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直排显示

铁原阻击战:铁与血背后的真实 (中国论坛)

作者: 长岛风, 发表于: 星期一, 十月 26, 2020, 23:21 (1491天前)

铁原阻击战:铁与血背后的真实

送交者: 长岛风

在上个世纪早期的抗美援朝宣传中,志愿军最为突出的战绩就是上甘岭,以至于给人的一个错觉就是朝鲜战争打了三年,最后在一个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海拔不足600米、军事上称为“连级阵地”的小山包上决定了胜负,决战的结果是美帝不得不接受停战协议,一举奠定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人智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怀疑:上甘岭一个小山头的胜利对于双方几百万人参加的战争来说是决定性的吗?甚至中国官史界的一些人也开始感觉,双方投入数百万军队的一场战争,仅靠一个上甘岭胜利作为支撑点难免显得苍白无力。本世纪后,中国官方在修订的《抗美援朝》战史时,开始寻找一些其它战役作为胜利的支撑点,但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役不少,但可以拿出来当胜利宣传的却是不多,不得已铁原阻击战中第63军如何英勇顽强,牺牲如何惨烈也变成了胜利的战绩,并且将该战的意义扩大到与扭转朝鲜战争的局势有着密切联系。

几年前,有个叫萨苏的日本人,用爱国小战狼们最喜爱的牛逼哄哄春秋笔法写了一篇《铁在烧》,弘扬了志愿军在铁原痛打美帝的正能量,一时间“铁原阻击战”突然成了网络流传甚广的炒作。为了突出此战的意义,有人不惜凭空捏造”美国远东总司令李奇微上将因铁原战败受到抨击”的故事,夸张地把铁原阻击战与上甘岭的意义相提并论,别说那些连铁原都弄不清楚在哪的人,就连洞察世界大局头脑清醒的州官放火和军神刀锋这样高水平的网友在提及63军的时候,都被忽悠的翘起大拇指头,赞扬第63军铁原阻击战的顽强精神,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的同时还捎带着歼灭联军2万人,似乎没有第63军这场伟大的铁原阻击战,美国就会越过鸭绿江,中华民族就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萨苏的小说激发了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的创作灵感,于是投资拍摄的5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铁在烧——志愿军第63军铁原战记》,一时间,网络关于铁原之战的文章如潮水一般,众口一词,数说着志愿军的神勇和美帝的狼狈,完全忘记这场铁原阻击战是第五次战役全军失利大背景下的一个插曲。

铁原,位于朝鲜半岛中部三八线以北40余公里,战前属于朝鲜,官田里的劳动党舍曾是朝鲜劳动党总部的所在地,是类似中国延安的一块朝鲜革命圣地。因为地势相对平缓,连接南北朝鲜重要的京元铁路(汉城—元山)在此处交接,是朝鲜中部最重要的交通和通信枢纽,也多次曾是中朝军队向三八线以南发起进攻的军队集结地和后方补给基地。铁原的东面25公里处有个城镇叫做金化,在两座城市的北面有个城镇叫平康,三个城镇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联军称这个地区为“铁三角”。第五次战役前,整个铁三角还属于北朝鲜,这也就是为什么志愿军能够在铁三角地区集结部队,囤积物资,召开高级作战会议(发起第五次战役的的会议就在金化上甘岭召开),为第五次战役做准备。金化以北3公里的山区有个山峰,标高395米,中方称之为上甘岭,后来的上甘岭战斗也是在这里进行的。

图1.铁三角: 铁原—金化—平康

第五次战役失利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被迫全线大踏步后撤,原属于北朝鲜境内沿着临津江和三八线的几个重要边境战略要地(涟川、华川、杨口、麟蹄、杆城、昭阳江、临津江)统统丢失。但是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认为:铁三角地区是中朝屡次发起攻击的兵站基地与战略交通枢纽,只要中朝仍然控制着铁三角地区,总有一天时机成熟会卷土重来。虽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已经明确规定联军的反击必须止于堪萨斯线(主防御线),但为堪萨斯线建立一条前哨预警线却是第八集团军司令的职责范围,为此,范佛里特要求中部联军由堪萨斯线继续向北前出25—30公里,夺取铁三角底边上的两个支点—铁原和金化,控制这根“中朝战略力量的中枢神经”,确保堪萨斯线的安全。联军总部的参谋们将此次行动命名“打桩机行动”(Operation Piledriver),发起的时间预定为1951年6月1日,担任对铁原攻击的是美步兵3师,沿汉滩川河谷向铁原攻击前进,骑兵1师的两个团(骑5和骑7)沿33号公路攻击,负责清扫铁原西南并迂回包抄;25公里以东是“打桩机行动” 的另一路,由美步兵25师主攻金化,美步兵第7师侧翼迂回包抄,计划两星期之内完成夺取铁三角底边两个支点城市的军事行动。

