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贫富的千古梦,最后都成了一起穷 (中国论坛)
均贫富的千古梦,最后都成了一起穷
亮哥
“均贫富”历来是很吸引人的口号。
反抗者会用这个口号。比如,唐末的农民起义军领导人黄巢曾自封“天补均平大将军”,宋朝初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直接提出“均贫富”的主张,北宋末方腊起义时的口号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南宋的钟相也以“等贵贱,均贫富”作为斗争纲领,后来的李自成、太平天国也有类似的主张。东汉末年的张角(黄巾起义)、张鲁(五斗米道)也曾痛斥贫富不均。
甚至统治阶层也对这个主张抱有热情。
具体到政策上,北魏、隋朝、唐朝(前期)都实行过均田制。具体办法是:百姓到了一定的年龄(北魏是十五岁。隋朝为十八岁),收到国家的一份土地,但是要负担赋税、劳役、兵役等。到了一定年龄(隋朝为六十岁),就把土地退回国家,也不再服劳役。
但可惜,均贫富从来没有实现过。且不说实行这种均田的背景是经历了战乱,人民大量死亡,导致人口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大量空地。
另外,即使名为“均田”,田也并不均。从北魏到唐朝,都有所谓的“宽乡”和“窄乡”。“宽乡”人少地多,“窄乡”自然就是人多地少。
那些主张均贫富的反抗者们,在得势后,丝毫不会忘记捞取特权、不会忘记享受,也丝毫不会减少对百姓的剥夺。这方面的例子,可以看看太平天国。
WeChat Image_20210819125848.jpg
在物质财富很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阶层之间并不平等的古代社会,人们有这种“均贫富”的观念,多半是出于求生的本能。
统治者当然是从统治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一起穷没关系,但是贫富不均,老百姓就有怨言。《管子》认为,百姓太富了,就不好指使了;太穷的人呢,就不会畏惧刑罚、铤而走险;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富的不要太富,穷的也不要太穷。商鞅的看法就更进一步,他说,“统治者治国,就是要能让富有的人变穷,贫穷的人变富”,这样前者才会知道畏惧,后者才知道感恩。
不说历史上的事了,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怎么样才能所有的人都变得更富有?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两个地方:A地方,对人民可以从事什么生产活动进行严格限制,而且每天都进行再分配,今天谁的财富多了,就分给财富少的人,而且对民间救助进行严格限制;B地方呢,不干涉人民从事的商业活动,也不进行再分配,民众有富有贫,但是可以进行民间慈善和互助。
如果在这两个地方之间进行选择,你会选择哪个?
WeChat Image_20210819125918.jpg
我本人,至今仍是一个穷人,但是我不愿意分别人的财产,也不愿意被迫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别人。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在B地方生活。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中国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的举措了,那就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今天,在市场经济发展三十多年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比过去更加富有了。
但是,不可否认,在绝对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仍然有相对贫穷的人。而且,我认为,这种情况会一直存在下去。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超出了人类的能力。再好的政府,也实现不了这个目标。
完整帖子:
- 托马斯: 始于均富,终于均贫 - Times, 2021-08-19, 21:47
- 均贫富的千古梦,最后都成了一起穷 - 亮哥, 2021-08-20, 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