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十一世纪属于中国吗?
——知识战争:挑战下一百年的大中华
九七年开始,东南亚各国由于农业、工业和重工业等基础产业投资、发展不足,
文化教育及高新技术落后,在经济经历一个长阶段的发展后,象七、八十年的拉丁
美洲那样形成“泡沫经济”,当九七年中期问题逐渐暴露时,非常敏感又早已与世
纪金融系统成为一体的东南亚金融问题率先爆发,陷入危机,并产生多米诺骨牌的
崩溃效应。中国大陆由于金融系统更落后,还没有与世界金融连成一片,反而奇迹
般地躲过一劫(至少目前问题还没暴发出来)。然而,诚如海外媒介所尖锐地指出:
中国大陆的经济系统面临更紧迫的改革,东南亚的一些问题在大陆也同样存在。
而与此同时,国际间关于中国即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强国的论证,再一高扬起来
(当年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也曾获得过这样的“特殊荣誉”)。在中国大陆内部,类似
大陆中科院副院长刘吉教授、经济计量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国情分析小组研究员胡
鞍钢博士等,一些著名学者,正在大肆宣扬“中国大陆下世纪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
济体”;许多亚洲政客如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等也在强调:“世界的重心将由欧
美移往以大中华经济文化圈为主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有些西方学者也强调:“中
国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作为一个严肃认真的学术命题,有必要站在世界全局
的高度,清醒地、整体的审视她现在及未来所处的实际位置。
下一个强权:美国媒界惊呼
欧美社会对中国的看法集中反映在他们的主要媒介上,这里我们看看最近几年
美国影响最大的几家政经新闻刊物的有关报导。最早发出“下一世纪将属于中国”
之声,在邓小平改革之初的八十年代,就时有所闻,只是那时的声音微弱,人卑言
轻。另一波“中国热”兴起于邓小平一九九二年的南巡之后,最显眼的当属1993年
5月10日《时代》以总标题为《China: The World's Next Superpower(中国:下一
个世界强权) 》发表的十四篇专题文章,总编 VaeleLong在篇首说:席卷这个世界
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变革浪潮,使他相信一般的新闻报道不足以反映事态的规模和重
要性。一种震撼全球的变化在出现----第一篇报道开始就说:“一个古老、自豪的
文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坚决地从其茧缚中摆脱出来,参预到黑格尔所说的世界历
史中去,现在已经很清楚,中国造就了一大批关键人才,能成功地与外界打交道,
并引导他们的国家取得光明正大的重要地位----并能与曾经蚕食中国边沿地带,使
皇帝低头的西方列强平起平坐。”当然,作者们承认中国的变化还是零散的、有限
的,但却是根本的。文章引述美国国务院官员的话说:在经济生活方面,中国人正
经历着个人自由的巨大发展。文章结尾写到:艾默生称中国为木乃伊,并于1824年
写道:中国本身就是一座碑,“那么,这一古迹正显出震撼世界的活力”。
中国崛起:西方学术界报道
在学术界, 《当代历史》也连续发表了几篇盛赞中国改革的文章,如1992年9
月号美国宾州大学经济学教授Jan Prybyla发表题为 《China's Economic Dynamos
(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分析中国成功地吸收外资,促进外贸发展的特区开放,促进
农业产权改革和私有经济的惊人发展, 这是中国的发动机。 虽然这些改革仍然是
“整体中的部分,大门也不是永远开着的----若不实行市场经济,半截子改革可能
会使情况比东欧更遭” 。另一个学术刊物《外交季刊》1993年5期发表前《纽约时
报》北京办事处主任Nicholas D.Kristof的文章《The Rise of China(中国的崛起)》,
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中国的兴起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可能是下世纪最重要的趋势。
文章说:历史上的中国比西方更发达,更文明,更繁盛,更进步,它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三千年,而欧洲只是在近五百年才发展起来,到了十九世纪的近百年,才真正
赶上并超过它。但中国现在已走上,可能恢复过去那种宏伟的道路。如果中国的大
陆与台湾、香港及澳门连为一体的话,将打破现有的中、美、日、欧这四极并立现
状。中国现在以8%的发展速度,至少持续几十年,那么每二十一年就可翻五番。这
样国际关系中一个最古老的问题就是:国际社会如何对待、适应新兴强国的抱负?
如中国的经济奇迹持续下去的话,那么这种调整将是国际社会今后几十年重要的--
--也许是最危险的----任务之一。
作为学术观点,文章也很客观点出“这种高速发展已多次造成经济过热,是很
危险的,制造各种副作用”,作者更忧虑,这种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
等。
美国主流如何全面看中国
西方是自由世界,各种媒介的不同报道不足为奇。然而,除了这些经常被中国
人引用的部分报章,欧美主流社会对中国的整体认识是怎样的呢?如果说欧洲的媒
介比较保守和更多的狭隘“大欧洲主义”的话,那么我们重点参考美国影响最大的
四家政经新闻刊物:《时代(TIME)》、《新闻周刊(NEWSWEEK)》、《美国新闻与世
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REPORT)》、《商业周刊(BUSINESSWEEK)》近年来的报
道内容,以及四份最有权威的学术刊物:《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外交
政策 (FOREIGNPOLICY) 》 、 《亚洲研究 (ASIA SURVEY) 》 和 《当代历史
(CURRENTHISTORY)》近年来对中国的研究报告,作一系统对比、调查分析。
一、在新闻篇幅和重视程度上,美国对中国的重视,并不象中国人想象的那样
“举世瞩目,受到一致赞扬”,除了偶尔报道数量居首位外,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
新闻焦点。如《时代》除了九三年居首位外,九二年关于中国的报道,居前苏联之
