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理大城市“人口爆炸”借鉴何种“美国经验”? (中国论坛)
中国治理大城市“人口爆炸”借鉴何种“美国经验”?
国内学者推崇的“发展郊区”以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压力的“美国经验”,其实子虚乌有。美国真正的城市化经验,也决不是“发展大城市郊区”--那样只会使大城市变相扩散,变得更大、更堵。
美国及西方真正好的城市化经验,是全国均衡发展,人口分散布局,城乡、地域和贫富没有明显差别,人民可以自由迁移。如果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一样舒服发达,那样,人们为什么非要往大城市去挤?无论人们迁到哪里,社会福利都一视同仁,城乡生活和工作一样方便,才会形成平等均富的和谐社会、均衡合理的城乡布局。
事实上,美国历来最富的东西部沿海大城市区,比最穷的中部山区或农业区,收入差距不超过50%。而中国目前的东南沿海大城市区,比内陆农村收入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才是中国大城市拥挤的根源!
中国发展战略和建设规划,不能再仅仅盯着大城市,也不能搞什么“发展郊区”,而应该积极开发严重落后的内陆农村和中小城市,只有这里真正发展起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中国“恶性大城市化”问题。而全国平等均富之时,就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之日!
附:理大城市“人口爆炸”何不借鉴美国经验?
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它标志着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所确定的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已经提前十年被突破。因此,北京市中心城人口疏解问题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话题。
城市人口总量接近或突破当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极限,远不止一个北京。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都存在人口不断膨胀的问题。这些超级大都市有几个共同特点,如交通拥堵、环境问题严峻、资源高度短缺等。别的不说,仅人们日常须臾不可离开的水,对许多大都市的发展就是一大制约。
1950年,美国大都市人口的59%在中心城市,41%在郊区,到1990年,这个比例正好反了过来,60%人口在郊区,40%人口在中心城市。美国是如何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呢?
首先,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起了催化作用;其次,美国政府主导制造业、零售业向郊区大规模迁移。第三,优越的教育、文化、交通等公共资源在郊区配置是控制城区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保障。
其中,最后一点尤为关键。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赵秀池研究,美国政府在郊区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政府直接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且对私人投资给予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以吸引私人投资。在郊区,无论是师资质量和教学手段,还是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等,郊区远优于中心城市。如1996年,59%的郊区学生可上互联网,中心城市的比例只有47%。
反观国内,城市发展极不均衡,越是行政级别高的城市,越能借助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使自己变成一块巨大的磁铁,将所辖市、县的人才、资源源源不断地吸引过来(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所以,大学生们宁愿“蜗居”中心城市做“蚁族”,也不愿去城郊,更遑论去基层农村寻求发展。
疏解国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人口,美国经验值得借鉴。笔者认为,从全国来说,决策者必须调整非均衡发展战略,尽可能的消除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巨大资源分配差距,让普通公众无需“进京”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
就具体城市而言,政府应在交通、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方面向郊区加大投资,并辅之以税收、人才、住房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市民向郊区或卫星城转移。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