再说志愿军的第63军

志愿军第63军属于第19兵团,原是华北野战军的3纵,新保安战役后补充了大量的原傅匪作义35军的老兵。北平解放后原35军主力267师(亦称暂17师,后独立90师)全部编入63军,战斗力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1972年该军出了个持枪杀人的副军长,全国通缉,这是后话。1951年初第63军在山东邹县地区集结,更新了全部的苏式装备和重武器,整编换装以后的第63军辖187、188、189三个步兵师,每个步兵师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团,军直属炮兵团,教导团,工兵团,补充团、警卫营,通讯营,火箭炮营。。共5万2千余人。第63军到达朝鲜后立刻随第19兵团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具体任务是突破临津江,由西向东迂回包抄议政府(朝鲜地名),切断堪萨斯线联军守军的退路,配合正面主攻聚歼守军。但是第63军出师不利,一过江就遭到英军格洛斯特营700余人在雪马里附近一座高地的顽强阻击。英军一反敦刻尔克的常态,竟然死战不退,整整拖了第63军长达50多个小时的时间,致使堪萨斯线的联军得以安全撤退。在第五次战役中,相对于第19兵团的其他两个军(被炮击三天),第63军的损失不是最大的,编制也是相对完整的,尤其在志愿军司令部安排的后撤中提前抢跑(提前撤退),丢下左翼的第60军不管,一路小跑跑过三八线。这时,反击的联军已经越过临津江,夺取了第65军防守的三八线以北重镇—涟川,彭德怀误判联军势必向北全面反击,于是抓住了第63军和第65军的194师,即便拼光这四个师也得保住铁原,以便其他部队向三八线以北撤退。其实,彭德怀并不知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已经把联军的反击计划严格限制在堪萨斯线,就在铁原对第63军下了死命令,没有命令不许后退,毫不客气地采取了丢卒保车的策略。

中国官方修订的《抗美援朝》战史极力渲染铁原阻击战中第63军如何英勇顽强,牺牲如何惨烈,现摘抄一段的煽情描述以飨读者:13天,13天的血雨,13天的腥风,在这13天的昼夜拼杀中,志愿军用血肉之躯阻敌,赢得了重新组织起有效的防线的机会;在这13天的昼夜拼杀中,李奇微使尽了全力,再也攻不动了;6月10日以后,战斗的厮杀声才暂时在铁原停歇。最终北进之敌被阻止于汶山、高浪浦里、三串里、铁原、金化、杨口一线,志愿军得以重新部署防御体系。这段描述故意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东西:1)天气原因。正如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在51年5月底至6月初那一时段,因为铁原附近连日普降暴雨,双方没有大的战斗; 2)联军的反击的终极线就是堪萨斯线,也就是中国军史中描述的北进之敌被阻止于“汶山、高浪浦里、三串里、铁原、金化、杨口一线”。其实联军在夺取铁原和金化后又夺取了铁三角的顶点平康,但又因战术原因主动撤出,志愿军的第26军几天后又重新回到空城(参见第26集团军军史中胜利保卫平康的部分),为北朝鲜保住了平康这一血脉。联军在打桩机行动中取得了战术胜利,唯一未能完成战术目标的是亥安盆地西北的伤心岭(朝军守卫),一年后在山地争夺战中获得,这与本文已经没有关系了。

自古以来,打官司还要听两边的说法,一面之辞可信度是不高的。其实了解一段真实战史也是如此,不能只听单一方面的说法。既然志愿军有个铁在燃烧的“铁原阻击战”,那么做为对手的联合国军也必定有个相应的“铁原被阻击的战斗”,如果这场战斗意义非凡,联军战史是不可能不予记载的。带着这个问题本人查阅了手头几本常翻的联军战史 (总有人故意找麻烦说没有索引,故将索引列在文后),但是关于铁原阻击战时间地点吻合的战例都是一概的轻描淡写,不但不如与北朝鲜军的”伤心岭“战斗的详细,甚至连”三角山”(即上甘岭)这类小型山地战的详细程度也不如,所以只能根据手头上几本联军战史、志愿军的战史、美军在铁原阻击战期间的伤亡数字、以及本人对铁原一战的理解说一说。

