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头像

中国外贸举步维艰:活下去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中国论坛)

作者: admin ⌂ @, 发表于: 星期一, 三月 06, 2023, 21:06 (629天前)

中国外贸举步维艰:活下去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01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而且,这种情形是七大港口的普遍情形。
  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有说产业转移的、有说彻底脱钩的,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太多因素的合力,情况不乐观,但也没有像很多人那么悲观。
  02
  先说说船公司和集装箱的问题吧,除了订单真不给力,这里面的供需显然失衡了。

  老外都说中国是基建狂魔,这其中有一种基建就叫造船,过去这三年,中国造船厂的订单拿到手软,现在全世界30个造船厂握有订单,其中中国有18家,而且那个订单量两三年根本干不完。
  有订单那就玩命干,中国每年的新造船总吨位都在3800多万吨,韩国在后面也使劲追,这么一来,三年时间,全球商船的总吨位增加了12%。
  造大船还是比较费劲的,造集装箱就容易多了。2020年,航运价格大涨,当时的矛盾是,有货但是集装箱不足。
  于是商务部12月就发了个文,鼓励制造集装箱。
  然后就直接井喷了。
  
  2020年,中国产集装箱9867万立方米,发文之后增加到23058万立方米,增长2.3倍,去年产量下来点,也达到14758万立方米。
  这是个啥概念呢?
  中国在这个领域基本是垄断的,占世界总产量的96%,这三年总共造了47683万立方米,折算成标准集装箱大概是1900万个,比疫情前的全球总量增加了50%。
  这个增量是很恐怖的,其实2022年中全球就有600万闲置箱,如果集装箱的增速小一点,现在的观感也不会那么刺激。
  但这解释不了,订单去哪了呢?
  03
  原因很多。
  比如大国博弈,美国执意要制造业回流,迁出的厂子确实也有,日资走了不少,韩国也是,三星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国造的,厂子走了,很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很多美国企业的国内供应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海外建厂,不然就没有订单。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订单就没了。
  再比如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封控,这种特殊情况企业肯定得支持,供应链受影响、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订单就没法做了,但海外客户还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厂、找东南亚的工厂,出现了供应链的转移。
  说起来越南也是80年代开始搞改革的,政经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来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发是啥时候开始的?
  2018年之后抬头,2020年之后大发展,也就是说是趁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趁着疫情起飞的。
  再后来海运价格大涨,欧洲客户发现,在欧洲找个洼地搞生产,算上物流之类的总成本也还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欧洲厂子了,比如波兰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
  但还有一些订单没了,那就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说吧。
  有个厂从美国拿了个订单,有一部分东西他也得找供应商生产,于是跟供应商谈好货物要求、价格、时间等等,就等着拿货了。
  眼瞅着交货时间临近,他得催进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产,催急了,乙方开始大骂甲方:“汉奸!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拿美国的订单?为什么给美国人做东西?”
  而且不是骂一次,天天骂,乙方把甲方都骂抑郁了,这订单也就没法整了。
  只能说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但贸易额创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主因,即便它们起作用也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断崖式的改变。
  那主因是啥呢?很简单,金主出状况了。
  金主是谁呢?欧洲和美国。别急着喷,这么说是有数据证明的。
  2022年,全世界GDP排前10的国家是这些:
  这些国家的GDP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67%,除了中国、印度(专题)基本都是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GDP大部分还是靠消费拉动的,基本都在65%以上,高的像美国超过了80%。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能挣钱也能花钱,大多数人不仅月光而且寅吃卯粮,消费额占据了全世界50%以上。
  其实可以大方的承认,中国制造以前能挣钱,就是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低成本制造然后卖给这些欧美人。
  欧美人要不买单,咱们外贸自然就难了。
  现在的欧美人,比以前难不少。为啥呢?
  生活成本大涨,大家都忙着抗通胀。
  
