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冲突的根源和中国的无奈 (中国论坛)
中印冲突的根源和中国的无奈
作者:bobzhou
对中国人来说,首先要认识一个现实的真正的印度。
这些年我们往往是低估了印度在政治和外交上对中国的巨大威胁,低估了印度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潜力,低估了印度在军事上进攻的巨大决心。
我们很多人都以为在过去20年里,全世界就数我们国家发展得很快。其实不然,还有一个国家也就是印度一直在紧追不舍,与我们不相上下;虽然目前印度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我们的1/5,但自2014年以来,印度的GDP增速就已经超过了我们。最为关键的是,在未来5-10年里,印度的GDP将会保持高增长,甚至可能会达到两位数的增长,而我们将很大可能继续在6%-7%之间徘徊,也就是说,在未来5-10年的GDP增速上,印度将会远远超过我们。
按照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GDP在2011年就已经超过了日本。按照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数据,到2030年,印度也将在GDP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为了抵制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印度早在2014年就针对性的推出了一个“香料之路”和“季风计划”,因其基本思路和内容与中国类似,于是被国际社会和我们网民戏言为印度的山寨版“一带一路”。我对这个没有娱乐精神,我们明白,只要找准定位,有时候山寨版比正版更有市场。盗版的唯一作用,就是搞死正版。
在今年5月14-15日,北京成功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个国家元首和几十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参加会议;
印度也依葫芦画瓢,于5月22日-26日,主办了一个非洲开发银行大会,推广它的山寨版“一带一路”,强行拉拢那些非洲国家,这个会议规模也很大,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都来了。
这不只是在唱对台戏,这就是在对着干。习主席刚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莫迪就已经意识到了“一带一路”的巨大威胁,立刻就推出自己的山寨版“一带一路”,中国人就不得不打个冷颤。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一个GDP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印度的国力和军力必然会将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印度保持目前的贫困度,将有效的降低印度对外战争的成本。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战争成本下,印度有可能动员起更多的战争资源,这与我们当年朝鲜战争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当年我们真的是一穷二白,而现在的印度光外汇储备就已经接近4000亿美元,同时还有堪称世界第一的民间黄金储备。现在印度民间的黄金消费量每年是800吨,估计印度国内民间黄金储备可能已经超过3万吨。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在一直渴望与中国一战的话,那就是印度和日本。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在渴望与中国一战的话,那就是印度。可以这么说,从1962年失败以后,到现在整整55年,在印度国内,无论是军队还是普通民众,无不在渴望与中国再战。换句话说,为了即将到来的与中国决一死战,印度已经准备了整整55年。
目前印军在军事上准备得非常充分:(1)东部军区下辖5个军,大概300架战斗飞机,总兵力超过30万;(2)其中在与我接壤的“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就部署了五个山地步兵师和一个机械化师,将近10万兵力,其中绝大部分是特种山地作战部队,一线兵力配置已经远远超过我军;(3)在一线已部署4个团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6个中队的地空防空导弹部队;(4)全面升级原来的边防哨所驻军,由排级单位升为连级单位,前线哨所驻军兵力大幅增加。
为了准备长期战争,印度一直以来在向藏南的“阿鲁纳恰尔邦”进行大规模移民,现今“阿鲁纳恰尔邦”的印度移民已经超过了700万,而我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全部人口现在才320多万。面对如此短期内大规模的远远超过正常开发建设所需的移民人口,我们不得不怀疑印度的良苦用心。这样大规模的移民人口数量,不但可以足够支撑前线的战事,甚至可以为以后侵略占领西藏而进行大规模移民做好了准备。
现在很多人认为为了稳定中国周边的局势,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因此急于与印度解决边界问题,这种做法从短期来看对中国经济有利,但从长期来看却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会造成严重的恶果。
要解决中印的边界问题,不能只从边界纠纷的局部看问题,而要从中国和印度的国家的战略高度看问题,中印边界的这几块地的归属关系只是局部问题,中国和印度的长期的国家利益和国力的涨缩是全局问题。
现在中印的争议领土主要是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以及西部的阿克赛钦,现在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赛钦,而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阿克赛钦海拔高资源贫乏非常荒凉,而东部的藏南和达旺地势低,气候宜人,各种资源异常丰富,是西藏最富饶的地区。因此许多人认为以前中国在中印战争获胜后拥有非常荒凉的阿克赛钦而放弃藏南和达旺是一个重大失误,因此许多人在解决中印边界的问题上要求现在中印交换领土,中国放弃荒凉的阿克赛钦而取得达旺和藏南,其实这些人没有深刻认识到这几块土地对中印整个国家利益的影响。