后占第二位。九四年居中东、前苏联之后,占地三位。九五年前面又增多一个欧洲,
占第四位。在《新闻周刊》,九四年关于中国的报道居首位,九二、九三年则在独
联体、日本、中东和波黑之后占第五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中,中
国新闻在独联体、中东、日本和波黑之后,与南非新闻相同居第五、六位。九三年
居独联体、波黑、中东之后居第四位。九四年在中东、独联体、波黑之后居第四位。
在十年刊物统计中,只有两年居于除美国之外的首位,占20%。
二、 在以上四份政论刊物中有关中国的报道经济问题只占50%,而其它问题,
特别是人权状况, 高层派系、权力斗争等占了大量篇幅。而在这50%关于经济的报
道中, 最惠国待遇问题、半政治性的“宏观调控”又占去40%的篇幅。而在后面的
这四家学术刊物中,有关中国的报道平均名次,排在欧洲、独联体、中东和日本之
后,居第五位,也就是说,在西方世界面前,中国只是他们眼中第四或五位重视的
国家, 并不是“世界瞩目的中心”。学术刊物中经济方面的报道平均只占31.7%,
真正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少得可怜,所以中国人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
某篇文章、某人一时一事重视中国的社会改革、经济发展,就以为那是美国社会主
流一致的观点。
对大陆负面认识多于正面
在这八大报刊中,约占总数一半的报道,负面大于正面,这些文章或集中讲述
问题的严重性,或是揭露由于体制问题,经济问题往往上升为政治而解决无望,前
途未卜, 或二者间而有之。如《时代》1994年9月26日James Walsh报道《Too Hot
For Comfort(热得不舒适) 》,指出一方面中国大批国营企业亏损严重,一方面政
府靠印发钞票给予没完没了的补贴。而各省无视中央的控制,继续盲目扩大投资,
结果通货膨胀时常涌现。文章报道:祸害的源泉是政府本身,只要它不进行体制改
革,继续垫付工资、盲目信贷、狂印钞票、纵容投机,就不是他们认为的:检验市
场经济的风险,而是指令经济的危险。这里,政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
《新闻周刊》1994年3月21日发表George Webrfritz撰写的《A Make-or-break
Year(建设还是破坏的一年)》报道:中国的经济在以危险的高速发展,通货膨胀不
能避免,外债和预算赤字分别接近国民总收入的8%。问题的根源在于无限制亏损的
国营企业,可是“这些企业构成的中国社会中部分统治阶级的安全网,就使得关闭
这些企业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关,还要继续补贴,这就是他的第一大
难题,第二是由这些企业拖累的银行系统,也不能改革,只能亏损。第三是税制改
革,在中国这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文章引述伦敦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
员西格尔的说法:北京没有能力在内陆强制建立投资和金融秩序,这种无能状态已
达到危险境地。文章结尾是:中国的社会混乱看上去是一个失控的国家----并走向
经济崩溃,这是可怕的前景。
在该刊同年12月19日的Steven Strasser另一篇文章《Hoping and Praying(希
望和祈祷) 》描述:中国官方十分担心:社会不公通过投机和通货膨胀把市场经济
改革的成果一扫而光,并制造上百万愤怒的工人和贫困的农民。如何“保证工人平
静”,“使农民高兴”是当局的首要任务。
学术研究:对大陆更悲观
而在另外的四家学术刊物上,其基调更趋于否定和悲观。必较典型的是《外交
季刊》,1994年第3期刊发 Richard hornik撰写的《Bursting China's Bubble(戳
破中国的泡沫) 》,文中分析了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的不同,四小龙的成功在于
稳定的政治和宏观政策,与自由的私有经济相结合,而中国大陆则相反。“中国的
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是建立在游资基础上的,因此,它是泡沫经济”。
他对中国的一个奇怪现象:大量高级官员和太子党挟国家巨资投资国外,大惑不解:
“中国的资金外流恰恰发生在国内急需资金的时候,这使情况更严重,资金缺乏,
其结果就是使就业机会减少,大量农村劳力外流,城市失业人口增加----这孕育着
巨大的危机!文章最后研究大陆的人才制度:“只要中国的统治者坚持完全的政治
控制,他们就永远把忠顺放在精明能干之上,只要不彻底改革,仅在现在的政治体
制下,就很难说邻国的经济成功,会在中国重现。
另一篇更突出代表西方学者看法的报告是《外交政策》1995年夏季号上,加州
大学戴维斯分校社会学教授Jack A. Goldstone撰写的 《The coming Chinese
Collapse(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文中列举:大量缺乏基本教育的爆增的人口;
落后的公有制农业原始社会;和低效率的国营企业生产能力衰退;贫困人口向大城
市盲目流动、工人失业扩大等等一系列改革滞后造就的矛盾,不但无法缓解,反而
正在使经济和政治矛盾达到爆发的程度------作者预言中国决定性的危机将在今后
十到十五年内出现,而中国的前景将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那种军阀混战的历史重
演。
当代清流党:新兴政治附庸
中国大陆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是一份叫做《参考消息》的小报,原来与其它
各级别的“内参”一样,是供给各不同级别的干部阅读的内部资料之一。它专门选
登国外媒介对中国大陆的报导,后来因所选文章对中共“只有利而无害”,这份四
版小报就发行到最低级别的中共干部那里,不过它的内容是严格筛选的,只选那些
赞美之词,排斥那些“党”不喜欢的文章。由于它是外界消息来源的独此一家,别
无分店,在八十年代供给全民订阅,但不能贩卖,并扩大为八版发行,所以发行量
竞达到三、四百万份,九十年代再扩大到十二版。不过它作为愚民政策的工具的特
质一直未变----这种为了一时一党之利益而不惜欺世愚民的政治短见,不知道将给
整个民族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所以,当大陆学者对某些问题发表的无知而偏见的
看法时,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在大陆只能看到类似本文引述的前几篇文章摘要,
后面不利于中共的根本看不到。最近发烧的那些《中国可以说不》之类,就是这份
刊物滋润出来粗枝大叶----凭这样的蒙昧无知,如何与他族竞争?
