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直排显示

不能再拖了!中央应设置“农村发展基金” (中国论坛)

作者: 主流, 发表于: 星期一, 九月 15, 2014, 05:24 (3520天前)

不能再拖了!中央应设置“农村发展基金”

岩华,中华发展战略研究所

中国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各种数据表明:整体经济失速,产业结构失衡,企业倒闭及工人失业加速,地域及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诚如李总理所说:关键性的改革,一招就可逆转!这个改革就是迫在眉睫的三农问题,现在不能再拖了!中央应象先进国家那样,设置一个“农村发展基金”,绕过层层官僚系统,一步到位,与各省市县设立的“支农基金”,直接“开发中西部,建设新农村”。

现在,绝大多数农村的真正问题,一是,政府改革不到位,农地不能买卖、抵押或继承,无法形成大规模、专业化、高科技的大农场,这已使中国农业成为世界上最弱的产业;二是,绝大多数农村都缺乏现代民生所必须的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三是,农村土地和物业没有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不允许合法交易,不能抵押贷款,无力建造现代化新房。

按照上面的政策:农村耕地、宅基地和物业房产的“确权颁证”,在五年内完成(其实一年内就可完成。但下面的对策是:先等四年,最后一年再看看)。县乡财政不拨款,各村的公路、街道、地下水及垃圾回收等基础设施,村民自己没钱修,大量城市资本“没有政策”无法下乡,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实际上成为“中国式贫民窟”,日益破败,每况愈下。

前些年,全国农村公路水电等开展“村村通”,已经修通的道路水电(除少数边远山区),由于缺少后续维修,又处于荒废状态。村内更残酷的现实是,村子路面硬化,及通到各家水泥或沥青路,大都没修,结果一到雨雪天,村里就形成泥泞坑洼,到处积水,不仅车辆难以通行,村内生活环境更是脏乱差。

问题还有:没有下水道和冲水马桶,各家厕所只能挖露天茅坑,一到夏天全村臭气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爬,传播疾病极不卫生;没有路灯,村民一到晚上就不敢出门,整个村子一片黑暗恐怖;没有垃圾回收系统,村民有垃圾就到处丢,弄得全村及四周都是垃圾遍地,更不要奢望象发达国家那样,按照法律每家门前必须栽种绿地草坪了!

按照先进国家的经验,象中国农村这样的情况,每村最少应有一个幼儿园或中小学,以便让孩子们能够就近、安全及便利入学。我们农村本来学校就不够,随着教育部为节省经费“裁校并点”,现在全乡十几个村子,往往只有一两所中小学,根本没有幼儿园。只有几岁大的农村孩子们每天上学,必须走十多里路,或者由家长们雇辆简陋拥挤的“非法校车”接送。近年来,多少起震惊世界的“校车事故”,正是这样发生的。更严重的是,这直接导致大量贫困家庭儿童过早失学!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缺乏教育的打工仔,我们的产业如何升级换代?

事实上,一旦农村政策放开,农村土改“确权颁证”,允许土地及物业市场化交易...大规模、专业化、高科技的现代农场将象雨后春笋般爆发!中国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完全自给,还将象土改后俄罗斯和越南那样,出现大量剩余和出口!只要各级政府全面修建,并维护好这些基础设施,给予农民建房补贴(符合规定标准的给于20%的补贴),全国农村将以最快的速度,焕然一新,变成现代化城区!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活品质,还可强力拉动内陆的投资、消费和就业,维持整体经济以8%以上的高速,再成长20-30年--真正实现多年来的空头口号:开发中西部,建设新农村。

中央及各地的“新农村基金”可达数万亿,带动全国几十万亿的民间资本,向中西部及农村倾斜,为农村别墅提供抵押贷款,允许产权交易。这将形成英国跑马圈地及美国西部大开发那样的建设高潮!目前钢铁、水泥、玻璃、建材等“产能过剩”现象,都将不复存在。而沿海各大城市的拥堵、污染和高价,以及出口乏力,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新农村建设完成之时,就是整个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日。

新农村建设是“浪费”?一个严重的认知误区!

当前在讨论三农改革时,一个明显的偏见是,只提“新型城镇化”,而不提“新农村建设”,更不管整个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了。其中一个最严重的误解是,很多学者和领导竟然相信: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是“浪费”,不值得,不如城镇化和大城市GDP的政绩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思维误区。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农村时所说:即使我国的城市化再进行20-30年,农村里还有好几亿人...我们不能让这么多人民长期生活在贫民窟里!只顾少数人的城镇化,只想权贵的大城市,却无视300多万个传统农村、占近半人口的农民死活,那样的“改革”绝无出路。

事实上,即使我们现在全力“倾斜投资”建设新农村,所建的道路硬化、下水道、电暖气等现代生活设施,全面建成、最多使用几年也就老旧了,必须持续更新和日常维护。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农村未来的人口减少了,这类农村基建也会相应逐渐缩减,农村宅基地在物业税的压力下,自动转化为耕地;大量农民移居城市,农村逐渐回归田野,水到渠成,一点不会浪费。

“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将水涨船高,直接促进整个内地和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以投资拉动消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新的增长点,保持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均衡合理的城市布局,缩短城乡、地域和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打破东南沿海和大城市的拥堵、污染、高物价、高房价的恶性循环。

倾斜投资农村基建,是中国近半人口(7亿)的民生急需,把传统农业解放出来的庞大人口转移到工商及服务业,这正是世界经济学上的最好经典,绝佳机会!是那些因人口不足而经济萎缩的各国,渴望而不可及的--人口不足,即使西方国家想要大规模投资基建,也没需求,那才是真正浪费!

