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综合性论坛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夹

直排显示

中国外交“选结伴”不结盟 (中国论坛)

作者: 苏晓晖, 发表于: 星期六, 一月 03, 2015, 00:57 (3610天前)

中国外交“选结伴”不结盟

作者: 苏晓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日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媒体发文,破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列为年度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成果之一。

  这一理念由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建立伙伴关系的前提是坚持不结盟原则;其二,中国的伙伴关系网络遍布全球。

  中国选择“结伴”而不“结盟”,立足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近年来,尽管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发展不平衡等多重问题依然困扰中国。中国的重心在发展,外交必须服务于发展。中国致力于通过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扩大优势互补和互惠合作,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结盟则是要拉拢一部分国家,孤立一部分国家,这不符合中国的发展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结盟不兼容。社会主义道路在外交方面的体现是,坚持国家间平等的原则,摒弃丛林法则、零和博弈,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干涉别国内政。同时,社会主义理念主张在国际上秉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推动国际关系公正化和民主化。结盟是为了一己之私或小团体的利益,与国际道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背道而驰。

  结盟有悖于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多年来,中国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政策主张和思想。这些主张和思想经过历史考验,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外交重要宗旨之一。独立自主意味着,中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不依附、不屈从于任何外部势力。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抵制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反对由于缔结军事关系而对地区共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的外交传统还包括开放包容。求同存异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础,排除异己非中国所为。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始终未走结盟之路。

  不结盟的选择也符合时代潮流。尽管当今世界很不安宁,但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但没有改变还更加强劲。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西方实力相对下降,“南升北降”是大势所趋,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更趋均衡的方向发展。热点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解决。国际社会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呼声进一步增强。

  中国不结盟,但结伴。多年实践经验证明,广交朋友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已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

  中国不断充实伙伴关系内涵。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两国决定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习主席访问印度期间,提出中印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

  通过结伴,中国与他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建立伙伴关系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色。

  1444次阅读

中国战略智库已经严重老化、僵化、官僚化!

作者: 主流, 发表于: 星期六, 一月 03, 2015, 01:20 (3610天前) @ 苏晓晖

中国某些传统智库及学者已经严重老化、僵化、官僚化!

作者:岩华

中国某些传统智库及学者已经严重老化、僵化、官僚化!完全不能适应国际及中国的新环境。所以,习近平书记一再倡导“必须建立新型智库”。

最近某些学者发表文章,以为:必须坚持所谓的“不结盟”原则,因为与别国结盟,自保互保,就会“孤立另外一些国家,造成局势紧张”....这种缺乏国际常识迂腐保守,显示这些人不仅没吃过猪肉,甚至都没见过猪跑!似乎习惯了目前这种封闭孤立的现状,不正常的被动挨打,低人一等的逆来顺受,早已习惯成自然了!

后冷战期,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西方为什么对并未发展“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轻易发动战争?因为他们没有国际同盟,尤其没有任何大国保护;朝鲜发展了核武器,而且严重“违反人权”,为什么没人敢打它?因为它与中国有“血盟”关系,中朝签有同盟条约;西方为什么不对同样弱小的叙利亚发动攻击?因为有世界大国俄罗斯的保护,有中国的声援...

发动战争者只有在他们觉得:战争对自己“有利而无害”,才会发动战争,就像伊阿利那样;如果他们觉得发动战争没有好处,反而危及自身,就象在朝鲜和叙利亚那样,他们就不会发动战争!如果当初中国没有“中苏同盟”,今天没有“与西方作对”的俄罗斯,中国可能早被西方肢解了!何谈出兵朝鲜,何谈世界第二?

封闭孤立、闭关自守没有出路

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为什么总是内忧外患,不断遭到列强围攻?正是源于这种封闭孤立、闭关自守、迂腐保守,就象偏安苟且的南宋,只想关起门来当皇帝!但是历史证明,你越不想要战争,战争就越会发生,你越怕惹事生非,事就越会惹你!在列强眼里:低人一等的愚蠢奴才,根本就不应存在!