问题的严重性决不止于这些,即使在中共的智囊机构:中科院、社科院里,学
术问题也往往变成为政治问题,大内高手们不是按学术观点提出科学分析,而是看
政治形式说话,捡领导喜好研究,而且振振有词,一派学究----这就是大陆有良心
的学者们痛骂的“学术界的腐败现象”,更可怕的是,中共高层听取个别人的一
面之词后,一切就大局底定。这与晚清洋务运动后期出现的“清流党”现象,十分
类似。他们虽从海外学到很多现代科技知识,戴着博士帽,“空疏迂缪、不屑务实、
竞滕口说,以博时名”,却没有知识分子理应具备的独立思想和批评精神,一昧的
迁就、献媚愚蠢无知的朝廷,为了高官厚禄和适应生存,甚至与改革派争权夺利,
不惜以国家前途为代价,对外来先进文化、知识强硬抗拒,对内封杀改革,终于把
中国从开放、复兴的边缘,又推向闭关自守、愚腐倒退的深渊,致使国家经历了那
场百年败亡的恶梦,又回到开始的起点。
重新检视亚洲存在的问题
到了九六年,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著作是,《商业周刊》十二月二日推出的题为
《Time For A Reality Check InAsia(到了现实地检视亚洲问题的时候) 》封面系
列报道,文章指出亚洲国家的“经济奇迹”已经减缓,而隐藏已久的问题慢慢浮现,
如成本提高,生产过剩,微弱的资本市场等使在亚洲做生意越来越难。在北京、香
港、新加坡、汉城、台北做生意成本甚至比纽约还贵,曼谷、上海、广州豪华的办
公楼空无人租,浪费了大量财富。几乎每一个国家贸易平衡情况都在恶化,有关经
济增长的预期大打折扣,最高达两个百分点。在中国大陆,甚至对其年增长两位数
的成长率是否被夸大都有争议。文章认为,阻碍亚洲发展的三大问题为:基础设施
软、硬环境差,大量的贪污腐败,以及教育及员工培训不够。亚洲国家如何解决这
一挑战,将决定谁是下一阶段的赢家,而衡量这一成功的尺度,将不仅是国内生产
总值(GDP) 这一单项指标,有关人力资源、人才素质的开发也将被列为考虑的因素
之一。
文章认为:中国大陆虽然有庞大的市场前景和低廉的技工、劳动力,但国有企
业(负债率已达80%,几乎的98%资金仅依靠银行贷款)改革及产业私有化的失败,将
大大削弱其在重工业及高科技产业方面的竞争能力。文章分析香港的不利因素为:
昂贵的房地产价格将有碍其经济的增长,忽视研究与发展规划使得其制造业很脆弱,
而回归大陆后其法律制度和媒体中心的作用也将被削弱。而台湾发展的阻碍在于:
商业成本高,交通、建筑拥挤,对外籍人才的限制,高科技发展有限,以及缺乏与
中国大陆的直接贸易,使得台湾不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地区中心,即他所要的“转
运中心”。
文章指出:亚洲今后十年的增长仍然会比西方快,但光明的希望在于改革,这
不仅要求政府机构改革,管理上的缺陷也迫使当地公司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亚
洲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高效的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重要人才。
九七年七月,东南亚金融危机最先在马来西亚爆发时,西方的各大报刊开始只
是把这当成一次偶然的小事故(accident),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预言的危机已经到
来。但当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南韩纷纷崩溃,甚至台湾和日本也
卷入其中, 香港在大陆保护下险些失足时, New York Times等各大报刊上的
collapse, crumble,cave in,breakdown,等描述“崩溃”的字眼通篇都是,以至使
纽约和伦敦等全球股市竞相出现“黑色星期五”,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在各界惊愕
中国大陆在金融风暴中唯独幸免时,也有部分报刊也尖锐地指出:东南亚金融危机
的各项隐藏的危险因素,中国大陆都有,且更严重。
知识战争:谁有高科技谁就赢
著名未来学家托弗勒夫妇(Alvin and Heidi Toffler) 在描述下一世纪各民族
间竞争趋势和幸存者的新著《战争与反战争》《War and Anti~War》:Survival at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 中认为:当今的民族竞争方式,已从工业革命前原始
农业社会的纯“体力战争” , 发展到十八世纪后第一第二世界大战时工业社会的
“机械战争”,发展到现在、未来已是“知识战争(knowle-dge war)”的现代世纪,
谁掌握了更多、更先进的知识、科技,谁最大限度地普及了国民教育、提高了教育
程度、专业知识,谁就掌握了这个“科技时代(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mes)”
谁就是下世纪的最终优胜者。
九五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的罗伯特. 鲁卡斯教授(Robert Lucas),众望
所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他获奖前的该年四月份,笔者曾在《世界周刊》介
绍过他“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已取代过去“投资---消费”模式成为经
济发展动力之源的观点。事实上,引导今天美国经济成长的正是高科技产业,在华
尔街和伦敦股市,唯一呈牛市的也正是高科技。而鲁卡斯的经济学研究让人们得以
认识:社会基础教育、家庭教育、世俗民族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全面发展,起
决定性的深远影响。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的长期投资、大量绩累决定
着这个民族的根本命运!
《商业周刊》所指出亚洲,特别是华人的教育问题,可谓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亚
洲的主要缺陷。中国可能成为下世纪的重心,现在绝不是已既成事实,中国人必须
保持清醒的头脑,西方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中心地位,依然坚如盘石,且还在良性
循环、飞速发展。在至关重要的高科技领域,正扯世界之牛耳,在政治文化方面引
导世界潮流。他们占用或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和财富,人均收入是亚洲发展
中国家的十到一百倍。正如笔者九五年在《世界周刊》和多家刊物上发表的报告引
述的那样,被誉为“东亚发展的火车头”的中国大陆,国营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仅是
美国的十分之一,是日本的十一分之一;企业中的高科技人员的比例仅是美国的二
分之一左右。在世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中,各方面的人均指标排名,大多在七十位
到一百位之间。
中国大陆目前的经济成长, 仍是处于“大规模人力、 资金投入”,才形成的
“粗放型”增长的阶段,而非真正的质量与效益的增长,这种增长达到一定地步,
必然面临“人才与科研”这些最终发展动力后劲不足的“瓶颈制约”,就象拉丁美
洲和东南亚国家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步入各危机的深渊。而中国能
否在下世纪重振雄风,迎头赶上,任重路远------但也绝非不可能!这完全取决于
中国人彻底改革的决心,审视自己的缺点的勇气、和顽强拚搏的精神。
知识现状:国人仍于蒙昧状态
但是,让我们看看中国大陆国民素质和教育现状,首先大陆私营教育现在仍然
处处受限, 发展微弱。而国民教育经费至今从未超过GNP的3%,近年来已下降到2%
左右,比一般贫穷落后的非洲国家的比例(占GNP的2.61%)还低。在当今农业危机、
通货膨胀之际,内陆农村、山区处于各地政府“自治状态”的教育状况已陷一场空
前的灾难。正如笔者在九五年四月份在美国《世界周刊》发表的报告统计:全国还
有四分之一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能够读到中学的孩子只占56%-----在海内外随
即掀起的、强大舆论压力下,中共不得不于五月份,召开七大政治局常委亲自主持
的“科教兴国大会”,宣扬已决定大幅增加教育经费。然而实质上,仍然大大低于
新增学童和如狼似虎的通货膨胀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在毫无良性民主监督、僵化腐
败的封建官僚体制下,“口号教育”和“下有对策”正使教育危机正积重难返、病
入膏肓。直到九七年元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委主任朱开轩仍在大声疾呼:
“扭转财政性教育经费连年下滑的局面”。新华社主办得《经济参考报》透露:仅
九六年,全国又有二十一万教师“跳槽”,一千多万学龄儿童缀学,其中百分之六
十七是对未来家庭起决定影响的女童。可悲的是,在九七年中共召开的“跨世纪大
会”十五大上,除了一些鼠目寸光的眼前经济问题,对决定国家长远前途的、病入
膏肓的科技和教育问题,竟然一字未提!
