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爆的“自贸区”,何去何从? (中国论坛)
中国火爆的“自贸区”,何去何从?
作者:岩华,中华所主任
中国各地正掀起一股申请“自贸区”热潮,除了上海自贸区正式立项外,已经对外造势、并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的“自贸区”, 还有天津、福建厦门、浙江舟山,广西北海,以及由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联手打造的“粤港澳自贸区”。内陆城市有重庆、成都、哈尔滨、鄂尔多斯、二连、延吉、新疆客什等。这些地方大都在现有“保税区”基础上,要求升级为“自贸区”。
中国“自贸区”与“自由港”概念混淆
事实上,中国各地对“自贸区”的概念有些混淆,按照这些地方要求的免税区和投资自由等内容,这种一国家之内的“特别关税区”,在国际上叫做“(Free Trade Zone)”即“自由贸易园”或“自由贸易点”,通常设在港口或机场区域,因而习惯上叫做“自由港”。这与国家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免的“自贸区(Free Trade Area)”概念和内涵,完全不同。
世界上现有的自由港有迪拜、汉堡、阿姆斯特丹,巴拿马及纽约等,除了迪拜及汉堡等区内可进行生产加工、货运、银行、法律等相关服务业外,其他自由港的功能更多的只是“保税仓库”。这些自由港或保税区的基本特点是对内封关设卡,对外进出口免税;在国际贸易、货币兑换、投资营运等各方面自由方便。
中国的香港和澳门等低关税区,类似国际上的“自由港”,但对香烟、酒类等极少部分货物也征收关税。港澳因为曾是西方殖民地的历史渊源,比其他国家内的“自由港”,更具有整体上的人口、地域等规模优势;在中国和世界各国间形成经贸桥梁作用,转口贸易是其本地总产值的300%。进入香港的所有货品都可批发零售,供居民和游客自由消费。
而世界上真正的国际“自贸区”,是欧洲27国组成的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的“北美自贸区”;以及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等。这些自由贸易区各国相互减免了大部分关税,比区外国家具有更大的排他、自由和低成本等竞争优势。而这才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自由港”模式已过时
2013年,当中国各地争相发展“自贸区“时,德国的汉堡“自由港”却正式撤销。因为欧盟27国的自贸区内,已经实行免关税、免边界等的一体化,这个120多年的自由港迅速失去作用。与之类似的阿姆斯特丹自由港,目前也已门可箩雀,被撤除只是早晚的事。美国的关税普遍很低,纽约曼哈顿岛上94号码头等地的“自由港”,只是一个保税仓库而已,从来就没多大作用。
随着全球经贸自由化已势不可挡,世界各地区域性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迅速展开。原来单一国家开设的自由港模式,越来越式微,正面临被逐渐淘汰。因为这种自由港只是单方面对进口商品在转口期间,暂时免税,却不能形成对贸易各方减免关税、便利投资的最终目的。
目前,美国与太平洋周边国家筹组的TPP,与欧盟筹组的“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合作伙伴区(TTIP)”,涵盖了中国的欧盟、日韩等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却唯独不包括中国、俄罗斯、中亚及中东国家,涉嫌故意的经贸排斥和歧视。
因此,中国应率先与最大的贸易货伴欧盟,建设“中欧自贸区”,与亚洲的近邻日韩及东盟等,建立“亚洲共同体”。同时,与俄罗斯、印度、中亚及中东国家迅速筹组一个更具有野心的“欧亚自贸区”;这样,中国才有足够的资格与自信,迫使美国平等相待,并联手推动新一轮的WTO谈判,共同达成一个更自由和广泛的世界贸易新协定。
“上海自由港”何去何从?
