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军队为何总挨打?这些怪事告诉你 (史海钩沉)
晚清军队为何总挨打?这些怪事告诉你
影视剧里的晚清军队,经常用着大刀长矛。但晚清真实的军队,可没这么菜。看看庚子国难前,武卫军的火力配置:
武卫左军有德国克虏伯野炮、山炮等63门,弹药6500发,枪支一万余支;武卫右军有炮54门,弹药近4000发,枪支一万一千多支;武卫前军有炮68门,弹药180发,枪支两万三千多支,每人配发子弹超过200发。
北洋六镇练成后,步兵装备为进口五响带刀头毛瑟快步枪。炮兵每营下设三队,装备克虏伯7.5 厘米过山快炮18尊,5.7厘米过山快炮24尊,克虏伯快炮18尊。按清廷新军编制,每镇(师)有炮120尊。
这样的装备当时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是要讲战斗力,真是提不上桌面。遇见洋人,基本上是一触即溃。
当时西方人评论中国军队:“发枪时不专注一人,故多虚发之弹。”
这样乱打一气,除了消耗弹药,只打个热闹,跟平时训练完全一样。
清军这个毛病,像生理缺陷一样代代遗传。1917年张勋复辟,北洋反复辟的军队进攻张勋公馆,英国记者莫理循写下这样的战地新闻:
“所有的枪几乎都是朝天发射的。……大队士兵层层排列,用机关枪向张勋公馆方面发射成百万发子弹。两地距离约150码,可是中间隔着一道高30英尺、厚六英尺的皇宫城墙。一发子弹也没有打着城墙。”
莫理循讽刺:“建议中国军队恢复使用弓箭,这样可以少浪费不少钱”。
这样的军队,挨打的结局没有悬念。
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总兵力不到两万人,而中国军队人数是洋人的十倍,另有义和团三四十万人。战争开始到占领北京,只用了不足三个月时间。
用一句电视剧《亮剑》里的台词:就是几十万头猪,这么短的时间也抓不完。
怪事二:临战脱逃快
两军相逢勇者胜,临阵怯战是兵家大忌。战机稍纵即逝,优秀的将领能敏锐抓住战机,让战场形势有利于自己。无能的将领则往往坐失良机,白白葬送将士性命。
清军中,这样的将领特别多。仅甲午战争中逃跑的将领就有叶志超、龚照玙、方伯谦、卫汝成、赵怀业、黄仕林等人。
1894年,叶志超率军支援朝鲜,与日军厮杀后退守平壤,任主帅,兵力约两万人。
日军长途奔袭,依兵法不宜久战。冒险的天性使日军决定发动平壤战役。以少敌多,还要围城打攻坚战,日军指挥官战前并没有抱什么希望。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第五师团长野津道贯中将都准备战死平壤。
9月12日,日军以一万七千人的兵力包围平壤。
对阵双方综合来看,清军占优,日军相对劣势。清军是朝鲜邀请参战的,有道义上的气势,日军是侵略者;客场作战,清军以逸待劳,日军长途劳师;日军给养严重不足,军官只能喝粥,粮食和弹药只够两天。
9月15日日军发动总攻,战斗极为激烈。西南门击退东西两路日军进攻。北门失守,清军守将左宝贵牺牲。天降大雨,日军饥寒交迫,只要坚持两天,日军必定不战自退。
谁知道这时候主帅叶志超吓破了胆,跟手下说:咱先回避吧,日军占了朝鲜一定骄狂,等我们鼓足了劲再来削他们,一次性成功好不好。
逃跑的理由扯不扯?
统领马玉昆驳斥叶志超,“余带兵三十余年,经数百战,常以不得死所为恨,岂临敌退缩自贻罪戾哉?”
叶志超主动在各城门悬挂白旗,晚上率军逃跑。日军早有准备,布下口袋,专打逃兵。清军自相践踏,又遭到日军猛烈攻击,死伤无数。
叶志超狂奔五百里逃回国内。如果评选最没有血性的军人,叶志超排名前十妥妥的。
有这样的将领作表率,清军不打败仗天理不容。
怪事三:兵比土匪坏
晚清战事频繁,兵勇往往临时招募。抗击八国联军时,李秉衡在给清廷的绝笔书中总结河西务战斗失利原因,“兵皆新募,纪律毫无。”
这些兵勇战后又会被裁撤,“此等人平日在乡里本系无赖,”“不良者日入下流”,成为地方一害。
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之前,守城的官兵居然抢掠百姓,公开贩卖赃物。“官兵且较土匪尤烈也。”
陈泽霖部掳掠最过,八国联军还没进京,京城已经被席卷一空。烟土每斤仅售数百文,貂套一袭仅售银二两。
荣禄统帅的武卫中军“搜抢财物,奸掠妇女,强买强卖,强占民房,焚烧铺户,种种残虐,不堪枚举”。
这样与民为敌的军队怎么不打败仗!
怪事四:要塞像空摆
沿海炮台要塞是进入内陆的门户,是清政府的海防重点,一般配备的武器都比较先进,人员充足。可是却普遍存在炮台射程不够,大炮质量假冒伪劣,火药库设计隐患严重等等问题。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大沽炮台由四座子炮台组成,军火库都暴露在炮火威胁之下。
凌晨4点,联军炮火击中西北炮台军火库,官兵顿时成了炮灰。联军夺取西北炮台后调转大炮对准南炮台,只一炮,又把南炮台火药库炸飞。大沽沦陷,京津门户洞开,大清皇城立即陷入危险之中。
只要大沽要塞不丢,八国联军就甭想进北京城。重金打造的炮台丢的太过憋屈:被自己的炮弹炸飞。什么事!
怪事五:作假难更改
严复曾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甲午战争参战双方的主要将领都是严复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时的同学。从技术层面上分析失败原因,严复总结为一句话:“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举了一个北洋水师聘请德国军官帮助训练军队的例子。
“彼见吾军事多不可者,时请更张。各统领恶其害己也,群然噪而逐之。……夫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扯淡吧?请来的德国老师要求改变北洋军队陋习,竟然被下层军官集体赶走。
作假的风气在军营盛行。以这样的态度治军,其结果是“将不素讲,士不素练,器不素储”。
军事训练儿戏一般走形式,都是事先排练好的,像演戏一样。看起来有板有眼,真打起来完全散了架。
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过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选择性执行的实质。好端端的先进科技、管理到清朝就变了形,生生玩坏了现代化。
假得大张旗鼓,假得心安理得。严复悲叹,“嗟乎!外洋之物,其来中土而蔓延日广者,独鸦片一端耳。”
这样的军队与日本的虎狼之师作战,焉能不败?
一部晚清军队史,就是一部挨打受虐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话真没错。晚清军队装备并不落后,落后的是国家层面的战争动员体制、社会层面的军事资源调配机制、军人层面的信念斗志,总之问题在人,而不是物。
在《拟上皇帝书》中,严复这样描绘北洋海军的士气:“民生是群,不知何以可恋;士从是军,不识为谁而战。”
晚清军人像丢了魂的僵尸游荡在神州大地上,除了祸害老百姓,全程被洋鬼子吊打。
参考资料:关天培《筹海初集》、唐宏胜《清军与八国联军之役》、《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戚其章《甲午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