早在一百年前,日本的国民教育经费已经达到占其政府开支的15%,占GNP (国
民生产总值) 5%以上。直到今天日本虽然以充满活力的私人教育为主,日本官方教
育经费依然有增无减。据日本教育学者南进亮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今中国大陆教
育各方面水平大约普遍落后日本六十五至八十五年。
虽然台湾近三十年来飞速的经济发展,主要得力于普及教育的成功,其基础教
育的普及使国民素质全面提高,使科学技术易如反掌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使工商业
蓬勃发展。但至今,在至关重要的民办教育领域,仍然无法与公立教育机构相竞争,
这种僵化体制也无法产生真正的世界级的名牌大学、学院,这就是为什么她的菁英
人才之培养主要依赖于美日和西方的根本原因。这比美国政府补贴的每年高达2850
亿美元教育经费,和给予每位大学生全额的学费贷款,长达十八年的还款期,并承
担“教育失败”后果,差距甚远。更无法与世界发达国家辉煌的民间教育相提并论。
在台湾面临着产业升级的今天,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大众教育的再普及 (好在台
湾已实现民主政治化。最近已迅速推出几项教育改革措施,包括私人教师与公立教
师平等、教育改革法案也正在出笼) 。但令外界奇怪的是,一方面台湾连通讯卫星
都造不出来,另方面却大喊“国内人才已满、停止海外召聘”,在世界各国都在抢
夺国外人才时,自九五年始却忽然取消每年邀请留学生回国服务的路费。更令国际
间大惑不解的是: 台湾宁肯花两三百亿美元买美法已面临淘汰的F~16AB和幻影
20005E,却不肯用几万美元召回一些那么多沦落在美国硅谷和航天局的世界最优秀
的科学家,以改造先进的经国号、一劳永逸设计自己的新战机------
大陆仍未真正普及义务教育
事实上直到今天,中国大陆上还从未真正实行过一天的“普及国民义务教育”。
从满清到民国,从军阀到中共,历年战乱峰火、政治运动、天灾人祸,“普及义务
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一句空话和宣传口号。而现行的掩耳盗钟式的愚民政策不仅蒙
昧了人民,也愚昧了自己。国民素质在近代社会每况愈下的兵变中,一再劣质化,
道德败坏伦理沦丧、礼仪廉耻无以复加!在当今大陆,按中共的说法文盲率占15.9
%, 累计更有两亿五千年文盲。联合国宣称:大陆计有一年不看一张报纸的“识字
文盲”五亿以上。据大陆教育部统计:从中共建制至今,在执行所谓的“九年制义
务教育”中,适龄学童累计坠学人数已达十三亿之巨!现在大陆所谓的“义务教育”
每年却要交“学杂费”“书本费”等,虽然总数上只有大约300~1000元人民币 (外
来户口是这的几倍、几十倍),但在大陆却占其家庭总收入的20%~50%左右。而美国、
日本、 欧洲平均儿童在学开支不高于其家庭收入的5%, 且从来不但不收取任何的
“学杂费、书本费”,还免费提供各种教材教具资料及练习本,公立学校还提供免
费午餐,在美国义务教育中,接受政府提供免费交通和午餐的“低收入家庭学童”,
占在学总人数的47%左右, 家庭提供的花费仅是学童在家的衣食而已。从这里看大
陆所谓“免费学校”实质上比别国的私人学校收费还高!
美日和西欧大学以上教育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30%至40%,而中国大陆受过大学
教育的人口不足2%!而这才是两个世界间的根本差异!
在比晚清还要落后卑劣的“二元阶级社会”,五分之四的人生活在贫困、落后
的农村、山区,“农业人口”因为天生是“宁有种性”的劣等公民,从来得不到真
正的教育, 大约44%的孩子,倾全家之力根本就读不起无法想象的破烂简陋的“义
务学校”,仍在大量坠学变成文盲。最近,中共在进行“高校教育改革”时,撤消
免费就读的同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使本来就非常困难的农
家子弟的入读大学,雪上加霜,几乎成为不可能。而面对教育危机,中共不是彻底
改革腐朽低效的封建官僚教育体制、真正增加教育经费,在各界有识之士的一再压
力下,仅仅在八十年代和九五年两次照开“科教兴国大会”,喊一些典型的假、大、
空的政治宣传口号,做些形式主义的过场,然后一切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不了了之
------
中国何以因应新世纪挑战?
当今中国大陆事实上又面临着晚清相同的处境,以此低劣的国民素质何以参与
世界早已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的激烈竞争?何以对抗世界各民族先进的知识战争?一
百年多年来,先贤圣人们信誓旦旦:“三十年必成大东强国”!“中国已为世界四
强”!“十五年赶美超英”!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过去了,在民族竞争的铁般
现实面前, 大陆成为“第三世界国家” ,中华民族败落了。而下一个梦寐以求的
“中国人的世纪”又如何呢?
世界各国已在“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争先恐后,飞
速发展,科技知识更新换代的循环周期(periodic return) 已由原来的二十年、十
年,变为八十年代的五年、九十年代的三年,本世纪末的二、一年,某些高科技方
面,如电子、信息、航太、武器等方面甚至争分夺妙、日新月异!
而中国大陆至今工厂里运转的依然是五十年代以前的机器,课本里教授的依然
是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皇历;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的附加值对其成本的回报率是一百
倍以上,几十人生产的一架波音飞机,价值大陆上万名工人常年累月制作的三千万
双鞋子的总和;日本流水生产线上几分种就流出的一部小汽车,是中国陕西一个千
人农村劳动一百年的总收入;美国一名专业人员在电脑上工作一小时创造的产品,
相当于中国大陆万人工作一天的总价值-----
如此下去我们的差距只能越来越远!超英赶美的梦想能永远是梦想,且目标
会变得越来越渺茫,从而逐渐丧失民族自信心,沦落为西方产业发展所制造的“熵”
接受者,成为他们剩余产品倾销地,科技、文化的垃圾倾倒场。进而丧失应有的竟
争性、创造性和文化的独立性,而永远居于二、三流的国家、民族。
面对这世纪末的信息革命、知识爆炸的此时此刻,我们可与之抗衡的教育发展
战略在哪儿?在盲目高呼“中国世纪”的同时,如何对应下世纪新一波“知识战争”
的艰巨挑战?两岸三地的中国人,面对世界各国一日千里,日益完备的教育、科技
发展体系又有何万全因应之策?!
主要参考书目:
《近代西方教育发达史》《斐斯泰洛齐论著》《西方教育论丛》《日本文部省
沿革及官制》《福泽谕吉全集》《教育世界. 1901创刊号》《戊戌变法记》《马关
条约》 《中国教育年鉴1989~1994年》《饮冰室全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1988
年》 《TIME》、《NEWSWEEK》、《U.S.NEWS ANDWORLDREPOR》《BUSINESS WEEK》
《FOREIGNAFFAIRS》《FOREIGNPOLIC》《ASIA SURVEY) 》《CURRENT HISTORY) 》
《War and Anti~War》 : Survival at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 by Alvin and
Heidi Toffler.