从上海等地的“自贸区”提出的经营内涵看,其要求的实际上是在完全免税的保税区基础上,外加类似港澳的自由港。上海划出的“自贸区(四个部分)总面积共28平方公里,与汉堡及阿姆斯特丹几平方公里的“保税区”类似,比迪拜的135平方公里,及香港1100平方公里要小得多,这注定了上海自贸区没有多大前途。
上海自贸区要求的象香港那样,人民币自由兑换、文物古董拍卖等,在中国大陆没开放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及禁止文物走私的情况下,都需严格的封关设卡。但上海“自贸区”是分散在四个互不连接的不同区域:二个海港(外高桥保税区及物流保税园,洋山保税港区)和一个机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这不仅给封关设卡造成技术困难,还会阻碍上海市的交通运输及城市规划。
事实上,即使香港的某些独特优势,也是建立在对大陆“走私”基础之上。例如,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以及遍地香港大街小巷的“人民币找换店”,就是利用人民币在“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下才能兑换,买入和卖出形成的巨大利差,在香港实行区域性“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下人民币自由兑换,形成“炒汇”投机获利。而香港的文物拍卖活动,也成为中国内陆文物走私的天堂。
在香港目前仍属“境外”,又在双方海关严格监管下,这已对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造成冲击。如果上海自贸区在“关外境内”,而对人民币及文物进出“疏于监管”,那么大规模投机炒汇及文物走私,将可能引发中国金融及文物管理失控。
甘冒风险:显示大国总理的担当与气魄
目前,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立项,相关法律正在提请人大修改,各地申请自贸区者已加紧“跑部钱进”――这至少反映了全国各地对改革开放的热忱和创新希望。李克强明知存在巨大风险的情况下,仍力排众议予以批准,显示出一个大国总理的勇敢担当和改革气魄。
如果,上海等地“非得”设立香港那样的自由港,我建议应设在上海市郊的崇明岛,那是中国的第三大岛(台湾第一、海南第二),面积达1050平方公里,几乎与香港的面积相同,地势却比香港更平坦便利。该岛四周水域是天然的关税屏障,既不影响上海的交通,又不妨碍城市规划。以上海市绝对优势的人口、规模、资源做后盾,“上海自由港”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势必形成类似纽约的曼哈顿岛那样的世界级经贸和金融中心。
崇明岛方位图:
到了大部分人共同致富的时候
从大局上看,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辉煌成果,邓小平当初曾许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部分人共同致富”。现在,中国一部分人已经很富(某些人暴富惊人!),已到了带动大部分人共同致富的时候。但今天中国的残酷现实是,在东南沿海和大城市的“过度开发”,形成拥堵、污染、高物价、高房价的同时,内陆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区却日益空洞、一贫如洗!到处的脏乱差,正在形成一种举世罕见的中国式“农村贫民窟”现象。
中国的“官本位”及“审批”结构,使大城市获得大特权,中城市获得中特权,小城市获得小特权,近七亿农民和普通百姓,没权没钱没关系,就什么也没有,被完全抛弃在现代化建设之外――这种恶性循环的趋势已经非常危险!必将重沓南美和南亚那样的城乡、工农、贫富两极分化的噩梦,整个国家步入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陷阱。
中国的战略选择应象当初的日韩台那样,举全国之力向内陆农村“倾斜投资”:各级政府重点投资中西部落后的基建、教育、医疗和福利;改革阻碍农村发展的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引导东南部民间资本向内地工商和服务业进军。以投资拉动就业和消费,继续中国整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同时,各省市、各级地方政府不应对区域内的无限扩展的都市区,再搞“锦上添花”,特上加特,富者更富;而应对辖区内的欠发达农村及贫困社区,及时“雪里送炭”,平衡发展!全国以硬性制约、坚决制止各地的城乡、工农和贫富的两极分化。
随着内陆的开发与建设,东南沿海和大城市的拥堵、污染、高物价、高房价等系列问题,将迎刃而解。而中国开发中西部,建设新农村完成之日,就是全面实现现代化之时。
政府投资中西部基建,民资投资农村建房!
政府对中西部基础设施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对农村建房提供贷款融资,这是一块很多的饼,高达数十万亿庞大建设规模!
这类“自贸区”越多,中国越沦为外国产品的倾销地
这类“自贸区”越多,中国越会沦为外国产品的倾销地、走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