东部的藏南和达旺虽然富饶,但它的最大缺陷是易攻难守。如果当时中国在取得边界战争胜利后留在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不退的话,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藏南和达旺紧邻印度的平原地区,印度会很容易集结大量的军队对藏南和达旺进行攻击,而藏南和达旺与西藏的中心地区间的交通极其不发达,更不说远离中国的内地了。因此,中国要及时调集大量军队到藏南和达旺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一时靠中国军人的勇敢和牺牲守住了藏南和达旺,长期在藏南和达旺征战也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力。印度和越南等小国不同,它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对小国我们可以一次性重击叫它很多年都不敢出声。但对印度这样的大国则不然,即使它被击败了一次,但它可以很快又集结大量军队卷土重来,而且藏南和达旺离它的平原近,因此它的军队调动和后勤保障都非常容易。
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严重消耗中国的国力,而且在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要求。
然而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1962年中央为何会在大胜之际突然撤军,如此轻易地“放弃”了已经到手的藏南。
原因很简单,中央之所以下令部队迅速回撤到“麦克马洪线”以北,是因为中央明白,只要在山南再耽搁上十天半月,那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就会全军覆没。中央清楚地知道,这个奇迹只能保持两个月。麦线背后是海拔数千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 关山重重。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山而上,冬季大雪封山, 夏天暴雨倾盆。我军进入麦线以南作战, 一年里八至十个月没有可靠的后勤,唯一的空当就是秋天那短短两个月。事实上,1962年的那场战争从发动到结束也就是不过两个月,中国军队最充分地利用了西藏自然条件留下的那个宝贵的唯一的窗口。
然而,前线雪片般传来的捷报却并不能改变山南的地理条件。西藏高不可攀的“天”才是我军最大的敌人,才是真正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一过11月,铺天盖地的大雪就将切断18军在藏南的后路,使刚刚见证了我军辉煌胜利的藏南变成一片军事死地。
中国当前的战略是东防美日,西稳中亚,把西南做为中国的大后方,因此稳定西南大后方是中国的战略要求,而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使西藏和四川云南长期处于临战的最前沿,使中国的大后方变成了前线,中国的战略后方缩后到了湖南湖北,会造成中国的长期的不稳定,更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央最新的动作,原对印作战第一主力某集团军的X师在军改后被缩编为两个旅,一个远调新疆,一个移驻西藏。两个旅相隔数千里首尾不能相顾时,仅仅不到半个月,印度就在洞朗方向越过边境,与我方发生武装对峙,其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班公湖对峙事件。按照我驻印大使罗照辉的说法,这还是第一次出现如此严重事态,形势严峻。7日,我驻印大使馆又发布了安全警告。
这次相持事件,如果印度只是政治上试探,那我们还有时间;如果是军事上试探,那形势就真的很严峻了。
在军事层面,藏南早在1962年就已经被“放弃”了。而在外交层面,多年来关于藏南,中方的谈判立场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以实际控制线为准划定永久边界。按照这个原则,由于早在1962年就在军事上“放弃”了藏南,一旦印度接受这一主张,藏南在军事外交法理上均会被彻底“放弃”。当然中方的谈判立场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印度必须承认中国对阿克塞钦的主权。
对于“弃藏南”,许多中国人会义愤填膺,在他们看来,藏南“是我国青藏高原最肥沃的一块土地,雨量充沛,亚热带气候。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而且,从人文地理来看,山南属于西藏是毫无疑问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世达赖就出生于山南。因此这块地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是不惜任何代价也要保住的.....
对于那些迷信“不惜一切代价”就可以克服天堑的朋友们,这里有两个故事与你们分享:
藏南处于我方控制之下的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上世纪八十年代,不知哪位领导搞的拍脑袋工程,非要修通一条路进去,为西藏自治区成立多少周年献礼。那条公路居然真修通了,还开了一辆汽车进去----那辆车至今还在墨脱。车刚开进去没几天,一场山洪引发了泥石流大爆发,随着滚滚泥石轰然而下,刚刚修通的公路短短几小时内即告彻底全毁。
汽车不能通,那么飞机呢?由于没有条件修机场,只能是用直升机了。同样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专门为改善青藏高原上的运输条件从美国进口了一批UH60“黑鹰”直升机。没过多久,一架“黑鹰”飞墨脱时遭遇山间强气流袭击,所幸飞行员反应敏捷才幸免坠毁。但回到基地后,瞠目结舌的维护人员发现直升机坚固的金属尾梁竟被生生拉长了整整一公尺!最终鉴定结论是无法维修,整机报废。
任何一个有基本军事常识的人都会承认,在后路如此之不可靠的地形下驻军甚至作战绝对是犯了兵家大忌。因此中央在1962年攻击得手后迅速地把部队撤回来,是一个军事家精准的计算。然而这却又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既然明知道打下了也守不住,为何还要打这一仗呢?
答案只能是:1962年的那场战争根本就不是为了藏南那9万平方公里打的。什么“边界争端”,什么“自卫反击”,不过是为了争取舆论与国内动员的宣传而已。可笑的是多年以后许多人却把宣传当了真。从军事分析的角度看,当年印度在边界上搞些摩擦捞些小便宜是真,但挑起军师兵团级大战的可能性却等于零。最有力的反证就是:如果印度真要打的话,那是绝对没有任何理由偏偏非要把战事选择在对方仅有的后勤线开放的那两个月里。换言之,当年的战斗完全是中方主动发起,中方主动结束。
而对于打这一仗的目标, “起码要保证三十年的和平”。三十年的和平用来干什么呢?用来消化西藏,用来确保对西藏的绝对控制。当这三十年过去时,设定的目标已基本达到。事实上,和平维持了不止三十年,一直到中国修通了青藏铁路。这条铁路的修通才是那场战争真正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中国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收复藏南”,因为中国清楚地知道藏南不可守,更因为中国清楚地知道那场战争是在争夺整个西藏,而不是什么边境领土争议。西藏问题, 大患不在外而在于内。对于中国的西藏,最大的威胁不在藏南,更不在新德里,而是就在拉萨。这一点必须切记!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