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代“种姓制”又恢复? (中国论坛)
中国新时代“种姓制”又恢复?
中国大陆小学9月份进入开学季。苏州一所学校因为设立“隔离墙”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而引发争议,有关方面的回应也未尽人意。
北京时间9月1日开始,苏州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立新小学因校舍被腾退,800多名学生将被整体安排到附近一所公办重点小学——苏州勤惜实验小学。勤惜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知名学校,也是当地一所重点公立小学。这所民办小学将暂时安置在勤惜小学的消息很快引发争议。
勤惜小学的家长们表示,这打破了该重点小学之前严格“按学区招生”的传统,这一行为是非学区的学生抢占了公立学校的资源。 有家长透露,勤惜小学一开始就严格划分了学区,只有房产证、户口本地址均在学区内,才能入读。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一掷千金买学区房就读勤惜小学;而立新小学作为民办小学的“意外”迁入,在家长们看来,打破了之前固有的界限。针对家长的抗议,负责这次事件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校园,但为了便于管理,会用铁栅栏等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进行“单独管理”,并给予独立的教学和活动空间。
中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一些民办学校临近开学季因各种原因被关停。此举,或许安抚了购买学区房的家长,但用铁栅栏等进行“隔离”的方式,又引起另外一部分家长的担忧:用“隔离”隔离将学生进行“区别对待”,会让这些农民工子女有“寄人篱下”之感,导致并激化两校学生互相歧视的心理,对所有孩子的精神健康发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样的担忧,应该说是有道理的。尽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过渡性的措施,会与家长持续沟通,进行合理安排。这个态度是可取的,不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消除双方的不平心理,将是一个并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一道“隔离门”,一个学校“两种制度”,真的不会客观上制造学生家长间的其实问题吗?
有分析认为,进行区别对待,这一行为本身就违反了中国一直提倡的教育公平原则;也有声音表示,谈教育公平,为什么别人花巨额买学区房,没有买学区房的也可以过来入读,这同样不公平。始作俑者是谁? 其实,这其中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勤惜小学家长的反应到底真的是为学习环境的要求,还是对自己买了学区房才能就读而愤愤不平?客观来讲,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在中国大多数人眼中,自带了一种属性,其中不乏被外界歧视或者另眼相看的目光;对农民工的歧视,进一步附着到他们子女身上。
当他们因种种原因迁入名校校园,出现校方设置“隔离”进行区别对待,这样的措施其实并不新鲜,是一种在意识形态中进行的自然区分,这是对阶层的一种防守,也是阶层未来会进一步固化的例证。
出现争议的声音后,有网友留言表示,“如果我是勤惜小学的家长,我不会小题大做,我会对自己的孩子说,没事的,多接触一些陌生人,多交流,说不定他们身上有你需要的东西,很有可能你还会交到一个朋友。这位网友的留言,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实中的可能性并不大。家长的心情都可以理解,都想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但是出于歧视其他阶层的话,就容易引起舆论的挞伐。甚至,这样的歧视与区别对待,会引发新时代种姓制的联想。
种姓是一种社会阶层制度,其特点是通过内婚制、继承的方式传承某一特定阶层的生活方式(通常包括职业、阶级、沟通交流习惯、禁忌等)。不同的宗教中基本都有种姓制度,其中最典型的是印度。种姓将印度社会的人们严格地划分成不同的组别,这一习俗从古时一直流传至今。随着城市化的推广等,印度种姓制度在经济活动上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不过被许多学者用来研究印度之外类似于种姓的社会分级系统。在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也存在有种姓制度。
东亚的朝鲜、日本等也存在过,包括中国。中国古代的种姓制度可以追溯到《周礼》。各个阶级间有不可僭越的礼法,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要严格遵守符合阶级地位的规范,贵族阶级与底层阶级也常被禁止通婚,他们的地位和职业世袭罔替,社会阶级固定,难以改变。到了汉朝时期,分封制度瓦解,随之而来的三公九卿制度建立,掌握社会主要权力的成了世袭罔替的门阀势力,底层则是部曲、农奴、奴婢等贱民阶级,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达到了顶峰。
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确立,社会阶级流动能力大大提高,种姓制度基本瓦解。在此之后,虽然堕民、部曲、丐户等贱民阶级和王公等贵族阶级仍然存在,而职业世袭罔替的情况也有很多,但已不是社会地位晋升的主流途径。 在元朝期间,忽必烈曾推行过一种四等人制,将人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阶级,制定了种姓制度的法律,元朝虽从未正式发表这一法律,但在一些具体政策当中,还是体现出国民因族属差别而受到不同待遇。
有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以及由其衍生的现代户口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与种姓制度具有相似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此前的种姓制已经逐渐消亡;但是,阶层间的流动,在中国呈现出越来越难、阶层越来越固化的现象。苏州这所学校设置铁栅栏进行“隔离”,便不失为一种具体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