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新土改:绕个大湾又回到原地 (中国论坛)
岩华著《现代经济学与三农危机》第八章,世界各国土地改革案例
第120篇:乌克兰新土改:绕个大湾又回原地
岩华观点:2020年10月,乌克兰开始实施《农地交易修正案》,再度允许农地市场化买卖或抵押,开始新一轮土地改革。该国“土地交易”已停滞了20年,现在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广受国际关注。
1991年开始,随着苏联解体东欧革命,乌克兰与东欧国家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集体经济体,开始了全面“土地改革”。东欧国家把这称为“土地返还”,即把社会主义革命前没收的地主资本家的土地房产,返还给原主人;解散效率低下的苏联式官权结构的“集体农庄”,把土地无偿分给每家农民。其他东欧国家土地改革迅速完成,并取得成功。特别是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等传统农业大国,迅速形成类似西欧及农业发达国家的大规模、机械化、高科技私营农场,其农产品不仅自给还大量出口。
1996年,乌克兰政府批准《出售和购买土地》法案,允许包括外国人在内自由买卖抵押和继承农用土地。乌克兰拥有6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国土,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土地大国,其中三分之二是世界上最肥沃黑土地。这吸引了来自美欧及全世界的农业投资,农业获得爆发性增长,2001年前,乌克兰的小麦等粮食作物出口,一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极左势力反扑,乌克兰土改倒退
2001年,乌克兰政府忽然宣布停止农村土地交易,理由是“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则,没有进行土地登记,土地买卖市场混乱”。这引起农民和外资的强烈担忧和不满,乌克兰当局当时只是宣布农业用地的买卖和抵押(仍允许农地继承)“暂停一年”,直到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再开放。但是,此后乌克兰一再续延十多次暂停令,使乌克兰农业发展逐渐窒息……
1917年十月革命前,乌克兰曾是东欧大粮仓,拥有世界上最多黑土地。但随后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和斯大林式政治斗争,导致乌克兰饿死了数百万人,成为人类历史上著名悲剧。自2001年暂停“农地买卖”后,乌克兰农业似乎又回到过去年代:很多农户不愿或不会种地,使大量土地荒废;另外需要扩大再生产的专业农场,因无法购买土地,也不能抵押贷款,被束缚困在小块土地上亏损或破产。乌克兰整体农业每况愈下,农产品出口锐减,其小麦出口世界第一地位,被2002年开放土地交易的俄罗斯,取而代之。十几年来,乌克兰外汇减少、债务爆增,请求国际货币基金(IMF)援助。但IMF援助为条件是,基辅必须推行土地改革,增加出口创汇。但乌克兰左派仍以“跨国公司低价从乌民众手中大举拿地,恐引发混乱”为借口,一拖再拖。
粮食短缺、外汇减少:惊醒乌克兰
直到2019年,乌克兰土地荒废、粮食短缺,农业生产每况愈下,新总统泽连斯基力排众议,推出法案允许土地市场化流转。11月13日在一片混乱和抗议声中,乌克兰最高达拉(议会)一读通过《关于农业土地流转若干法令的修正案》,解冻国内土地交易市场,并向外国人开放。新土改法规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开放国内土地市场,允许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农业用地进入市场流转,乌国内公民、社团、法人代表均可自由购置土地。外国公民和企业2024年之后才能购买乌克兰土地,但目前已在乌克兰租赁土地并从事经营的外国企业从2020年10月1日起与乌克兰企业享有同等的土地购买权。
新土改法由泽连斯基的“人民公仆”党一手主导通过。240票赞成票中,该党票数占到了227票。当天早晨,泽连斯基本人亲自来到议会,游说议员们为法案投赞成票。由于其它议会党派的竭力反对,投票表决现场一度陷入混乱。反对者们高呼“耻辱”,“祖国党”和“反对派平台-生活”党议员们冲向主席台,试图阻止法案的最终通过。
议会大楼外也是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乌克兰农场主和农民代表们在楼外举行抗议集会,他们还专门抬来了一口装有死猪的棺材,以此反对农业土地的自由买卖。新法案通过之后,乌克兰前美女总理、“祖国党”主席季莫申科发布声明称,鉴于泽连斯基“越过了红线”,“祖国党”正式转入反对党阵营,从此与泽连斯基当局和执政党“人民公仆”一刀两断、分庭抗礼。
泽连斯基利用“人民公仆”党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这一优势,力排众议推动了新土改法的通过。此举无疑将会吸引大量外商投资,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世界银行2017年预测,土地市场的松绑可使乌克兰年度GDP增长1.5个百分点。但乌克兰反对派认为:大量土地被国内寡头和跨国公司购买后持有,乌克兰将面临丧失政治和经济自主权之虞,国内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被拉大。
乌克兰反对派缺乏经济学常识
其实,乌克兰反对派的观点“保守短视”,缺乏经济学常识。从短期看土地对外国人开放,可吸引大量资金和先进科技,促进乌克兰农业迅速发展。从长远来看,外国公司无法与本地农民和企业竞争,土地最终还是掌握在当地人手里。这是经过世界历史验证的经济规律。
这就象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习仲勋在广东为吸引外来投资,也曾给予外商税费减免等特别优惠政策。这使外商携带人才、资金和先进技术,直接带动中国出口制造业蓬勃发展。后来,中国本土企业掌握了这些优势,并利用地利人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逐渐取代外资企业——这也就是中国现状:本土私营企业最终占据了出口制造业的绝对优势,外资逐渐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