本文发表在1998.2《中国之春》月刊。
——知识战争:挑战下一百年的大中华
九七年开始,东南亚各国由于农业、工业和重工业等基础产业投资、发展不足,
文化教育及高新技术落后,在经济经历一个长阶段的发展后,象七、八十年的拉丁
美洲那样形成“泡沫经济”,当九七年中期问题逐渐暴露时,非常敏感又早已与世
纪金融系统成为一体的东南亚金融问题率先爆发,陷入危机,并产生多米诺骨牌的
崩溃效应。中国大陆由于金融系统更落后,还没有与世界金融连成一片,反而奇迹
般地躲过一劫(至少目前问题还没暴发出来)。然而,诚如海外媒介所尖锐地指出:
中国大陆的经济系统面临更紧迫的改革,东南亚的一些问题在大陆也同样存在。
而与此同时,国际间关于中国即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强国的论证,再一高扬起来
(当年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也曾获得过这样的“特殊荣誉”)。在中国大陆内部,类似
大陆中科院副院长刘吉教授、经济计量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国情分析小组研究员胡
鞍钢博士等,一些著名学者,正在大肆宣扬“中国大陆下世纪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
济体”;许多亚洲政客如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等也在强调:“世界的重心将由欧
美移往以大中华经济文化圈为主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有些西方学者也强调:“中
国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作为一个严肃认真的学术命题,有必要站在世界全局
的高度,清醒地、整体的审视她现在及未来所处的实际位置。
下一个强权:美国媒界惊呼
欧美社会对中国的看法集中反映在他们的主要媒介上,这里我们看看最近几年
美国影响最大的几家政经新闻刊物的有关报导。最早发出“下一世纪将属于中国”
之声,在邓小平改革之初的八十年代,就时有所闻,只是那时的声音微弱,人卑言
轻。另一波“中国热”兴起于邓小平一九九二年的南巡之后,最显眼的当属1993年
5月10日《时代》以总标题为《China: The World's Next Superpower(中国:下一
个世界强权) 》发表的十四篇专题文章,总编 VaeleLong在篇首说:席卷这个世界
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变革浪潮,使他相信一般的新闻报道不足以反映事态的规模和重
要性。一种震撼全球的变化在出现----第一篇报道开始就说:“一个古老、自豪的
文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坚决地从其茧缚中摆脱出来,参预到黑格尔所说的世界历
史中去,现在已经很清楚,中国造就了一大批关键人才,能成功地与外界打交道,
并引导他们的国家取得光明正大的重要地位----并能与曾经蚕食中国边沿地带,使
皇帝低头的西方列强平起平坐。”当然,作者们承认中国的变化还是零散的、有限
的,但却是根本的。文章引述美国国务院官员的话说:在经济生活方面,中国人正
经历着个人自由的巨大发展。文章结尾写到:艾默生称中国为木乃伊,并于1824年
写道:中国本身就是一座碑,“那么,这一古迹正显出震撼世界的活力”。
中国崛起:西方学术界报道
在学术界, 《当代历史》也连续发表了几篇盛赞中国改革的文章,如1992年9
月号美国宾州大学经济学教授Jan Prybyla发表题为 《China's Economic Dynamos
(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分析中国成功地吸收外资,促进外贸发展的特区开放,促进
农业产权改革和私有经济的惊人发展, 这是中国的发动机。 虽然这些改革仍然是
“整体中的部分,大门也不是永远开着的----若不实行市场经济,半截子改革可能
会使情况比东欧更遭” 。另一个学术刊物《外交季刊》1993年5期发表前《纽约时
报》北京办事处主任Nicholas D.Kristof的文章《The Rise of China(中国的崛起)》,
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中国的兴起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可能是下世纪最重要的趋势。
文章说:历史上的中国比西方更发达,更文明,更繁盛,更进步,它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三千年,而欧洲只是在近五百年才发展起来,到了十九世纪的近百年,才真正
赶上并超过它。但中国现在已走上,可能恢复过去那种宏伟的道路。如果中国的大
陆与台湾、香港及澳门连为一体的话,将打破现有的中、美、日、欧这四极并立现
状。中国现在以8%的发展速度,至少持续几十年,那么每二十一年就可翻五番。这
样国际关系中一个最古老的问题就是:国际社会如何对待、适应新兴强国的抱负?
如中国的经济奇迹持续下去的话,那么这种调整将是国际社会今后几十年重要的--
--也许是最危险的----任务之一。
作为学术观点,文章也很客观点出“这种高速发展已多次造成经济过热,是很
危险的,制造各种副作用”,作者更忧虑,这种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
等。
美国主流如何全面看中国
西方是自由世界,各种媒介的不同报道不足为奇。然而,除了这些经常被中国
人引用的部分报章,欧美主流社会对中国的整体认识是怎样的呢?如果说欧洲的媒
介比较保守和更多的狭隘“大欧洲主义”的话,那么我们重点参考美国影响最大的
四家政经新闻刊物:《时代(TIME)》、《新闻周刊(NEWSWEEK)》、《美国新闻与世
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REPORT)》、《商业周刊(BUSINESSWEEK)》近年来的报
道内容,以及四份最有权威的学术刊物:《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外交
政策 (FOREIGNPOLICY) 》 、 《亚洲研究 (ASIA SURVEY) 》 和 《当代历史
(CURRENTHISTORY)》近年来对中国的研究报告,作一系统对比、调查分析。
一、在新闻篇幅和重视程度上,美国对中国的重视,并不象中国人想象的那样
“举世瞩目,受到一致赞扬”,除了偶尔报道数量居首位外,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
新闻焦点。如《时代》除了九三年居首位外,九二年关于中国的报道,居前苏联之
