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中美日博弈的战略辐射 (中国论坛)
钓鱼台危机:中美日博弈的战略辐射
作者:陆一
目前,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美三国的战略角力,绝非仅涉及中美日三国,更可能对中俄、东南亚、东北亚,甚至中东国家产生某种辐射影响。所以,首先要对周边国家态度有个基本判断。在过去3年,美国一直在牵头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新加坡、越南、菲律宾等国筹谋建立安全联盟。
今天中国是几乎所有亚洲邻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已形成了对中国的某种依赖。但同时,这些邻国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也都希望美国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以平衡中国的崛起。特别是那些在领土问题上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来平衡中国。这些国家大都想在中美关系中保持某种平衡,而不希望完全倒向另外一方。这种利用大国矛盾,寻求某种符合自己利益的平衡关系,往往是小国外交和战略的特点。
稳坐钓鱼台:美国的如意算盘
再看美国在钓鱼台争执中所扮演的角色。美国陷入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中国崛起的势头继续强劲,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有强烈的危机感,担心自己失去世界老大的地位。因而加强了对中国的制衡。美国正在使用一贯的方法——区域制衡,即“让蚌峆相争,以坐收渔利”。
美国利用或挑拨中国周边邻国的矛盾,以制衡中国崛起。近年来,朝韩冲突,中日矛盾,中印分歧,中菲岛争,以及中国与蒙古的猜疑等等,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这些矛盾有些是中国的问题或历史遗传,有些正是美国一手挑拨的。而且,随着中美力量的此消彼长,美国更会加强“地区制衡”以抵挡中国崛起的冲击。中国对此应有清醒的估计和认识。
中国外交战略应成熟自信
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美国不想、也不敢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或热战。
在当前美国与欧洲经济危机下,美国没有与中国打仗的意志和实力,也没有与中国战争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当然,美国民众更不会支持与中国再来一场“没有胜利”的朝鲜战争。目前美国急欲从阿富汗与伊拉克的战争泥潭中抽腿,所以无论在利比亚、叙利亚还是伊朗,美国都退避三舍,主动让出北约的领导权,这些都是美国内部厌战压力所致。
当年,邓小平在分析苏联是否会介入中越边界冲突时断言:“连一个小小的阿富汗也摆不平,怎么敢打中国!”目前,这个思路也适用于今天的美国。今天美国连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摆不平,又怎敢跟势均力敌的中国大打出手?北京很多对美国一无所知的“美国学者”,不断预言美国“航母将封锁钓鱼台”,“切断中国航道”云云,纯粹是自卑无知、习惯被动挨打的受虐狂。
因此,利用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间接“制衡中国”,正是美国的战略选择。这一方面可以抵御美国自身的国势衰退和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可以消耗中国的力量,逃避自身危险。对美国来说,这是目前代价最小,收益最大的唯一选择。另外,美国强大的“军火利益集团”也利用这种局面,争取更多军火出口,创造“美国就业”。因此,即使美国没有敌人,也需要创造出一个,更何况中国正是现成的一个。
中国对美战略需要“两手抓”
一手需要在钓鱼岛、南海等主权问题上,划出清晰明确的底线,确立现实可行的有限目标。中国要“和平崛起”,就必须有一个“非和平”的底线,否则就会成为“坡脚鸭”被人钻空子。如果某些国家一味冲撞中国的底线,就应考虑采用各种手段,甚至有理有利有节地使用“非和平”的手段,化被动为主动,切实应对。另一手,中国应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联盟,包括加强中俄及“上合组织”战略联盟;加强中俄与朝韩的战略关系;加强中俄与伊朗等中东合作;推行东南亚睦邻合作;中国与印度及南亚睦邻合作;加强中日韩及东亚经贸合作等等,
这些战略步骤旨在最大限度减少中国周边国家的敌意和对抗,使与中国争执的周边国家感到与中国合作利益大于冲突。同时,让美国清醒对中国围堵不会奏效,只有真诚合作才是中美关系的真正出路。这也包括美国筹划的PPT等“对抗设想”,远不如增加与中国的战略合作。
中国外交应摆脱被动,高人一筹
中国必须迅速扭转外交上的被动应付,走出高人一筹的局面。在关键的钓鱼台,中国应做好钓鱼岛问题长期化、复杂化的心理准备,绝不作无原则让步。否则,日本闯过“国有化”的第一关后,中日之间的麻烦将更多更大,日本随之而来的建灯塔、设港口、开发、驻军等等,将一发而不可收!
以此为戒,中国在和平协商的同时,保持相应的反制力。“钓鱼岛虽小,但它的意义在于其战略地位与经济价值”。在亚洲这个领土纷争众多的地区,每一次事态发展都会产生示范效应。中国与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都有领土争端,若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未能表现出坚强决心和意志,势必在未来类似的争端中处于不利境地。但是,在维护主权和尊严的决心的同时,也不要盲目树敌、四面楚歌。中国外交应摆脱被动应对,做到拿捏准确,高人一筹。
目前,中国经济规模正在超过美国的态势不会改变,时间对中国非常有利。正因如此,中国需更大范围的与美国接触对话和交手博弈。一方面,要让美国看到与中国合作对美国的好处,远远超过与中国恶斗的意义,中美的“共同利益”大于中美对抗损害。但另一方面,中国不能、也无需对美国抱过多的幻想,该斗争时必须毫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