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陷的吉尔吉斯:中国清朝的领土如何被掠? (中国论坛)
吉尔吉斯原本是中国清朝的领土
今天吉尔吉斯所在的地方,本来就是中国清朝的领土,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给沙俄44万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就包括了今天吉尔吉斯的绝大部分。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议定书》,是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9月7日)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沙俄由此割占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条约签订后中国损失的领土(橙色部分)中国的西部疆界原在巴尔喀什湖。
18世纪30-40年代,沙俄的边界与巴尔喀什湖相距尚远。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武装入侵、筑垒移民等手段,强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1860年(咸丰十年),沙俄又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领土制造了条约根据。
按照《中俄北京条约》的规定,自1862年(同治元年)8月起,清朝勘界大臣明谊与俄国全权代表巴布科夫、札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开始勘分中俄西界的谈判。谈判前,俄方拟定了与《中俄北京条约》边界条款的规定不相符的“国界草案”及“分界地图”,意图将更多的中国地方指为俄有,并采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侵占黑龙江地区时实行的“以实际占领支持外交要求”的策略,出兵占领所谓“国界草案”中俄国标明的山隘、要津,造成既成事实。
谈判开始后,俄方坚持以中国常驻卡伦为界,“所有卡外尽作为应给该国之地”。明谊据理驳斥,未予同意。9月17日,中方作出让步,提议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塔尔巴哈台、伊犁四处旧有边界至常驻卡伦之间“适中定议”,将此线以西原属中国之地划给俄国。俄方对此竟未予置理。20日,俄方将“国界草案”交给中方,声称国界必须照图划定,否则即可毋庸再议,并限10日内答复。10月初,巴布科夫等单方面宣布中止谈判,择期回国。后中方多次要求复会,均遭拒绝。1863年(同治二年)3月下旬起,沙俄西西伯利亚总督出动俄军,向中国西部境内纵深地带推进,直指塔尔巴哈台、科布多、斋桑淖尔、伊犁等战略要地。
在俄军入侵面前,清政府畏缩不前。恭亲王奕认为:“该国如此强横,……若不早为完结,诚恐酿成不可收拾之势”。于1863年(同治二年)9月上旬向沙俄驻华代办表示,准备接受俄方在塔尔巴哈台提出的“分界议单”(即“国界草案”),并提出以撤退入境俄军为交换条件。11月,明谊接到谕旨,随即照会西西伯利亚总督,要求俄方明年派员前来“商办换约”。俄方借口来照中有“商办”字样,表示拒绝。1864年(同治三年)5月,俄军乘新疆回民反清起义之机,继续入侵中国西部地区,并于6、7月间强占伊犁西北的博罗胡吉尔卡伦,伊犁岌岌可危。8月11日,伊犁参赞大臣明绪迫于形势,致函西西伯利亚总督:“准照议单,约派使臣,速来换约”。俄方见签约时机成熟,表示同意。10月7日,中方代表明谊等与巴布科夫、札哈罗夫在塔尔巴哈台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并在俄方绘制的分界地图上签字画押。
中国清朝的大片领土从此被人掠去,这就是包括现在的吉尔吉斯大部,及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的部分领土。
对中国而言,中亚动荡的战略挑战也非常严重,与中国大段接壤的吉尔吉斯斯坦尤其如此。对吉尔吉斯动乱,海内外中文媒体可谓连篇累牍,可是无人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几乎整个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在清代都曾经属于中国的版图。
例如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大湖伊塞克湖,古称热海,唐初玄奘西行取经路过时便作了详细记载,后来长期属唐政府管辖,著名诗人岑参便在当地作了《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的名篇:“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在清代用蒙语称特穆尔图淖尔或图斯库勒,清代地理学家徐松《西域水道记》记载“湖南岸山间有汉文旧碑”,长期是中国西部内陆大湖,至同治三年(1864年)因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而被沙俄强占。
再如这次吉尔吉斯反对势力发源的南部费尔干纳盆地(也称河谷),费尔干纳地区如今分属吉尔吉斯和塔吉克等国,自古也是中国属地。例如费尔干纳在北朝时臣属后魏,《魏书》译为破洛那,后来成为唐代疆土,译为拔汗那,后改华名宁远,隶属蒙池都护府休循州都督。
这一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汉朝,《魏书·西域传》明载:“破洛那国,故大宛国也。”也就是说,这里是汉朝张骞通西域之后向中国大量进贡“汗血马”的大宛国故地。直到唐代,诗人高适《送浑将军出塞》还说“控弦尽用阴山儿,临阵常骑大宛马”。唐朝的“大宛都督府”治所在石国,即今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石干。费尔干纳地区在《清史稿》中称费尔干,清代长期是中国领土。直到1990年代,还里还是中国和吉尔吉斯和塔吉克等国的领土争议问题,现在却尘埃落定了。