后占第二位。九四年居中东、前苏联之后,占地三位。九五年前面又增多一个欧洲,
占第四位。在《新闻周刊》,九四年关于中国的报道居首位,九二、九三年则在独
联体、日本、中东和波黑之后占第五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中,中
国新闻在独联体、中东、日本和波黑之后,与南非新闻相同居第五、六位。九三年
居独联体、波黑、中东之后居第四位。九四年在中东、独联体、波黑之后居第四位。
在十年刊物统计中,只有两年居于除美国之外的首位,占20%。
二、 在以上四份政论刊物中有关中国的报道经济问题只占50%,而其它问题,
特别是人权状况, 高层派系、权力斗争等占了大量篇幅。而在这50%关于经济的报
道中, 最惠国待遇问题、半政治性的“宏观调控”又占去40%的篇幅。而在后面的
这四家学术刊物中,有关中国的报道平均名次,排在欧洲、独联体、中东和日本之
后,居第五位,也就是说,在西方世界面前,中国只是他们眼中第四或五位重视的
国家, 并不是“世界瞩目的中心”。学术刊物中经济方面的报道平均只占31.7%,
真正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少得可怜,所以中国人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
某篇文章、某人一时一事重视中国的社会改革、经济发展,就以为那是美国社会主
流一致的观点。
对大陆负面认识多于正面
在这八大报刊中,约占总数一半的报道,负面大于正面,这些文章或集中讲述
问题的严重性,或是揭露由于体制问题,经济问题往往上升为政治而解决无望,前
途未卜, 或二者间而有之。如《时代》1994年9月26日James Walsh报道《Too Hot
For Comfort(热得不舒适) 》,指出一方面中国大批国营企业亏损严重,一方面政
府靠印发钞票给予没完没了的补贴。而各省无视中央的控制,继续盲目扩大投资,
结果通货膨胀时常涌现。文章报道:祸害的源泉是政府本身,只要它不进行体制改
革,继续垫付工资、盲目信贷、狂印钞票、纵容投机,就不是他们认为的:检验市
场经济的风险,而是指令经济的危险。这里,政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
《新闻周刊》1994年3月21日发表George Webrfritz撰写的《A Make-or-break
Year(建设还是破坏的一年)》报道:中国的经济在以危险的高速发展,通货膨胀不
能避免,外债和预算赤字分别接近国民总收入的8%。问题的根源在于无限制亏损的
国营企业,可是“这些企业构成的中国社会中部分统治阶级的安全网,就使得关闭
这些企业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关,还要继续补贴,这就是他的第一大
难题,第二是由这些企业拖累的银行系统,也不能改革,只能亏损。第三是税制改
革,在中国这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文章引述伦敦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
员西格尔的说法:北京没有能力在内陆强制建立投资和金融秩序,这种无能状态已
达到危险境地。文章结尾是:中国的社会混乱看上去是一个失控的国家----并走向
经济崩溃,这是可怕的前景。
在该刊同年12月19日的Steven Strasser另一篇文章《Hoping and Praying(希
望和祈祷) 》描述:中国官方十分担心:社会不公通过投机和通货膨胀把市场经济
改革的成果一扫而光,并制造上百万愤怒的工人和贫困的农民。如何“保证工人平
静”,“使农民高兴”是当局的首要任务。
学术研究:对大陆更悲观
而在另外的四家学术刊物上,其基调更趋于否定和悲观。必较典型的是《外交
季刊》,1994年第3期刊发 Richard hornik撰写的《Bursting China's Bubble(戳
破中国的泡沫) 》,文中分析了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的不同,四小龙的成功在于
稳定的政治和宏观政策,与自由的私有经济相结合,而中国大陆则相反。“中国的
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是建立在游资基础上的,因此,它是泡沫经济”。
他对中国的一个奇怪现象:大量高级官员和太子党挟国家巨资投资国外,大惑不解:
“中国的资金外流恰恰发生在国内急需资金的时候,这使情况更严重,资金缺乏,
其结果就是使就业机会减少,大量农村劳力外流,城市失业人口增加----这孕育着
巨大的危机!文章最后研究大陆的人才制度:“只要中国的统治者坚持完全的政治
控制,他们就永远把忠顺放在精明能干之上,只要不彻底改革,仅在现在的政治体
制下,就很难说邻国的经济成功,会在中国重现。
另一篇更突出代表西方学者看法的报告是《外交政策》1995年夏季号上,加州
大学戴维斯分校社会学教授Jack A. Goldstone撰写的 《The coming Chinese
Collapse(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文中列举:大量缺乏基本教育的爆增的人口;
落后的公有制农业原始社会;和低效率的国营企业生产能力衰退;贫困人口向大城
市盲目流动、工人失业扩大等等一系列改革滞后造就的矛盾,不但无法缓解,反而
正在使经济和政治矛盾达到爆发的程度------作者预言中国决定性的危机将在今后
十到十五年内出现,而中国的前景将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那种军阀混战的历史重
演。
当代清流党:新兴政治附庸
中国大陆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是一份叫做《参考消息》的小报,原来与其它
各级别的“内参”一样,是供给各不同级别的干部阅读的内部资料之一。它专门选
登国外媒介对中国大陆的报导,后来因所选文章对中共“只有利而无害”,这份四
版小报就发行到最低级别的中共干部那里,不过它的内容是严格筛选的,只选那些
赞美之词,排斥那些“党”不喜欢的文章。由于它是外界消息来源的独此一家,别
无分店,在八十年代供给全民订阅,但不能贩卖,并扩大为八版发行,所以发行量
竞达到三、四百万份,九十年代再扩大到十二版。不过它作为愚民政策的工具的特
质一直未变----这种为了一时一党之利益而不惜欺世愚民的政治短见,不知道将给
整个民族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所以,当大陆学者对某些问题发表的无知而偏见的
看法时,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在大陆只能看到类似本文引述的前几篇文章摘要,
后面不利于中共的根本看不到。最近发烧的那些《中国可以说不》之类,就是这份
刊物滋润出来粗枝大叶----凭这样的蒙昧无知,如何与他族竞争?