当今世界上,庞大的人口规模,无限的民生需求,现在只有中国所独有,也正是中国经济可以一枝独秀,保持高速发展的内因。面对这样美好经济前景,面对世界经济上现成的日韩成功经验,以及南美的惨痛教训,我们已经空喊了十几年的“开发中西部,建设新农村”,为什么还要顾左右而言他?为什么还要犹豫拖延,坐以待毙呢?

  848次阅读

新农村基金”可达数万亿,带动几十万亿的民间资本

作者: 主流, 发表于: 星期一, 九月 15, 2014, 08:50 (3520天前) @ 主流

中央及各地的“新农村基金”可达数万亿,带动全国几十万亿的民间资本,向中西部及农村倾斜,将形成英国跑马圈地及美国西部大开发那样的建设高潮!目前钢铁、水泥、玻璃、建材等“产能过剩”困难,将迎刃而解!

  838次阅读

李克强: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作者: 央视, 发表于: 星期二, 九月 16, 2014, 08:02 (3519天前) @ 主流

李克强: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央视网消息: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变会并作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上。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安徽省及云南红河州、福建晋江市、山东桓台县马桥镇负责人汇报了推进新型城镇化情况。李克强对各地的探索给予肯定。他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引擎。新型城镇化是个综合载体,不仅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有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催生新兴产业,释放更大内需潜力,顶住下行压力,为经济平稳增长和持续发展增动能。要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要求,遵循规律,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新四化”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李克强指出,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国家确定在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所有试点要以改革为统领,按照中央统筹规划、地方为主、综合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城乡发展一体化、绿色低碳发展等,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积累经验,形成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鼓励未列入试点地区主动有为,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

李克强说,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解决好“三个1亿人”为切入点。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探索实行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允许地方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吸引社会投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把进城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要科学规划,创新保障房投融资机制和土地使用政策,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约1亿人居住的各类棚户区改造。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做大做强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

李克强强调,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和几亿人生活改善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抓在手上,干在实处,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用好改革创新的“开山斧”,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造福广大城乡群众。

国务委员杨晶出席会议。

  823次阅读

新农村建设是“浪费”?一个严重的认知误区!

作者: 主流, 发表于: 星期二, 九月 16, 2014, 08:27 (3519天前) @ 主流

新农村建设是“浪费”?一个严重的认知误区!

当前在讨论三农改革时,一个明显的偏见是,只提“新型城镇化”,而不提“新农村建设”,更不管整个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了。其中一个最严重的误解是,很多学者和领导竟然相信: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是“浪费”,不值得,不如城镇化和大城市GDP的政绩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思维误区。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农村时所说:即使我国的城市化再进行20-30年,农村里还有好几亿人...我们不能让这么多人民长期生活在贫民窟里!只顾少数人的城镇化,只想权贵的大城市,却无视300多万个传统农村、占近半人口的农民死活,那样的“改革”绝无出路。

事实上,即使我们现在全力“倾斜投资”建设新农村,所建的道路硬化、下水道、电暖气等现代生活设施,全面建成、最多使用几年也就老旧了,必须持续更新和日常维护。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农村未来的人口减少了,这类农村基建也会相应逐渐缩减,农村宅基地在物业税的压力下,自动转化为耕地。大量农民移居城市,农村回归耕地,一点不会浪费。

“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将水涨船高,直接促进整个内地和中小城镇的发展,以投资拉动消费,产生就业机会,创造新的增长点,形成均衡合理的城市布局,缩短城乡、地域和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减轻东南沿海和大城市的拥堵、污染、高物价、高房价的恶性循环。

倾斜投资农村基建,是中国近半人口(7亿)的民生急需,把传统农业解放出来的庞大人口转移到工商及服务业,这正是世界经济学上的最好经典,绝佳机会!是那些因人口不足而经济萎缩的各国,渴望而不可及的--人口不足,即使西方国家想要大规模投资基建,也没需求,那才是真正浪费!

当今世界上,庞大的人口规模,无限的民生需求,现在只有中国所独有,也正是中国经济可以一枝独秀,保持高速发展的内因。面对这样美好经济前景,面对世界经济上现成的日韩成功经验,以及南美的惨痛教训,我们已经空喊了十几年的“开发中西部,建设新农村”,为什么还要环左右而言他?为什么还要犹豫拖延,坐以待毙呢?

  834次阅读
帖子总数: 9664; 主题总数: 7489; 注册用户: 148; 当前在线: 289 (1注册用户; 288游客)
论坛时间: 2024-05-05, 08:45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