冷战结束后的20年来,美国一直“一极独大”,为所欲为,中俄各国自身难保,都不是美国的单独对手,国际力量严重失衡,所以才战乱频发,民不聊生。目前,西方对付的首要目标显然是正在崛起的中国,而不是外强中干的俄罗斯。中俄要想不被分裂瓦解,只有建立自卫同盟,自保互保,才能形成有效的“国际平衡”,维护世界和平、国际正义。

中俄结盟是否引发局势紧张,取决于结盟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只是在“外敌侵略一方本土时,双方共同反击”,那就只是一种自保互保的正当防卫,而不是针对第三方的拉帮结伙,更不是冷战对抗。

自保互保,正当防卫势在必行

这样的中俄“自卫同盟”,只会让美日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与中国动手!在任何情况下,只能对中国客气谈判,而没有了“动武”选项,这才真正的维护了世界和平。怎么可能引发紧张或对抗?美国与全世界36个国家签有不同的同盟条约,怎么没有引发局势紧张呢?

当今中国防务的方针是,不搞冷战对抗,更不搞一边倒,只为经济发展服务,更好地正当防卫。同时,中国也与美国西方也发展不同层面的战略同盟,如与美国搞G2同盟,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反对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新世界秩序;与欧盟、与日韩、与东南亚发展经贸同盟,促进世界繁荣...

中国与世界大国结盟,将从根本上加强与世界上最主要的两个大国的实质关系,建立一个固若金汤的多重稳定架构,更深地容入世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盟友,并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做出更多贡献。而这,即不会对任何国家形成威胁,更不会重走冷战对抗的老路!

  1447次阅读

中国应与美国、俄罗斯等分别结盟

作者: 主流, 发表于: 星期日, 一月 04, 2015, 05:19 (3609天前) @ 主流

中国应与美国、俄罗斯等分别结盟

作者:岩华

中国的战略思维不应停留在美苏冷战的七、八十年代,在美国、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保持平衡--今日世界局势早已发生深刻变化。冷战结束20多年了,目前的中国,才是西方的头号目标,而不是俄罗斯或其他国家。如果还自喻为子虚乌有的“不结盟”国家,继续刻舟求剑,画地为牢,将会被世界孤立排斥,甚至再现美俄日欧等“八国联军”的群起围攻。

今日中国应以坚强的自信,与世界列强分别建立不同层次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同盟;在周边建立地缘势力范围;再继续孤立和封闭下去,象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晚清,偏安一偶,苟且偷生的南宋那样,想关起门来做皇帝,中国就会经常遭到外强制裁、围攻和羞辱,而得不到盟友帮助、支持和同情。

如果中国没有明确的战略盟友,就无法获得大国互助的责任、义务和保障;没有与盟国明确的条约和协议,中国的政治、外交和安全就充满“不确定性”!不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战略关系,就没有真正的睦邻和朋友,一旦未来有任何重大变故,中国就可能孤立无援、众叛亲离!

目前,中国的最佳选择是,与极其类似处境的俄罗斯建立“自卫同盟”,在“上合组织”基础上,建立自卫同盟:各自本土在任何情况下不受侵犯;相互协防,自保互保,维护欧亚大陆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与美国结成政治和外交同盟(G2),使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大国,妥协合作,共同应对极端及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更进一步,中国还应与日本、韩国、东盟结成地缘经济和外交同盟(亚盟),确保亚洲经济发展和政治和谐;中国应与欧盟加强经贸同盟,维护最大贸易伙伴关系;大陆与港澳台形成更紧密的大中华经贸圈,以便最终形成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等等。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发展不同层次战略同盟,决不是拉帮结伙或冷战对抗,而是更深层的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与不同的国家分别建立同盟,不但不相互矛盾,反而创造更多利益交集,建立相互牵连的共同关系,形成更加稳固的世界格局。

同时,中国遵守国家法则,承担国际责任,将更多更深地融入世界政治、经济和外交秩序,并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共同繁荣做成最大贡献。

  1402次阅读

社会主义不能结盟?难道苏联朝鲜不是社会主义?

作者: 智叟, 发表于: 星期六, 一月 03, 2015, 13:36 (3609天前) @ 苏晓晖

非常可笑!难道当年与中国结盟的苏联、朝鲜,不是社会主义?!

  1403次阅读

如果美国支持台独、美日以武力威胁中国,怎么办?

作者: 结盟, 发表于: 星期日, 一月 04, 2015, 05:32 (3609天前) @ 苏晓晖

“不结盟”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美国支持台独分裂中国,如果美日以武力威胁中国东海,中国该怎么办?!

  1391次阅读
帖子总数: 9902; 主题总数: 7721; 注册用户: 149; 当前在线: 730 (0注册用户; 730游客)
论坛时间: 2024-11-21, 00:38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国论坛 版权所有 | Designed by 纽约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