问题的严重性决不止于这些,即使在中共的智囊机构:中科院、社科院里,学
术问题也往往变成为政治问题,大内高手们不是按学术观点提出科学分析,而是看
政治形式说话,捡领导喜好研究,而且振振有词,一派学究----这就是大陆有良心
的学者们痛骂的“学术界的腐败现象”,更可怕的是,中共高层听取个别人的一
面之词后,一切就大局底定。这与晚清洋务运动后期出现的“清流党”现象,十分
类似。他们虽从海外学到很多现代科技知识,戴着博士帽,“空疏迂缪、不屑务实、
竞滕口说,以博时名”,却没有知识分子理应具备的独立思想和批评精神,一昧的
迁就、献媚愚蠢无知的朝廷,为了高官厚禄和适应生存,甚至与改革派争权夺利,
不惜以国家前途为代价,对外来先进文化、知识强硬抗拒,对内封杀改革,终于把
中国从开放、复兴的边缘,又推向闭关自守、愚腐倒退的深渊,致使国家经历了那
场百年败亡的恶梦,又回到开始的起点。
重新检视亚洲存在的问题
到了九六年,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著作是,《商业周刊》十二月二日推出的题为
《Time For A Reality Check InAsia(到了现实地检视亚洲问题的时候) 》封面系
列报道,文章指出亚洲国家的“经济奇迹”已经减缓,而隐藏已久的问题慢慢浮现,
如成本提高,生产过剩,微弱的资本市场等使在亚洲做生意越来越难。在北京、香
港、新加坡、汉城、台北做生意成本甚至比纽约还贵,曼谷、上海、广州豪华的办
公楼空无人租,浪费了大量财富。几乎每一个国家贸易平衡情况都在恶化,有关经
济增长的预期大打折扣,最高达两个百分点。在中国大陆,甚至对其年增长两位数
的成长率是否被夸大都有争议。文章认为,阻碍亚洲发展的三大问题为:基础设施
软、硬环境差,大量的贪污腐败,以及教育及员工培训不够。亚洲国家如何解决这
一挑战,将决定谁是下一阶段的赢家,而衡量这一成功的尺度,将不仅是国内生产
总值(GDP) 这一单项指标,有关人力资源、人才素质的开发也将被列为考虑的因素
之一。
文章认为:中国大陆虽然有庞大的市场前景和低廉的技工、劳动力,但国有企
业(负债率已达80%,几乎的98%资金仅依靠银行贷款)改革及产业私有化的失败,将
大大削弱其在重工业及高科技产业方面的竞争能力。文章分析香港的不利因素为:
昂贵的房地产价格将有碍其经济的增长,忽视研究与发展规划使得其制造业很脆弱,
而回归大陆后其法律制度和媒体中心的作用也将被削弱。而台湾发展的阻碍在于:
商业成本高,交通、建筑拥挤,对外籍人才的限制,高科技发展有限,以及缺乏与
中国大陆的直接贸易,使得台湾不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地区中心,即他所要的“转
运中心”。
文章指出:亚洲今后十年的增长仍然会比西方快,但光明的希望在于改革,这
不仅要求政府机构改革,管理上的缺陷也迫使当地公司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亚
洲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高效的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重要人才。
九七年七月,东南亚金融危机最先在马来西亚爆发时,西方的各大报刊开始只
是把这当成一次偶然的小事故(accident),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预言的危机已经到
来。但当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南韩纷纷崩溃,甚至台湾和日本也
卷入其中, 香港在大陆保护下险些失足时, New York Times等各大报刊上的
collapse, crumble,cave in,breakdown,等描述“崩溃”的字眼通篇都是,以至使
纽约和伦敦等全球股市竞相出现“黑色星期五”,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在各界惊愕
中国大陆在金融风暴中唯独幸免时,也有部分报刊也尖锐地指出:东南亚金融危机
的各项隐藏的危险因素,中国大陆都有,且更严重。
知识战争:谁有高科技谁就赢
著名未来学家托弗勒夫妇(Alvin and Heidi Toffler) 在描述下一世纪各民族
间竞争趋势和幸存者的新著《战争与反战争》《War and Anti~War》:Survival at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 中认为:当今的民族竞争方式,已从工业革命前原始
农业社会的纯“体力战争” , 发展到十八世纪后第一第二世界大战时工业社会的
“机械战争”,发展到现在、未来已是“知识战争(knowle-dge war)”的现代世纪,
谁掌握了更多、更先进的知识、科技,谁最大限度地普及了国民教育、提高了教育
程度、专业知识,谁就掌握了这个“科技时代(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mes)”
谁就是下世纪的最终优胜者。
九五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的罗伯特. 鲁卡斯教授(Robert Lucas),众望
所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他获奖前的该年四月份,笔者曾在《世界周刊》介
绍过他“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已取代过去“投资---消费”模式成为经
济发展动力之源的观点。事实上,引导今天美国经济成长的正是高科技产业,在华
尔街和伦敦股市,唯一呈牛市的也正是高科技。而鲁卡斯的经济学研究让人们得以
认识:社会基础教育、家庭教育、世俗民族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全面发展,起
决定性的深远影响。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的长期投资、大量绩累决定
着这个民族的根本命运!
《商业周刊》所指出亚洲,特别是华人的教育问题,可谓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亚
洲的主要缺陷。中国可能成为下世纪的重心,现在绝不是已既成事实,中国人必须
保持清醒的头脑,西方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中心地位,依然坚如盘石,且还在良性
循环、飞速发展。在至关重要的高科技领域,正扯世界之牛耳,在政治文化方面引
导世界潮流。他们占用或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和财富,人均收入是亚洲发展
中国家的十到一百倍。正如笔者九五年在《世界周刊》和多家刊物上发表的报告引
述的那样,被誉为“东亚发展的火车头”的中国大陆,国营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仅是
美国的十分之一,是日本的十一分之一;企业中的高科技人员的比例仅是美国的二
分之一左右。在世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中,各方面的人均指标排名,大多在七十位
到一百位之间。
中国大陆目前的经济成长, 仍是处于“大规模人力、 资金投入”,才形成的
“粗放型”增长的阶段,而非真正的质量与效益的增长,这种增长达到一定地步,
必然面临“人才与科研”这些最终发展动力后劲不足的“瓶颈制约”,就象拉丁美
洲和东南亚国家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步入各危机的深渊。而中国能
否在下世纪重振雄风,迎头赶上,任重路远------但也绝非不可能!这完全取决于
中国人彻底改革的决心,审视自己的缺点的勇气、和顽强拚搏的精神。
知识现状:国人仍于蒙昧状态
但是,让我们看看中国大陆国民素质和教育现状,首先大陆私营教育现在仍然
处处受限, 发展微弱。而国民教育经费至今从未超过GNP的3%,近年来已下降到2%
左右,比一般贫穷落后的非洲国家的比例(占GNP的2.61%)还低。在当今农业危机、
通货膨胀之际,内陆农村、山区处于各地政府“自治状态”的教育状况已陷一场空
前的灾难。正如笔者在九五年四月份在美国《世界周刊》发表的报告统计:全国还
有四分之一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能够读到中学的孩子只占56%-----在海内外随
即掀起的、强大舆论压力下,中共不得不于五月份,召开七大政治局常委亲自主持
的“科教兴国大会”,宣扬已决定大幅增加教育经费。然而实质上,仍然大大低于
新增学童和如狼似虎的通货膨胀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在毫无良性民主监督、僵化腐
败的封建官僚体制下,“口号教育”和“下有对策”正使教育危机正积重难返、病
入膏肓。直到九七年元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委主任朱开轩仍在大声疾呼:
“扭转财政性教育经费连年下滑的局面”。新华社主办得《经济参考报》透露:仅
九六年,全国又有二十一万教师“跳槽”,一千多万学龄儿童缀学,其中百分之六
十七是对未来家庭起决定影响的女童。可悲的是,在九七年中共召开的“跨世纪大
会”十五大上,除了一些鼠目寸光的眼前经济问题,对决定国家长远前途的、病入
膏肓的科技和教育问题,竟然一字未提!