如前所述,联军的战史非常简单:联军5月28日渡过临津江攻占堪萨斯线后,立即开始为攻击铁原做计划。1951年5月28日,暴雨,当天美3师65团与骑1师7团各战死1人。5月29日,暴雨,骑1师与美3师的步兵、坦克兵、炮兵通过泥泞的道路上向出发阵地运动,虽然痛苦不堪,但当日运动中并无激烈战斗,美3师15团阵亡1人,骑1师5团阵亡5人。5月30日,暴雨,骑1师5团阵亡5人,美3师零阵亡。5月31日,暴雨,骑1师5团阵亡8人,骑8团阵亡1人,美3师7团阵亡3人。6月1日,天气虽然转晴,但由于道路泥泞,桥梁冲垮,补给困难,美军不得不将计划中的攻击行动推迟到6月3日,当天骑1师5团阵亡3人,美3师零阵亡。6月2日,天气晴朗,骑1师师部阵亡1人,美3师7团阵亡5人,师部卫生营阵亡1人。6月3日,暴雨,联军五个团(骑5、骑7、步7、步15、步65团)分两路向铁原发起攻击,最让美军感到头疼的不是是志愿军的顽强抵抗,而是志愿军沿路埋设的大量木制地雷,美军的伤亡很多是来自地雷的伤害。当日骑1师5团阵亡5人,骑7团阵亡5人,担任主攻方向前卫的美3师65团阵亡15人,迂回攻击的7团阵亡8人。6月4日,暴雨。双方仍在激烈战斗中,当日,美军以骑1师5团阵亡4人,骑7团5人,担任主攻的美3师65团阵亡27人,15团阵亡1人为代价,突破第63军的一线阵地。 6月5日,暴雨,美3师攻占第63军一线阵地,当日骑1师5团阵亡5人,美3师65团阵亡6人,7团阵亡1人,15团阵亡1人,附属美3师第10战斗工兵营阵亡1人。6月6日,天气转晴,骑1师5团阵亡7人,骑7团阵亡4人,美3师65团阵亡2人,7团阵亡3人。 6月7日,晴朗,美3师做出调整,65团换下,15团担任主攻。当日,骑1师5团阵亡5人,美3师7团阵亡6人,15团阵亡7人。6月8日,根据美军炮兵观察机报告,志愿军开始放弃有组织的抵抗,以营级规模为组(800-1000人),向北撤退。当日骑1师7团阵亡2人,美3师7团阵亡4人。6月9日,战斗接近尾声,当日骑1师7团阵亡2人,骑8团阵亡1人,美3师15团阵亡1人。6月10日,战斗基本结束,当日骑1师7团阵亡1人,美3师7团阵亡1人。6月11日, 联军美3师15团以及附属菲律宾营进入铁原城。根据中国军史,第63军与附属的第65军194师铁原阻击战13天,歼敌2万人,但对照美军战史,实际上美军在这13天里,轮流参战只有五个团(骑5、骑7、步7、步15、步65),总共阵亡165人(包括第65团阵亡的波多黎各士兵)。由于攻击铁原没有韩军参加,所以韩军在铁原一战中无伤亡,如果算上美军中的KATUSA,按照20%的比例估算,KATUSA的阵亡应该是32人。再算上附属美3师的菲律宾营和其他附属单位(四个炮营),阵亡总数不应超过250人。按照伤亡3:1的国际惯例,负伤人数按照阵亡推算,联军攻击铁原13天,所有伤亡不超过1000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军战史学家们在列数朝鲜战争血战时,鲜有提及这场战斗。第63军自称在铁原阻击战中共歼敌2万(也有歼敌1.5万人的说法),与美军军史统计数字有着巨大的差别。

图2. 骑7团向铁原向铁原攻击前进

中国军史虽然在一些地方与美军军史有吻合之处,例如第63军的战前部署,主力第187师沿京元铁路(即33号公路)西侧部署,第189师则在京元铁路东侧至汉滩川河谷之间展开,188师为预备队,第65军194师负责187师的右翼,担任处女峰至塑宁一线的防御。再例如,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指示,第63军于6月5日转入二线阵地,进行机动防御作战,继续阻敌进攻。至6月10日,第63军胜利完成了任务。但是,中国军史却 1)将联军占领铁原和金化后的收兵归于阻击的成功(李奇微攻不动了);2)夸大了联军的攻击力量(五个团被说成四个师5万余人—美军在朝鲜一共七个师);3)美军打桩机行动的时间是从6月3日—6月0日,而中国军史却将美军发起攻击的时间从6月3日人为地提前到5月29日,制造出一个铁血13天的时间跨度;4)真正的阻击战斗只有6月3日与6月4日两天,使用了“机动防御”几个字掩盖了步步后退的事实;5)鲜有提及的瓢泼大雨为第63军赢得了时间。唯一提到铁原阻击战暴雨影响的只有原志愿军第63军189师师长蔡长元的日记,当时他的第189师在前线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已经缩编成5个营,而天降暴雨导致山洪爆发淹没了该师在山坡反斜面底部挖掘的屯兵坑道和人员隐蔽部,气得蔡师长大骂气象水文部门是王八蛋。蔡师长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洪水淹没坑道后对该师的影响,但却透露了一个真相:189师入朝时为14000人,6月3日晚第189师仍剩余5个营(4500余人),但经过4日的暴雨,仅剩余2800人,也就是说1700余人死于洪水淹没坑道和掩蔽部,下属一位562团副团长淹死,于是部队不得不放弃一线阵地后撤,换上预备队第188师。

