司员答道:“是周中堂签的。”肃顺当众骂道:“唉,像他这么糊涂的人,只能多食国家的俸禄,哪懂得什么公事!”于是命司员重新拟稿,用红笔再次标记,将红笔涂抹于周祖培画诺之上。
可见,他自己得罪不少人。翁同龢就说他“种种欺罔跋扈状,真堪发指”,其实多半是因为肃顺得罪了他的父亲翁心存。肃顺在户部时为镇压太平天国筹款,滥发大钱及票钞,造成京城物价腾贵,百姓生活困苦。此后又借查账抄没户部司员、商户及满族宗室数十家,涉案数百人,前后两任户部汉人尚书翁心存(翁同龢之父)、周祖培皆因此受到处分。
因此,肃顺被押往菜市口时,这些被他的铁腕手段搞得家破人亡者纷纷围观,投掷过去的砖石将其砸得血肉模糊。肃顺一心要打破利益格局,他“极喜延揽人才,邸中客常满”,广招名士,“先及留京公车,次京曹,次外吏”“延揽天下文艺之士,皆有布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肃顺向朝廷推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汉族官员,这批人可以说为清朝续命半个世纪。左宗棠当幕僚时得罪了湖广总督官文,官文弹劾左宗棠为“劣幕”,咸丰帝令官文“一经查实,就地正法”,结果肃顺马上联合曾国藩、胡林翼等官员上书力保左宗棠,此后又在咸丰帝面前力荐左宗棠,给予重用。
影视剧中的肃顺形象(项堃饰)。来源/电影《垂帘听政》截图
慈禧痛恨肃顺的一大理由是传说他要咸丰帝杀死慈禧,防止慈禧专权。这一点上,不少野史作者倒是异口同声,认为这是皇上自己的主意。许指严《十叶野闻》说,咸丰帝曾向肃顺表示,懿贵妃为人“佻巧奸诈”,以后必将以母后的名义揽权自专,破坏祖训,故而与肃顺秘密商量除去懿贵妃。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也说,咸丰帝因对懿贵妃颇为不满,“乃拟致之死,尝谓肃曰:‘朕不日将效汉武帝之于钩弋夫人故事,卿谓何如?’肃禁齘,不敢置一词”。可见,这些野史作者最多敢说肃顺诱导咸丰帝享乐,却不敢说肃顺替皇帝做出决断,因为这实在太脱离清代政治常识了。照这样写下去,肃顺为什么还会输,完全说不通。
清代建立了空前的君主专制体制,即使是肃顺这样的远支,也不过是皇帝的家奴。肃顺在当时因专横跋扈,常被人比附为曹操,但须知曹操的事业是他自己募兵打下来的,连天子也为其挟制。而肃顺的权力则完全来自咸丰帝。咸丰帝十九岁登基,还没到考虑身后事的年纪。刚登基的咸丰帝看到杀伐果断的肃顺,非常信任。他不会想到,十一年后,自己就要死在肃顺前面。肃顺得罪的人多,已经是朝中孤臣,除皇权外再无依靠。而咸丰帝身体衰弱后,更加依赖肃顺去压制懿贵妃和恭亲王奕訢。咸丰帝的防范之举,就是设计了顾命八大臣体制,将中枢权力一分为八,肃顺仅得其一。结果破坏了权力平衡,最终导致大权落入慈禧手中,咸丰帝自己也落得个荒淫致死的民间恶评。晚清没有活力的极端专制,导致必然的腐败无能,不断的丧权辱国,从咸丰皇帝已是大清崩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