早在一百年前,日本的国民教育经费已经达到占其政府开支的15%,占GNP (国
民生产总值) 5%以上。直到今天日本虽然以充满活力的私人教育为主,日本官方教
育经费依然有增无减。据日本教育学者南进亮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今中国大陆教
育各方面水平大约普遍落后日本六十五至八十五年。
虽然台湾近三十年来飞速的经济发展,主要得力于普及教育的成功,其基础教
育的普及使国民素质全面提高,使科学技术易如反掌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使工商业
蓬勃发展。但至今,在至关重要的民办教育领域,仍然无法与公立教育机构相竞争,
这种僵化体制也无法产生真正的世界级的名牌大学、学院,这就是为什么她的菁英
人才之培养主要依赖于美日和西方的根本原因。这比美国政府补贴的每年高达2850
亿美元教育经费,和给予每位大学生全额的学费贷款,长达十八年的还款期,并承
担“教育失败”后果,差距甚远。更无法与世界发达国家辉煌的民间教育相提并论。
在台湾面临着产业升级的今天,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大众教育的再普及 (好在台
湾已实现民主政治化。最近已迅速推出几项教育改革措施,包括私人教师与公立教
师平等、教育改革法案也正在出笼) 。但令外界奇怪的是,一方面台湾连通讯卫星
都造不出来,另方面却大喊“国内人才已满、停止海外召聘”,在世界各国都在抢
夺国外人才时,自九五年始却忽然取消每年邀请留学生回国服务的路费。更令国际
间大惑不解的是: 台湾宁肯花两三百亿美元买美法已面临淘汰的F~16AB和幻影
20005E,却不肯用几万美元召回一些那么多沦落在美国硅谷和航天局的世界最优秀
的科学家,以改造先进的经国号、一劳永逸设计自己的新战机------
大陆仍未真正普及义务教育
事实上直到今天,中国大陆上还从未真正实行过一天的“普及国民义务教育”。
从满清到民国,从军阀到中共,历年战乱峰火、政治运动、天灾人祸,“普及义务
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一句空话和宣传口号。而现行的掩耳盗钟式的愚民政策不仅蒙
昧了人民,也愚昧了自己。国民素质在近代社会每况愈下的兵变中,一再劣质化,
道德败坏伦理沦丧、礼仪廉耻无以复加!在当今大陆,按中共的说法文盲率占15.9
%, 累计更有两亿五千年文盲。联合国宣称:大陆计有一年不看一张报纸的“识字
文盲”五亿以上。据大陆教育部统计:从中共建制至今,在执行所谓的“九年制义
务教育”中,适龄学童累计坠学人数已达十三亿之巨!现在大陆所谓的“义务教育”
每年却要交“学杂费”“书本费”等,虽然总数上只有大约300~1000元人民币 (外
来户口是这的几倍、几十倍),但在大陆却占其家庭总收入的20%~50%左右。而美国、
日本、 欧洲平均儿童在学开支不高于其家庭收入的5%, 且从来不但不收取任何的
“学杂费、书本费”,还免费提供各种教材教具资料及练习本,公立学校还提供免
费午餐,在美国义务教育中,接受政府提供免费交通和午餐的“低收入家庭学童”,
占在学总人数的47%左右, 家庭提供的花费仅是学童在家的衣食而已。从这里看大
陆所谓“免费学校”实质上比别国的私人学校收费还高!
美日和西欧大学以上教育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30%至40%,而中国大陆受过大学
教育的人口不足2%!而这才是两个世界间的根本差异!
在比晚清还要落后卑劣的“二元阶级社会”,五分之四的人生活在贫困、落后
的农村、山区,“农业人口”因为天生是“宁有种性”的劣等公民,从来得不到真
正的教育, 大约44%的孩子,倾全家之力根本就读不起无法想象的破烂简陋的“义
务学校”,仍在大量坠学变成文盲。最近,中共在进行“高校教育改革”时,撤消
免费就读的同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使本来就非常困难的农
家子弟的入读大学,雪上加霜,几乎成为不可能。而面对教育危机,中共不是彻底
改革腐朽低效的封建官僚教育体制、真正增加教育经费,在各界有识之士的一再压
力下,仅仅在八十年代和九五年两次照开“科教兴国大会”,喊一些典型的假、大、
空的政治宣传口号,做些形式主义的过场,然后一切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不了了之
------
中国何以因应新世纪挑战?
当今中国大陆事实上又面临着晚清相同的处境,以此低劣的国民素质何以参与
世界早已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的激烈竞争?何以对抗世界各民族先进的知识战争?一
百年多年来,先贤圣人们信誓旦旦:“三十年必成大东强国”!“中国已为世界四
强”!“十五年赶美超英”!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过去了,在民族竞争的铁般
现实面前, 大陆成为“第三世界国家” ,中华民族败落了。而下一个梦寐以求的
“中国人的世纪”又如何呢?
世界各国已在“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争先恐后,飞
速发展,科技知识更新换代的循环周期(periodic return) 已由原来的二十年、十
年,变为八十年代的五年、九十年代的三年,本世纪末的二、一年,某些高科技方
面,如电子、信息、航太、武器等方面甚至争分夺妙、日新月异!
而中国大陆至今工厂里运转的依然是五十年代以前的机器,课本里教授的依然
是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皇历;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的附加值对其成本的回报率是一百
倍以上,几十人生产的一架波音飞机,价值大陆上万名工人常年累月制作的三千万
双鞋子的总和;日本流水生产线上几分种就流出的一部小汽车,是中国陕西一个千
人农村劳动一百年的总收入;美国一名专业人员在电脑上工作一小时创造的产品,
相当于中国大陆万人工作一天的总价值-----
如此下去我们的差距只能越来越远!超英赶美的梦想能永远是梦想,且目标
会变得越来越渺茫,从而逐渐丧失民族自信心,沦落为西方产业发展所制造的“熵”
接受者,成为他们剩余产品倾销地,科技、文化的垃圾倾倒场。进而丧失应有的竟
争性、创造性和文化的独立性,而永远居于二、三流的国家、民族。
面对这世纪末的信息革命、知识爆炸的此时此刻,我们可与之抗衡的教育发展
战略在哪儿?在盲目高呼“中国世纪”的同时,如何对应下世纪新一波“知识战争”
的艰巨挑战?两岸三地的中国人,面对世界各国一日千里,日益完备的教育、科技
发展体系又有何万全因应之策?!
主要参考书目:
《近代西方教育发达史》《斐斯泰洛齐论著》《西方教育论丛》《日本文部省
沿革及官制》《福泽谕吉全集》《教育世界. 1901创刊号》《戊戌变法记》《马关
条约》 《中国教育年鉴1989~1994年》《饮冰室全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1988
年》 《TIME》、《NEWSWEEK》、《U.S.NEWS ANDWORLDREPOR》《BUSINESS WEEK》
《FOREIGNAFFAIRS》《FOREIGNPOLIC》《ASIA SURVEY) 》《CURRENT HISTORY) 》
《War and Anti~War》 : Survival at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 by Alvin and
Heidi Toffler.
本文发表在1998.2《中国之春》月刊。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