图3. 联军士兵在暴雨中休息

第63军的铁原之战说白了是一场军事上的“迟滞作战“,尽量拖延对方的行动,这与一个月前该军自己在临津江边被英军格洛斯特营迟滞了50多个小时是同样性质的。这种作战的结果就是损失极大,做为挨打的一方,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不可能是很大。相对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重要战斗(战役),这场战斗的损失(170人左右)排不进损失最大的前20场。第63军之所以能够迟滞美军13天,关键在于战斗期间的天气因素。然而,第63军在铁原之战中的损失有多大呢?遗憾的是竟然无案可查!我国的军史档案从来没有像美国把每天每个单位每个人的损失清楚地记录在案,而是采用了闪烁其词语焉不详的办法。第63军老兵油子多,第五次战役失利后,撤退时动作又快,主力并未受到太大损失。但铁原战后,仅剩余不足3000人,甚至连军长傅崇碧都负了伤,可以说是元气大伤。根据彭德怀战后给予傅崇碧补充2万人的应允,第63军不可逆的损失(阵亡+重伤致残)应该不低于2万人——这并不包括配属作战的第65军194师和战前临时补充的第19兵团直属部队的损失。

写在后面的话。志愿军63军在铁三角的巨大损失是真实的,主要是美军的飞机大炮的重武器所造成,而63军的重武器缺失是致命伤--即使在美军一面倒的强大火力压制下,付出巨大牺牲,但63军仍以血肉之驱,顽强挡住了美军的前进,守住底线,功不可没。但公平地说63军对美军的杀伤,的确有限,某些单位和媒介:虚报战果。

1) 1951年5月26日,彭德怀以志愿军党委名义致电毛泽东谈目前前线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某些干部则产生严重的右倾情绪,不执行命令或违抗命令”,对战争长期性到厌倦,顾虑今后作战会更加困难,对战争能否取胜产生怀疑,某些干部甚至违抗命令,官兵关系不正常,破坏纪律现象相当严重。6月3日也就是联军发起攻击的第一天,毛泽东与金日成向斯大林提出请求,要求苏联政府向联军提出停火谈判。6月13日,斯大林终于批准毛泽东—金日成的停火谈判的要求。

2)战后第63军的残余向伊川撤退,路上碰巧看到第65军某部正在路边支起大锅煮饺子,心情恶劣的败兵们一怒之下踢翻了饺子锅,为此两军差点动了刀枪。

3)2014年3月28日,韩国政府向中国移交首批437具志愿军遗骸,这些遗骸的出土地点是韩国的琏川坡州铁原一带,正是当年第63军“迟滞作战“的战场,这些埋葬在地下的遗骸也许就是当年暴雨山洪淹没的坑道里的遇难者群体的一部分。

4)其实志愿军第26军在金化与美军第25师和第7师打了一场几乎一模一样的阻击战,只是26军比较老实,不愿意吹牛逼,不想把败仗吹成胜仗,所以金化阻击战变鲜为人知。

索引部分:
(1) I Corp Commd Rpt. Nar., May, 1951, IX Corp Commd Rpt. Nar. May, 1951: Weather Effection on Army Operations: Weather in the Korean Conflict Vol. II, Chapter XIV: Operation Piledriver.

(2) 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Ebb and Flow, November, 1950 - July, 1951. Billy C. Mossman,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Washington, DC., 1990

(3) Truce Tent and Fighting Front, Walter G. Hermes,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Washington DC, 1992gl 6park.com

  1005次阅读

写在后面:志愿军63军虚报上甘岭战果

作者: 长岛风, 发表于: 星期一, 十月 26, 2020, 23:25 (1491天前) @ 长岛风

写在后面的话:志愿军63军在铁三角(上甘岭)的巨大损失是真实的,主要是美军的飞机大炮的重武器所造成,而63军的重武器缺失是致命伤--即使在美军一面倒的强大火力压制下,付出巨大牺牲,但63军仍以血肉之驱,顽强挡住了美军的前进,守住底线,功不可没。但公平地说63军对美军的杀伤,的确有限,某些单位和媒介:虚报战果。

  372次阅读
帖子总数: 9907; 主题总数: 7726;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2103 (1注册用户; 2102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5, 16:01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