  电费是最直接的,像北京电价5毛左右,一般家庭一个月一两百,基本可以忽略的一笔开支,在欧洲,以前一度电0.2欧,现在0.5欧,想象下,如果住在北京一个月电费1500块,那很多人真用不起。
  欧洲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大富翁,于是老百姓都在方设法节省用电,随手关灯自不用提,连波峰波谷电价的那点差别都要仔细计算,有的人在凌晨四点使用烤箱和洗衣机,因为这些家电功率大,这时的电价最便宜。
  再比如买个电动车,虽然有里程焦虑但是充电不贵啊,在欧洲可不是这样,德国特斯拉去年调价后,车主一算,百公司的能源成本和日本(专题)的汽油车差不多了。
  开油车的更惨,用车成本也上涨了50%。
  能源涨价,粮食涨价,欧洲的CPI居高不下,6%就算不错了,8%是均值,个别国家10%,通常来说,3%以下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欧洲人现在也在对高物价犯愁。
  会是啥结果呢?
  人性告诉我们,答案都是类似的:保住必须消费品,比如基本的吃喝住行,大力缩减可选消费品,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
  所以,总需求是萎缩的,那咱们的订单能多吗?
  05
  欧洲通胀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俄乌战争,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价格蹭蹭就上去了。
  那咋控制通胀呢?这得看看美国。
  美国通胀也很厉害,6%以上常态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加息。
  美国进入加息通道有些日子了,现在存款利率5.5%,但通胀还是控制不住,加息还没结束,利率破6也正常。
  所以现在美国普通老百姓也在抗通胀,每天算账,美联储一调查,发现35%的人为财务状况焦虑。
  美国一加息,很多国家本币贬值太快,只好跟着加息,更加恶化了一部分人的财务,比如房奴。
  猫哥亲人在欧洲贷款买房,当时的贷款利率1.65%,一个月还1500欧觉得轻轻松松,但一看周围很多国家都推出零利率了,就想多薅点羊毛于是选择了浮动利率,结果呢,现在利率4%,每月还贷额从1500欧变成了3600欧,一个月凭空多了15000块人民币(专题)的支出,对哪国的老百姓都不轻松。
  全球同此凉热。大家都在为基本生活支出更多,而收入端没有好转,需求不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自然也难点。
  美国加息还出现了一些以前没见过的奇幻事件。
  最近不少中国小老板在为信用证发愁,咋回事呢?
  有些客户给订单,但是他开不出信用证,这交易就没法干了。
  客户为啥开不出信用证呢?因为他的国家美元不足,不足以支付。
  这些国家为啥没美元了呢?因为美国加息,美元都跑美国了……
  今年这种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多,很多老板都会为此烦恼,因为美国的加息周期还没结束。
  06
  那国内的制造商咋办呢?
  指望短期内贸易状况恢复原状有点难,因为在这个交易里我们不是有决策权的一方,只能等待美国加息结束,等待他们抗通胀结束,恢复消费的热情和能力,这就是现实。
  好消息是,现在欧美的订单少了,但亚非拉跑来询价的可不少,这也是个机会。
  产业链的迁移是个问题,低端不可避免,因为我们也不需要,但要说大规模的产业链迁移也有点悲观,毕竟中国全产业链是经历过测试的,越南缺少我们的规模,欧洲缺少我们的效率,最关键的是因为人不一样。
  中国老百姓跟中国卖的最好的车——五菱神车有点类似,能拉客能载货,能上山能下河、能下乡能进城,能跑高速,也敢越野,总之就是“耐操性”极强,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怕卷、接受卷、主动卷,你得相信,即便现在竞争力下降了,过不了多久,这帮人还能折腾出新东西来。
  至于当下,借用《芙蓉镇》的台词那就是:活下去,像个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244次阅读

完整帖子:

 主题RSS Feed

帖子总数: 9905; 主题总数: 7724;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1897 (1注册用户; 1896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4, 23:49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