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北约:成败系于美国对华关系 (中国论坛)
亚洲北约:成败系于美国对华关系
美国《1945》网站(19FortyFive)发表特约编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研究员布罗克(Douglas Bulloch)的文章说,东欧国家匆忙加入北约的原因是,北约使“强硬”成为“硬实力”。于是难怪当人们谈论以亚洲新的防务安排来控制中共国的崛起时,北约就是他们所有人追求的榜样,或精心组建所谓亚洲的北约。
然而,将冷战堡垒转移到印度洋-太平洋复杂和发展中的政治格局时,面临的困难是如何使这只鞋合脚。北约不仅仅是一个国际组织,它更是一个指挥结构,各从属成员在整个作战计划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许多成员甚至不具有全方位的防御能力,但是为北约做出了特定的贡献,如挪威的潜艇和德国的机动反坦克武器等。
北约也被神话为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防御机制。但除了假定苏联入侵之外,情况并非如此。然而,鉴于该组织的威望及其狭隘的防御重点,确实是培训和分享防卫技术和作战能力的有用平台。北约还在危急情况下,为其成员提供了常设联盟的明显战略利益。但一旦它具有政治一致性和共同前景,将7国集团的6个成员结合起来,构成“西方”的主力军,情况就不再如此了。事实上,北约在今天更多地被说成是美国参与海外行动的象征——是坚持其承诺还是威胁退群。
当然,北约仍然被视为有效的集体防御模式,并被描绘为应对亚洲新出现威胁的适当例子,所以对“亚洲北约”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北约是在毁灭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坚定的、在战场上赢得信任的盟友组成。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反对侵略和扩张主义颠覆势力。而这些条件都不适用于亚洲。
美、日、印、澳组“亚洲北约”雏形
中国日渐被认定为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也是对亚洲一些国家的威胁。但这些国家中,许多国家的防务合作经验有限,有在相互竞争的大国之间保持平衡的历史,但多不成功。历史上他们只是在受制的情况下,才在地缘政治竞争中选边站。
川普总统大幅增强了亚太地区美国海军的军力,深化了与日本的联盟,改善了与印度的关系,形成了共同安全范围。同时澳大利亚也调整战略定位,不再与中国通融。川普和和国务卿庞佩奥也更清楚地指明,“印度洋-太平洋”是旨在应对中国政治、经济扩张的战略概念。
美国大选以来,人们强烈怀疑拜登的对中国外交政策不会那么强硬。这使亚洲国家再次对美国的承诺没有把握。拜登团队最近的声明避免提及美、日、印、澳“四国集团”,或“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等被一些人认为是敌视中共的说法。在亚洲,改变说法本身就被视为缓和的迹象,尤其在美国百事缠身的时候。
对于一个最终可能成为亚洲北约的组织,人们显然乐见其成。但如果美国本身不能就中共国到底是“竞争对手”还是“敌手”这样难解的问题做出决断,事情就变味了。如果亚太地区国家认为美国会走开,那就没人愿意当出头鸟了。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